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例先心病合併氣管狹窄患兒的同期矯治手術

清華一附院 發佈 2020-12-21T05:10:56+00:00

近日,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在我院首席顧問專家、心臟中心主任吳清玉教授的指導下,由張明奎院長帶領心外科團隊,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先心病合併嚴重氣管狹窄患兒的同期手術矯治,標誌著我院心外科技術又邁上一個嶄新台階。

近日,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在我院首席顧問專家、心臟中心主任吳清玉教授的指導下,由張明奎院長帶領心外科團隊,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先心病合併嚴重氣管狹窄患兒的同期手術矯治,標誌著我院心外科技術又邁上一個嶄新台階。

治療的雙重難題——心臟畸形與氣道極度狹窄

來自寧夏的患兒小雪,自幼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巨大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1歲時小雪在外院手術,但在麻醉過程中發現氣管插管無法插入,手術被迫停止。由於病情複雜,小雪一直沒有機會得到治療。她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感冒時更加嚴重,喘氣的聲音像吹哨一樣,令小雪的父母格外揪心。2020年,我院對外合作與發展辦公室原主任苗麗亞帶隊赴寧夏義診時,了解到小雪的病情,幫助她來到我院接受治療,終於給這個艱難的家庭帶來了新希望。

2歲多的小雪體重僅有7.5公斤,生長發育嚴重受限。由於室間隔缺損巨大,心臟擴大很明顯,除此之外,CT顯示小雪聲門下氣管有嚴重的狹窄,最窄處不到3毫米。治療變得更加棘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風險。但我院心外科團隊並沒有因此退縮,因為大家深知,如果放棄手術治療,小雪將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在吳清玉教授和張明奎院長的指導下,心外科團隊決定為小雪同期進行先心病矯治和氣管成形,一次性徹底解決困擾孩子已久的兩個疾病。但小雪氣管狹窄位於聲門下,如果氣管插管無法插入,如何安全進行麻醉和手術,又如何選擇氣管成形方式?這對於保證手術安全和達到遠期治療效果來說,非常重要。靳永強醫生組織心外科、麻醉科、體外循環、手術室、監護室、耳鼻喉科、胸外科等多個科室的醫務人員,對小雪的病情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和手術預案。

手術的一波三折——用精湛醫術化險為夷

手術如期進行,我院副院長、麻醉科主任張東亞親自為患兒實施麻醉,麻醉科邵燕斌和李慧先醫師輔助。由於小雪氣管狹窄非常嚴重,連專門為新生兒提供使用的最細的2號氣管插管也無法插入,遂改用B方案:用喉罩接呼吸機臨時通氣,靳永強醫生快速開胸建立體外循環,僅用時15分鐘,為接下來的手術操作爭取到寶貴時間。隨後,巧妙地使用心包片修補了1.5cm的巨大室間隔缺損,將主動脈隔入左心室,使小雪的心內結構完全恢復了正常。

小雪心臟恢復正常跳動後,在體外循環的輔助下,張明奎院長通過頸部橫切口,充分暴露出聲門下氣管進行矯治。探查發現氣管狹窄的程度比CT顯示的還要嚴重,最窄處只剩下一個小縫,而且管腔不規則,因此最細的氣管插管也無法插入,狹窄段長足足有2到3公分。張明奎院長採用最前沿的Slide吻合技術,完全用自體的氣管組織徹底成形、加寬狹窄段氣管。氣管成形完畢後,順利插入了4號氣管插管。有驚無險,大家緊懸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在醫護人員的通力協作下,成功為小雪完成了手術。

術後的順利恢復——女童終於擺脫疾病陰霾

手術後,小雪需要保持頭屈曲位1周,骨科為她特別設計了專門的頸部支具,大大減輕了不適。原計劃小雪可能需要呼吸機輔助1周左右,但在監護室醫生護士的精心護理下,僅3天小雪就撤離了呼吸機,1周就從監護室轉回了普通病房。術前查房經常聽到孩子喘氣時的「吹哨聲」完全消失了。經過複查,小雪的心臟完全正常,氣管也恢復了正常尺寸。小雪的父母喜出望外,連聲道謝,向我們表達感激之情。

先天性心臟病合併氣管狹窄是一類比較少見而且嚴重的疾病,處理起來很棘手,需要技術高超的心外科團隊、一流的監護團隊以多科室通力協作。我院心臟中心一直秉承 「不放棄任何希望,盡最大努力為患兒創造生存機會」的理念,屢次勇闖禁區,迎難而上,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優質溫馨的護理,為眾多複雜心臟疾病患兒帶來「心」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