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高血壓,6個穴位教你降壓

京醫通健康學院 發佈 2020-09-03T06:14:07+00:00

在中醫典籍中,雖然沒有『高血壓』這個名詞。高血壓病在中醫里屬於『眩暈』的範疇,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也是由來已久。

在中醫典籍中,雖然沒有『高血壓』這個名詞。但其實也是記載了高血壓這種疾病的。


高血壓病在中醫里屬於『眩暈』的範疇,中醫對高血壓的治療也是由來已久。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



No.1

中醫治高血壓需要分清證型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任何疾病在中醫的理論中,都有不同的『證型』。


不同『證型』的治療方法和用藥都會有不同。要想取得理想降壓效果,要先辨清『證型』。


高血壓最基本的中醫『證型』有以下3類:


01


肝陽上亢型(急脾氣型)

典型症狀:眩暈、頭痛頭脹、急躁易怒、口苦、肢麻震顫、面紅耳赤、失眠多夢,勞累和情緒激動後加重;


中成藥推薦:天麻鉤藤顆粒;


湯藥推薦:


02


痰飲內停型(身材胖型)

典型症狀:頭蒙如裹(頭昏蒙像被布帶裹住一樣),容易胸悶心悸,胃部脹滿、嘔吐痰涎、食少多寐,下肢可輕度浮腫,大便粘膩或便秘;


中成藥推薦:半夏天麻丸;


湯藥推薦:


03


腎陰虧虛型(老年虛弱型)

典型症狀:眩暈、視力減退、兩眼乾澀、健忘、耳鳴、煩熱失眠、腰膝酸軟無力


中成藥推薦: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金匱腎氣丸


湯藥推薦(包括腎陰虛、腎陽虛)


專家提醒:當然,在現實中,高血壓患者的『中醫分型』會交互錯雜,遠不止上述三種類型(比如還有氣血不足型等),所以需要專業的中醫醫師具體辨證後調整加減,遵醫囑用藥。


No.2

常見降壓穴位


除了吃藥,還可嘗試時常點按、按壓以下幾個有一定降壓效果的常見穴位: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攢竹穴


位置: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風池穴


位置:頸後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



曲池穴


位置:屈肘呈直角,肘橫紋盡頭處



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大概四橫指長度),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湧泉穴


位置:位於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摩湧泉穴可以進行點按,也可將兩手搓熱,分別對著腳心按摩。


專家提醒:穴位按摩有助於降壓,但效果因人而異,不可代替藥物治療。如果涉及穴位的針刺、或灸法,一定要由醫生,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最後要和大家強調:


如上文所講,中醫上講究『辨證』的,不同證型的病人,治療用藥也不同。


所以別人用了效果好的方子,不一定你用了也會好。所以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我們治療的目的都是為了平穩地降下血壓,所以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都遵循一個標準: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內容轉載,請標明來源

審稿專家:尚菊菊 北京中醫醫院 心血管科 主任醫師

編輯:醫拉罐、醫梨沙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