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呂景山對穴:清熱明目類 肝俞—少澤

針灸推拿余醫生 發佈 2020-12-21T01:11:38+00:00

【單穴功用】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肝氣轉輸、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內應於肝,又治肝病,故名肝俞。本穴具有清泄肝膽濕熱、平肝息風、安神定志、補血消瘀、養陰明目、通絡止痛之功。

【單穴功用】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肝氣轉輸、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內應於肝,又治肝病,故名肝俞。本穴具有清泄肝膽濕熱、平肝息風、安神定志、補血消瘀、養陰明目、通絡止痛之功。用於治療黃疸、肝病、積聚痞痛、脅肋疼痛、吐血、鼻衄、目赤、目眩、夜盲、青盲、脊背痛、疝氣、筋脈拘急、小兒驚風、癲狂、癇證。


少澤,又名小吉。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為手太陽小腸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出,為井金穴。穴在小指外側(尺側)端,少陰心脈絡通於此。少者小也,澤者潤澤也。手太陽之脈主液,液有潤澤全身的功能,穴為井穴,脈氣初出尚微,故名少澤。本穴具有清心火、散鬱熱、調經氣、開竅絡、通乳汁之功。用於治療熱性病、中風昏迷、舌強不語、咽喉腫痛、目生雲翳、胸膈悶痛、鼻衄、乳癰腫痛、乳汁不通。


【伍用功能】

肝俞為肝氣轉輸、輸注於背部的處所,內應肝臟,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扶正培元、強體健身、益壽延年之功;

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井金穴,有清心瀉火、活絡散瘀、開竅救急、通乳消脹、安神定志之力。

肝俞突出一個"補"字;少澤側重一個"瀉"字。二穴配伍,一補一瀉,相互制約,相互為用,清熱瀉火,清肝明目,祛瘀消翳之功益彰。

【主治】

目翳、視物不明等症。

【操作法】

肝俞:俯伏或俯臥,於第9胸椎棘突下、筋縮穴旁開1.5寸處取穴。斜刺0.3~0.5寸。

少澤: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於小指爪甲尺側緣和基底部各作一線,兩線相交處取穴。斜刺,針尖略向上方刺0.1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

【經驗】

肝俞—少澤伍用,出自《百賦症》:"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亦可與太沖、太溪參合,其效更著。攀睛又叫胬肉攀睛,即翼狀胬肉。多因心肺二經風熱壅盛、氣滯血瘀所致。亦可由陰虛火旺引起。症見淡赤胬肉由眥角發出似昆蟲翼狀,橫貫白睛,漸侵黑眼,甚至掩其瞳神,自覺磣澀不適,影響視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