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人的深夜食堂:老紀蚝宅

末末很會吃 發佈 2020-06-08T10:57:54+00:00

別說是深夜,天黑後的時間,我幾乎都是在從公司開車回家的路上,所以啊,有了孩子後,想要認真聊美食,可不太容易。

​有了孩子之後,我幾乎對杭州哪裡的夜宵好吃再沒有什麼認知。別說是深夜,天黑後的時間,我幾乎都是在從公司開車回家的路上,所以啊,有了孩子後,想要認真聊美食,可不太容易。相信各位新手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會。

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人生有舍有得,與其自己覺得被剝削了,不如就享受一下偶爾才得到的快樂。

你現在問我最快樂的時候,我會告訴你:吃夜宵和泡腳,就是讓我最幸福的事。當然,要是還能有一場閨蜜旅行就更不錯,以前這些,想要得到可太輕鬆了。要知道像我這樣的野丫頭,連畢業去美國,也沒有糾結太久。


幾天前,我還是如願吃到了夜宵。

說來也搞笑,讓我終於下決心和家人打報告,出去吃夜宵的動力,是因為中了大眾點評的霸王餐,這家店正好在阿里的附近,於是,我約上了好友叉叉。

叉叉,我跟她認識了有六年吧,我們是藍獅子的同事。我們大概是杭州比較早一批投身在網際網路里的人,在六年前,我們就在做一個線上課程的項目。當然,最後項目黃了,團隊解散了,大家都漂在各種地方,但都過得不錯。

而叉叉,輾轉了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後,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後,果斷拋棄了網際網路行業,成為了一名人生導師兼保險規劃師。原來我們還勸她呢,做保險不靠譜,勸著勸著,後來成為了她可愛的客戶。

當然,我們也漸漸發現她真的有做人生導師的潛力,同樣她是一個很好的吃友,約朋友吃夜宵,就要找戰鬥力持久,能吃的。不然,有什麼樂趣呢。

車子往阿里開,在杭州生活了六年的外地人叉叉說出一句心裡話:哇,這都像另一個世界了,這裡燈火好輝煌哦。

是啊,在西溪濕地這邊,入夜天就黑了,安安靜靜的。但沿著餘杭塘路一直開來到阿里這邊,網際網路公司燈火輝煌,這些個夜宵攤才剛剛熱鬧起來。

車停下來,還沒到串大仙,旁邊的招牌:老紀蚝宅就分外顯眼。據說,這是阿里人的深夜食堂,這裡每晚都熱鬧非凡。雖然我沒有太多時間吃夜宵,但哪裡的夜宵好吃我之前和美食群的朋友整理過,而這家就很有名。

不過,我們先吃了串大仙,一家以小龍蝦和烤串為特色的夜宵攤。

靠近阿里的夜宵攤也很有意思,生意的好壞,也貫穿著網際網路思維。比如,江湖風的串大仙生意平平,它裡面的食物其實也還可以,冰鎮龍蝦做的不錯,烤串種類豐富,但沒太多的記憶點,服務稍微欠缺一些,就是比較傳統的夜宵店。但老紀生蚝,用的就是爆款思維。

店裡掛滿了高壓鍋,把首創高壓鍋生蚝的特點貫穿到極致,能選擇的菜品少之又少,最大的爆款就是生蚝,其他就是大黃魚,鮑魚,蝦,然後標配就是百香果汁,你一下子就能把它的菜譜記下來。

別小看老紀生蚝這120平米的小店,這可是年入5000萬的夜宵,而一切開始也得益於吃法的創新。

老紀蚝宅正是因「高壓鍋生蚝」的新鮮吃法而風靡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台,迅速躥紅,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餐飲品牌。

老闆在採訪中說,開店的初衷,一則是滿足父母多年來「想擁有一家自己的餐廳」的願望和情懷,二來是因自己對美食的執念。

這裡是否有營銷成分我們不得而知,但確實,這種創造式的高壓鍋煮生蚝,讓我們這種不愛吃生蚝的人,居然都喜歡吃生蚝了(有吃貨告訴我熟了的必須叫牡蠣)。

很巧的是,我們問了阿里的朋友笑笑(以前也是藍獅子的同事),沒想到她剛從雲南回來,此刻剛下班,可以來下一頓。於是,我們愉快地去了老紀蚝宅。

畢竟難得有機會出來吃夜宵,要是能一次性吃完夜宵的三大街霸:小龍蝦,烤串和生蚝,自然更快樂了。

再來說說老紀蚝宅的味道吧。

對於第一次吃高壓鍋生蚝的人來說,這種做法確實很好吃。拿到一鍋牡蠣,用桌上的刀撬開,放入店家調好的微辣醬料,入口鮮香,口感細膩柔軟,牡蠣汁水豐富,蘸醬超級好吃。

我一連吃了五個,已經超過我單次吃生蚝的最高紀錄,其實燒烤攤的生蚝我基本很少吃。唯一的困難,就是撬開生蚝的動作及其不專業,以致於效率低下,來不及吃,而專業的吃客,撬的位置已經非常精準了。

高壓鍋生蚝,其實做法並不難,把生蚝買回家後,將生蚝外殼洗刷乾淨,並和生薑片和蔥段一起放入高壓鍋中,最後加入料酒蓋上高壓鍋蓋烹飪,等高壓鍋開始噴出水汽後就可關火,再燜8分鐘就可開鍋食用。

而高壓鍋的做法,比較原生態,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生蚝的原味。這比燒烤的那種蒜蓉味來說更純粹,更凸顯牡蠣的肉質。

如今老紀的高壓鍋爆款生蚝,不僅在全國流行,而且還衍生了很多新的模式。比如在疫情的影響下,他們推出了半成品生蚝套餐,在家也能吃高壓鍋生蚝。

所以,這真的是一家很有商業思維的店。

這裡的爆款味道基本不錯,不論是小黃魚還是鮑魚,當天吃到的都是很入味,調味都很好。但也有一些小問題,因為常來的朋友告訴我們生意太好,所以菜品不算是特別穩定,也存在黃魚咸了,調味不好的情況。

價格也有一些高。比如一鍋生蚝,120元,一份鮑魚120元,基本人均在100多,算是夜宵攤裡面價格算高的。

但這並不影響店鋪的熱鬧,每晚,都有人在外排隊,等待翻桌,在這裡吃的時候,甚至都快忘了疫情。

網際網路人,太需要小龍蝦和生蚝這樣的解壓夜宵了,有時候不單單是為了吃。而是享受沒有手機,專注用雙手在吃的過程。不斷地撬開,不斷地喝下啤酒,不斷地說話。

這滿足了人們內心潛在的社交需求,這也是夜宵攤存在的另一個意義。

和最近火熱的地攤文化一樣,這裡承載的是一個城市的煙火氣。

最後,來聊聊結尾吧。難得和六年前共同為一個項目奮鬥的同事坐在一起,我們偶爾會回憶以前的日子,也會聊聊新的生活。

叉叉在她的朋友圈寫到:六年前,我剛來到杭州,結交的第一批好友就有笑笑,雅婷,當初我們是月薪只有幾千塊的小編輯,一起吃食堂,一起點外賣,還一起去河邊餵流浪狗,給流浪貓狗找家。生活很積極,很快樂……當然也真的有為生計發過愁,比如春節買不到回家車票的時候,以當時的收入買機票真的心疼。

如今笑笑在杭州紮根買了房,過上了自己的生活。叉叉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小團隊。「一事無成」的我,至少還有懷裡的可愛孩子,都挺好。

有機會,還是想和朋友吃夜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