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結核病,永恆的話題

中國醫學論壇報 發佈 2020-08-21T08:11:09+00:00

患者27歲,青年男性,已婚。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脹痛,以臍下及左下腹為主,無放射痛,程度尚可忍受,進食後加重,排氣後可稍緩解,每次持續約數分鐘,每天發作次數5-6次不等,伴腹瀉及便秘交替,有里急後重感,腹瀉時大便4-5次/天,為不成形黃色稀便,少許粘液,無膿血及腥臭味,便秘時大便3-4天/次,偶有黑便,無發熱、嘔吐、關節痛、結膜充血等。

基本信息

患者27歲,青年男性,已婚

主訴

反覆腹痛、腹脹2年余

現病史

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脹痛,以臍下及左下腹為主,無放射痛,程度尚可忍受,進食後加重,排氣後可稍緩解,每次持續約數分鐘,每天發作次數5-6次不等,伴腹瀉及便秘交替,有里急後重感,腹瀉時大便4-5次/天,為不成形黃色稀便,少許粘液,無膿血及腥臭味,便秘時大便3-4天/次,偶有黑便,無發熱、嘔吐、關節痛、結膜充血等。

外院診斷考慮:克羅恩病,服用美沙拉嗪1月後,自覺症狀無緩解,自行停藥。起病以來,精神尚可,食慾差,睡眠可,大便同前,小便正常。

其他

個人史:吸菸10年余,約1包/天,未戒菸。

余既往史、婚育史、家族史無特殊。

入院情況

入院時體查:

四測正常,體型消瘦,體重50Kg,BMI:16.9;心肺無特殊,腹平軟,右下腹輕壓痛。

檢驗檢查

結腸鏡:乙狀結腸、直腸炎

胸片無異常。

小腸CT:

經口小腸鏡:空腸粘膜充血腫脹明顯,皺襞較粗,空腸上段可見多處不規則白苔潰瘍,部分為縱行潰瘍,部分粘膜卵石樣改變,腸腔稍狹窄,活檢2塊。結論:小腸多發潰瘍:克羅恩病可能性大。

病理:(小腸) 粘膜慢性炎,腺窩分支形成,區域萎縮伴潘氏化生,區域有較多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可見壞死物,未見肉芽腫。

經肛小腸鏡:黏膜光滑,部分區域絨毛變粗,頂部有乳白色物質沉著。

結論:小腸粘膜炎性改變:淋巴管擴張。

病例特點

1、青年男性,病程2年,表現為進食後腹痛,腹脹

2、實驗室檢查:營養差,CRP、ESR等炎性指標升高,T-spot陽性

3、內鏡及影像學:小腸鏡:空腸不規則及縱行潰瘍

病理結果:粘膜慢性炎,未見肉芽腫

CTE:空迴腸腸管均勻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診斷思路

腸結核與克羅恩病(CD)鑑別要點

該例患者診斷及後續診療經過如何?

點擊下圖繼續觀看

病例分享及專家點評

講者簡介

殷亞妮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青年俱樂部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兒科協作組委員,湖南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共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4篇。

主攻方向為炎症性腸病,人體胃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係,包括幽門螺桿菌、雙歧桿菌、及腸菌微生態與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關係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