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冬令進補時,這幾個「暖身」食療方拿走不謝……

瀟湘名醫 發佈 2020-12-21T22:34:11+00:00

醫學技術指導:嘉興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治未病科副主任 范一平明天是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自古以來,冬至就被公認為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節,在民間也素有「冬至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的說法。冬天進補是一種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

醫學技術指導:嘉興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治未病科副主任 范一平

明天是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自古以來,冬至就被公認為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節,在民間也素有「冬至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的說法。

冬天進補是一種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春天生長,冬天進補,人也一樣。正是冬天「藏」起了營養,我們到了春天才能夠用這些營養來生長。

但是,冬令進補不僅分人群,同時也有一定的側重點。如果盲目地進補,反而會適得其反,傷害我們的身體健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冬令進補呢?「冬令進補的主要方式有膏方、食療等。」嘉興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治未病科副主任范一平告訴記者,亞健康、慢性病人群可以通過膏方進行調理,而食療進補適宜大部分人群。

其實一年四季都能通過膏方調補

我國有70%的人受到亞健康的困擾,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奏快導致體質下降。亞健康和中醫講的病理體質比較相似,看起來沒啥毛病,但是如果不治療調理,就有可能變成一種疾病。范一平表示,對於這類亞健康人群,可以通過膏方來調理身體。

膏方,又叫膏劑,是中醫五大傳統劑型(湯、丸、散、膏、丹)之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臨床醫生,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疾病、不同臨床症狀開具處方,將中藥飲片煎煮取汁濃縮後,加入膠類、糖類等輔料,製成的一種黏稠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

范一平說,吃膏方符合中醫所說的「治未病」理念。「治未病」就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情況,通過一些溫和的療法達到養生健體、補氣固元的目的。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醫生會根據不同情況,開出針對性的膏方,也就是「一人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都可適當運用膏方來調補,冬天常規調補,春秋夏日也可調治和滋補。」范一平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膏方只在冬天吃,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通過膏方調補,「對於慢性病,像冠心病、動脈硬化、代謝綜合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胃腸疾病等,也適合服用膏方。」

冬令進補不是所有人都適宜

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提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所以進補也需要按體質來,分清體質才能進補。冬令時節適宜進補的人群可以分三類:

陽氣虛弱的人群。冬至這個節氣是人體陽氣弱、陰氣盛的時候,如果你是陽氣虛弱的人群,那麼在冬至前後就特別容易出現手足冰涼、感冒流鼻涕、手上長瘡等現象。因此,陽氣虛弱的人群特別適合在冬令時節進補。

中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中老年人一定要抓住冬至這個時節,因為在這個時候進補,養生益壽的效果會加倍。進補的基本原則就是,有不足的就要補充。比如說用腦多的中老年人要多吃核桃,而體力消耗比較大的人群要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

患有冬病的人群。冬病就是特別容易在冬季發作的疾病,比如說慢性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凍瘡等。一般來說,腎虛腎虧和陽虛外寒的人群容易患上冬病,而好的調理方法就是進補。如果我們在冬至這個時節注重進補的話,那麼就不容易患上冬季常見疾病。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冬令進補,有些人群就不宜盲目進補:肥胖者;疾病急性發作期間;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腸胃道功能虛弱者;本身有陰虛、火旺、濕症的人群等。另外,「三高」人群要注意進補的方式,高血脂不適宜肉補,高血糖不適宜多吃精細食物和含糖食物,而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鹽、脂肪的攝入量。

食療進補也是不錯的進補選擇

除了用膏方進補,食療進補也是不錯的進補方式,而且適宜大部分人群,下面的這3個食補方子,感興趣的市民不妨動手試試。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生薑羊肉湯其實是《金匱要略》中的溫補名方,據說也是古代宮廷里冬日給皇室的滋補藥膳。

功效:健脾補虛,使四肢溫暖;補氣養血,治虛勞不足;兼能清里熱、散外寒,使滋而不膩,溫而不燥。

適宜人群:入冬後手腳發涼,但又燥熱、不時上火的人群。

最適合喝當歸生薑羊肉湯的兩個時間段:冬至前後,尤其是三九天,此時陰寒重,陽氣初生,需培植正氣;夏天的三伏天,此時陽氣外泄,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以及各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20克,生薑30克,蒜苗,香菜。

【做法】1.羊肉切大塊,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儘可能地沖洗掉血水(浸泡也是為了除血水,這樣煮起來就比較省心,沒那麼多血沫子),然後燒開水汆燙一下,撈出。

2.生薑洗凈,不去皮,對半切開,用刀背拍松。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水煲足1~1.5小時,出鍋時加鹽調味。

3.蒜苗、香菜切碎,盛出來後撒到碗中,記住不要圖省事撒到鍋里,那樣蒜香味很快就消散了。蒜苗一定要有,它能讓羊湯的滋味升級到10分,吃的時候把當歸與生薑扔掉,吃肉喝湯。

【提醒:羊肉禁忌】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腫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為羊肉屬於腥膻發物,有可能使舊病復發或新病加重。此外,平時怕熱、多汗、臉上易長火痘、手足心熱的人,以及感冒、發熱、咽喉疼痛者,也不宜吃羊肉。

時令防感冬至餃

功效:暖身補虛,預防流感,兼清鬱熱。

適宜人群:尤其適合素來身體虛弱的人群在冬至前後食用,可以養生健體,預防流感。

【材料】豬肉200克,八角茴香15克,芹菜50克,香菇15克,胡蘿蔔30克,豆乾20克,蔥白5段,生薑15克,餃子皮適量。

【做法】豬肉製成肉餡,茴香攪碎,芹菜、胡蘿蔔、豆乾、香菇、生薑切丁,蔥白切極小段;所有食材加入調料,攪拌均勻,製成餡料,包成餃子即可。

芋栗菘菜

功效:健脾補腎,清肺利水,養陰散結。

適宜人群:適宜冬日燥熱較為嚴重,同時伴有脾腎不足的人群進補之用。

【材料】白菜心200克,小芋頭300克,板栗200克,老鴨湯500毫升,姜、蔥白、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1.小芋頭洗凈去皮,切成3厘米大小的滾刀塊,板栗去殼,白菜心取極嫩的部分,洗凈備用;

2.姜切片,蔥白切段,在油鍋中爆香,加入芋頭及板栗稍微炒一下;

3.芋頭及板栗放入砂鍋中,倒入鴨湯,悶燒至極爛,另取出少許芋頭及板栗備用,其餘壓碎成泥,攪拌均勻;

4.白菜焯水,加入砂鍋中,並加調料,大火收汁,裝盤,之前取出備用的芋頭和板栗添作裝飾。

【來源:嘉興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