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精神疾病,隱藏在性格缺陷下的痛苦人生

知育心理知小魚 發佈 2020-06-08T13:27:50+00:00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口號,足以證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精神健康的人,能發展出建設性活動,有能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調整自己適應各種複雜多變的環境。可以說,精神健康是個人安康、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際交往、健康的社會關係不可缺少的部分。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口號,足以證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精神健康的人,能發展出建設性活動,有能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調整自己適應各種複雜多變的環境。可以說,精神健康是個人安康、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際交往、健康的社會關係不可缺少的部分。


從事精神心理衛生工作多年,遇到過太多被延誤治療的案例。尤其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貽誤讓人痛心疾首。


許多問題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完全可以讓他們恢復正常狀態,回歸社會,過上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生活。然而,同樣的問題,能否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歸宿。


在這裡,以精神類疾病中發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精神分裂症為例,和大家一起探討共勉。


精神分裂症發病年齡大多數在青少年期,而就診年齡大多數延續至青少年晚期直至成年。



「 案例1 」


一位男生,是有名的「尖子生」。進入高中以後,出現莫名其妙的學習成績下降,性格也變得更加孤僻,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人際關係變得冷淡。進入大學雖然順利完成了學業,但是基本沒有人際交往,總是獨來獨往。


工作初期表現還可以,領導比較滿意。好景不長,工作熱情有減無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被單位辭退。辭退後租房蝸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任何人接觸。


後來在家人再三勸說後回家,對身邊的人冷酷無情,不主動交流,對問話也簡單回答,甚至不予理睬。即使交流,也是重複對工作及周圍人的抱怨和仇視,內心充滿了敵意。整天悶在家裡什麼都不願意做,生活懶散。


家人感覺越來越沒有禮貌,越來越不懂事,思想幼稚,行為怪異不可理喻。家人對孩子這樣的狀況更是心急卻束手無策。


30歲之後,被診斷精神分裂症。


「 案例2 」


另一男生,上學期間成績非常優秀,只是性格內向,靦腆不善於言談而已。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在他人眼中非常高端的工作,但時間不久辭職了。


後來頻繁應聘,頻繁辭職,最終蝸居懶床,耗盡了自己所有積蓄。每次向父母索要生活費之類,必須即刻回應,否則會大發雷霆吼叫辱罵,甚至拳打腳踢。瘋狂購買「文房四寶」,整個房間堆滿了自己喜歡的物件。


在家人看來這是很正常的行為,只是性格不好而已。


然而折騰10年之久,父母所有的積蓄被清空後,孩子被確診是精神問題所致。


「 案例3 」


一女生,18歲那年因為婚姻問題和家人鬧矛盾後獨居,不與周圍人相處,獨來獨往,對家人仇恨,不聞不問,生活懶散。


家裡只有自己睡覺的一塊地方能夠看到,其餘地方堆滿了廢物雜物甚至垃圾,鍋碗瓢盆從來不洗不刷,不講究個人衛生。


親人的勸說無濟於事,冷漠無反應。到了不惑之年才開始被動接受治療。



諸多案例延誤之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學科普知識缺乏導致家人不認可,不理解,不重視,固執己見者占絕大多數。


其次是個人的人格特徵,如自幼性格內向,安靜少動,行為被動,朋友少,不喜歡集體活動,不善於表達自己等等。家人被這些一直以來認為的性格缺陷所蒙蔽,或者壓根想不到是其他問題。


另外,個人問題的出現,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或是一次爭吵而誘發。由此遷怒於某個人或某件事,不與家人交流甚至敵對仇視,讓家人無法深入了解其真實狀態。


處於這樣狀態的人大多沒有自知力,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需要處理。而更多的則認為是他人有問題,自己的所有想法和感受都是他人造成的。


還有,家人不願意和他人交流討論這種狀態,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怕別人笑話、丟人等等。又沒有其他途徑如專業心理平台、媒體等獲得有關疾病方面的資源信息。


的確如此,大多數精神類疾病與人格特徵有關係,表現為安靜少動,內向被動,不善於交際,不喜歡集體活動,更樂意獨自看電視玩遊戲聽音樂等。這些隱匿性症狀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在出現其他症狀被診斷後才能回顧性的認定,為時已晚。


由於前述的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普遍公認的症狀如幻覺、妄想、言語和行為紊亂後才能引起重視而就診,這個過程短則3-5年,長則達到10餘年之久。



有不少人總是把這樣的人當做「神經病」而嘲笑。其實是個誤區,神經病和精神病是區分開來的。精神病屬於心理疾病範圍,神經病屬於身體器質性病理的範圍。了解精神病的這些隱匿性症狀,可以有效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釀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值得痛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隱匿性症狀攜帶著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人格特徵而往往被人忽視。這些不為人知的隱匿性症狀醫學上稱為陰性症狀,是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認知方面的缺陷。其中意志減退和快感缺乏最常見


意志是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並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減退以後,從事有目的性的活動的意願和動機就會減退或喪失。早期表現為安於現狀,無所事事,對前途無打算,無追求,不關心個人衛生懶於打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意志喪失,出現行為被動,臥床不起,孤僻離群,個人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快感缺乏後,就會出現持續存在的,不能從日常活動中發現和獲得愉快感,尤其是對即將參與的活動缺乏期待的愉快體驗,直接降低參與活動的動機而迴避集體活動。


而有的人以情感遲鈍為突出。不能理解和識別別人的情感表露,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情感的反應性、面部表情、體態語言、語音語調、親情交流等方面存在缺陷。


社交退縮也可能是有的人早期出現的問題。社會關係冷淡,社交興趣減退,很少與家人和親友交往,難以體驗到親情和友愛,不主動參與社交活動,最終導致社會功能喪失。



諸多早期隱匿性症狀有的會出現時好時壞的狀態,「時好」的假象更讓人捉摸不透,進退兩難。


精神病者因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學習,行使自己的社會功能,也可能因受歧視而喪失工作學習機會。對家庭而言,不僅僅是治療照顧的負擔,更多的是長期承受的精神痛苦遠遠超過了患者本人的痛苦。


所以,呼籲全社會,對一些不明原因「性格」偏離正常的人,多一點關注,多一點疑問,寧可「小題大做」,不可為了面子,為了賭氣「因小失大」。


(文章作者:王錦蓉,為天津知育心理特聘諮詢師)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