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e科普】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泌尿系感染?

首都兒科研究所 發佈 2020-09-04T23:32:56+00:00

嬰幼兒通常缺乏典型症狀,可以僅表現為發熱這單一症狀,有研究統計2歲以下的發熱患兒中約14%的均為泌尿系感染,所以您的寶寶如果有發燒,也要注意是不是患上了泌尿系感染。

01 嬰幼兒發熱一定要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症狀隨患兒年齡的不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嬰幼兒通常缺乏典型症狀,可以僅表現為發熱這單一症狀,有研究統計2歲以下的發熱患兒中約14%的均為泌尿系感染,所以您的寶寶如果有發燒,也要注意是不是患上了泌尿系感染。

02 孩子出現什麼樣的症狀一定要就診?

兒童泌尿系感染症狀很多,除了發熱這一症狀之外,在3月齡以下嬰幼兒還可表現為嘔吐、哭吵易激惹難於安撫、嗜睡、拒奶、黃疸退而復現、尿布見血或膿尿等;3月齡以上嬰幼兒可表現排尿哭鬧、費力、頑固尿疹,年長兒童多能明確表明有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可同時伴有腰痛、腹痛、血尿、膿血尿、尿液混濁、尿褲子等症狀。總結來說就是,有發熱,或者尿液的性狀、顏色的改變,以及有排尿異常一定要前往醫院就診。

03 泌尿系感染需要做什麼檢查呢?

兒童泌尿系感染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或無任何泌尿系感染症狀,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難度。尿常規檢查是對泌尿系感染的初篩,結合臨床有尿路感染症狀可臨床診斷。然而尿標本的收集方法選擇非常重要,採集隨機尿是最簡單也是創傷最小的方法。

尿的標本一定要選擇乾淨的容器留取尿液,並且不能混入糞便、水及其他非尿液的物質,尿量的多少對結果也會有影響,通常最低標準是10毫升,有的家長看尿量不夠就在裡面兌點自來水,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水可以稀釋並破壞尿液里的有形成分,使檢測結果不準確,錯誤的結果很可能會誤導醫生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建議家長留取尿液時儘量採用清潔中段尿送檢。

對於門診治療效果不滿意或複雜性泌尿系感染的患兒需要住院進行治療,這時需要完善清潔中段尿培養這項檢查來確定細菌的來源,因為需要住院後經過醫生消毒外陰後留取。對於女童一次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大於105/ml基本可以診斷,男童清潔中段尿標本培養菌落計數大於104提示泌尿系感染;同時為了尋找有無泌尿生殖道結構、功能異常或者其他存在易發感染的疾病,醫生會根據需要完善泌尿系超聲、尿路造影和泌尿系CT、腎核素掃描等。

04 為什麼有的時候需要連續監測尿常規?

有些家長可能會產生疑問,我們昨天剛測完尿常規,為什麼今天還要測,這個有必要天天檢查嗎?實際上是這樣的,因為尿標本留取時比較容易被污染而造成結果假陽性,而連續監測兩到三次才能明確是否真正有異常。再者,在抗菌藥物治療48小時後需要醫生來評估治療效果,包括複查尿常規看其中白細胞數是否減少,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所以也需要重新留取尿液標本檢查。

文 | 李華榮

編輯 | 宣傳中心

首都兒科研究所

服務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