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濕氣重,傷脾胃!趕緊學這2種茶飲、3個動作,祛濕護脾又開胃

樂約健康 發佈 2020-06-08T19:31:08+00:00

夏天到了,氣溫越來越高,胃口也開始跟著鬧情緒,很多一頓能吃兩碗飯的吃貨,都開始沒胃口,戰鬥力驟降,只想待在陰涼的地方吃冷飲。

夏天到了,氣溫越來越高,胃口也開始跟著鬧情緒,很多一頓能吃兩碗飯的吃貨,都開始沒胃口,戰鬥力驟降,只想待在陰涼的地方吃冷飲。不少女性甚至暗自竊喜,心裡打起小算盤:「反正天熱沒胃口、吃的少,正好藉機來減肥!」

首先,小樂想提醒大家一點:不要借著食欲不振的機會來減肥,否則很容易營養不良、低血糖、體力跟不上,有的姑娘每天堅持吃酸奶拌水果,或者晚飯就喝幾口冷飲搞定,美其名曰「減肥餐」。天天這麼吃下去,攝入的糖分可不少,小心體重不減反增。


中醫認為,脾胃主消化,胃收納,脾運化。簡單點說,即胃是「倉庫」,這個「倉庫」里堆積的食物,要靠脾來完全消化。脾喜溫喜燥,只有環境溫暖偏乾燥、陽氣充足,脾才能完全發揮消化食物的功能。


而夏天悶熱,很多時候汗發不出來,身上黏糊糊,這就是夏天濕邪的表現。


濕氣黏滯、重濁,脾氣被濕氣黏住,失去了溫暖乾燥的環境,如果再遇上愛吃生冷的主子,涼氣會把「脾氣」收住,直接影響脾胃功能,傷脾又傷胃,出現食慾差、沒胃口、沒精神的症狀。所以,濕氣和涼氣是導致夏天沒胃口的兩大罪魁禍首。


天氣雖然熱,飯還是要好好吃的,今天告訴大家兩個寶貝、兩個要點和三個動作,幫助大家呵護夏日脾胃,搞定食欲不振的問題,炎夏也能吃得香。


兩個寶貝


1. 藿香


體內濕氣一重,就會表現為噁心、腹脹、食欲不振、舌苔白膩、飯後疲睏、四肢無力發沉、大便黏膩、皮膚總感覺黏黏的。如果你有這些症狀,可以試試藿香。


藿香入脾經,性溫,能祛暑、和胃、化濕。對於夏天的濕氣,功能強大的藿香是最管用的,能搞定夏日濕氣引起的腹脹、腹瀉、嘔吐等胃腸道問題。

用玉米須、陳皮、藿香各5-10克,用開水沖泡,對夏季脾胃受傷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脹、噁心等症狀非常好用。



2. 白扁豆


白扁豆渾身都是寶。


扁豆衣健脾、化濕,可以用來治療痢疾、腹瀉、腳氣等;扁豆花解暑化濕、和中健脾,是用來對付發熱、痢疾、赤白帶下、跌打傷腫等的好幫手;扁豆葉解毒消腫,可以拿來處理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總而言之,白扁豆既能解暑祛濕,又能健脾益氣,治標又治本。


將紅小豆、白扁豆、蓮子各30克、紅棗10顆一起慢火熬煮半個小時,好喝、祛濕又健脾。



兩個要點


1. 認真吃主食、多吃點酸的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主食健脾益氣。而夏天濕氣重,脾胃受損,更應該好好吃主食,不要不吃或少吃。血糖高的人可以試試全麥、燕麥、 糙米、紅薯、土豆等雜糧。


酸味能刺激胃酸和唾液分泌,增加對食物的慾望,幫助食物消化。可以適量吃點山楂、陳皮、番茄、檸檬水等酸味的食物。


2. 忌生冷,少油膩辛辣


夏天的瓜果如西瓜、冬瓜、香瓜等都是偏涼性的,再加上冰淇淋、飲料等,如果不控制量,嘴上一時爽,脾胃很受傷。


油膩、辛辣會加重腸胃負擔,吃太多必然食欲不振。


三個動作


1. 拍打大腿


《黃帝內經》中說過:「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意思就是如果脾胃不舒服,一定有邪氣滯留在大腿。

每天3次、每次5分鐘輕拍大腿,能幫助氣血通流、刺激脾胃,緩解食欲不振。


2. 揉壓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膝蓋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的地方。這個動作能調理脾胃,促進食慾,助消化。

每天3次、每次15下,用大拇指指腹揉壓足三里穴。



3. 按揉章門穴


章門穴是脾胃狀態的晴雨表,脾胃功能越異常,按揉起來越酸痛。


雙手放在髂骨和肋骨之間,左右手稍稍用力地交替按揉,出現酸痛或刺痛感為宜,每天沒事就能按揉,沒有時間限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