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塊2年後成「定時炸彈」專家:肚皮上摸到「包包」勿輕視

武漢科技報健康 發佈 2020-12-14T16:49:32+00:00

「小包沒管,大包受苦。」14日上午,石女士終於從武漢市第一醫院出院了,她後悔自己因腹壁腫瘤拖著不治多遭了好些罪。武漢市第一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療中心負責人閔凱提醒,腹壁腫瘤是一類部位隱匿、外科處理複雜而棘手的腫瘤,定期做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小包沒管,大包受苦。」14日上午,石女士終於從武漢市第一醫院出院了,她後悔自己因腹壁腫瘤拖著不治多遭了好些罪。武漢市第一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療中心負責人閔凱提醒,腹壁腫瘤是一類部位隱匿、外科處理複雜而棘手的腫瘤,定期做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年近70的石女士是武漢人,2年前發現自己右下腹能摸到一拳頭大小的包塊,因為不痛也不癢,就沒當回事。今年11月,包塊迅速增大至小皮球大,且伴有陣發性疼痛。多方打聽後,石女士至武漢市第一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療中心就診,該中心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閔凱詳細聽取病史,完善相關檢查後,初步診斷為「腹壁腫瘤」,需要手術切除。

石女士的腫瘤巨大,且已侵犯了右側腹壁的三層扁肌。手術首先需要在不損傷大血管、神經的情況下,將腫瘤及侵犯腹壁全部切除。但完整切除腫瘤後,可能會造成術後巨大的腹壁缺損,形成巨大切口疝,嚴重影響患者。

準備手術期間,閔凱醫生聯繫到該院骨科主任程安源,共同設計手術方案,如果術中無法正常關閉腹壁,則需要骨科同時行「同側下肢闊筋膜張肌肌瓣轉移」來恢復腹壁的完整性。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石女士的手術如期舉行。腹腔打開,發現腫瘤已侵犯右側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以及大部分腹橫肌。完整切除腫瘤後,閔凱醫生團隊利用對側腹壁肌層的翻轉並結合組織結構分離技術,恢復了患側腹壁的完整性,並放置人工腹部修補片進行加強固定。這樣的處理,避免了更複雜的下肢肌瓣轉移,減少了手術創傷。

切除的腫瘤送病檢,結果顯示為惡性間皮瘤。石女士隨後接受了放療,以防止腫瘤遠期復發。

閔凱副主任醫生介紹,腹壁腫瘤是一類部位隱匿、早期發現困難、外科處理複雜而棘手的腫瘤,發病率低,但多數屬於惡性,其會不受限制地向周圍組織侵犯性生長,越長越大就會侵犯周圍重要組織的包括神經、血管,以及腹腔內的臟器,甚至是周圍的骨骼、肌肉。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對付腹壁腫瘤關鍵。」 閔凱提醒,一般在發病前期沒有任何特殊症狀或表現,患者只會偶然發現肚皮上摸起好像有一個「包包」,往往不予重視。等「包包」明顯時,腫瘤已經長得比較大,完整切除往往要導致較大的腹壁缺損,導致手術的風險大、難度高。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肖凱

通訊員:譙玲玲 任駿 張紅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