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急性膽囊炎的九個危險因素

醫脈通普外科 發佈 2020-09-03T02:25:40+00:00

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急性化學或細菌性炎症病變,約90%~95%的急性膽囊炎是由膽囊結石引起,5%~10%為非結石性膽囊炎。

導讀

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急性化學或細菌性炎症病變,約90%~95%的急性膽囊炎是由膽囊結石引起,5%~10%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前者的危險因素包括愛滋病、蛔蟲、妊娠、肥胖等。同時,短期服用纖維素類、噻嗪類、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紅黴素、氨苄西林等藥物,長期應用奧曲肽、激素替代治療均可能誘發急性膽囊炎。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大手術、嚴重創傷、燒傷、腸外營養、腫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1. 愛滋病

愛滋病導致膽囊疾病可能通過兩種機制:一種是愛滋病相關性膽管病變;另一種是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而在愛滋病患者中也有患有硬化性膽管炎的患者。

(1)愛滋病相關性膽管病變:在患有愛滋病1年以上的中年患者中經常可以觀察到其患有急性膽囊炎。90%的患者以右上腹痛為主訴,行腹部超聲時可以觀察到肝內及肝外膽管擴張。約有81%的患者腹部彩超及78%的患者CT可以觀察到異常。肝臟生化檢查可以觀察到鹼性磷酸酶水平的增高。

(2)非結石性膽囊炎:愛滋病導致的非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特徵是:①發病年齡小於無愛滋病患者;②存在口服給藥;③右上腹痛;④鹼性磷酸酶及血清膽紅素異常增高;⑤與巨細胞病毒和隱孢子蟲感染相關。有研究指出,急性膽囊炎是愛滋病患者進行開腹手術最常見的原因。

2. 化學性刺激

創傷或手術後膽囊收縮功能明顯降低,膽汁淤滯,膽鹽濃度增高,對膽囊黏膜的刺激增大;經肝動脈行肝臟腫瘤化學栓塞時,化療藥物和碘油可經膽囊動脈進入膽囊壁,引起化學性急性膽囊炎;此外,胰液反流至膽道內,亦可能是引起急性膽囊炎的原因之一。

Michielsen等進行的研究表明,部分藥物可以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從而間接地導致急性膽囊炎的發生。發病機制如表1。

表1 藥物導致膽囊疾病的發病機制

3. 蛔蟲

蛔蟲病的發病機制包括肝、膽道及胰腺疾病。發生於膽道的併發症包括:①非結石性膽囊炎;②急性膽管炎;③急性胰腺炎;④肝膿腫;⑤由蛔蟲導致的膽囊結石形成。當蛔蟲由十二指腸乳頭進入膽道後,會導致肝臟及膽道的損傷,從而引起膽道疾病。通常進入膽道的蛔蟲在1周內便會返回十二指腸,如果它們逗留超過10天,就會死亡並為結石的形成提供病灶。蛔蟲病相關的疾病在女性多發(男女比例約為1:3),嬰幼兒少見。懷孕的女性較未懷孕的女性發生膽道併發症的危險性要高。在蛔蟲病的流行地區,蛔蟲是膽囊結石的常見原因。

4. 妊娠

有研究指出,膽囊結石發生的危險性從進入青春期開始增高,進入更年期後開始下降。同樣也有研究得出應用口服避孕藥會致膽囊疾病的危險性增加的結論。因此有人認為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水平與膽囊結石的形成有關。事實上,在妊娠期間常規進行腹部超聲檢查可發現3.5%的孕婦存在膽囊結石,而膽囊結石也是妊娠女性發生膽囊炎最常見的原因,約占所有膽囊炎的90%或更大的比例;膽囊炎也成為繼闌尾炎之後,妊娠女性發生腹痛的第二大原因,發生率約為1/1600~1/10000。而因為在懷孕期間行膽囊切除術的女性很少,因此腹腔鏡手術是否增加孕婦及嬰兒的危險尚沒有定論。

5. 急性膽囊炎與「5F」

通常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有5個特徵,可以用5個英文單詞來總結,即5F:fair(白皙),fat(肥胖),female(女性),fertile(育齡期),forty(40歲)。而擁有這5項特質的人們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酮的水平較高。有研究顯示,30~59歲之間的人群進行了長達10年的隨訪,用以評估膽囊結石的危險因素。他們得出結論,年齡在55~62歲之間的患者患有膽囊結石的危險性最高,並且絕大多數患者是在其50~60歲之間被診斷為膽囊結石。同時,膽囊結石在女性人群中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此差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小。

膽囊結石是與肥胖有關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時,Framingham等也證實了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比沒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更易發生肥胖,而這種趨勢在女性患者中更明顯。不僅肥胖,節食也與膽囊結石相關,有研究證明,膽囊結石與膽囊炎在BMI≥38的男性中發生率顯著高於非肥胖人群。

6. 致病菌入侵

膽道是細菌侵入膽囊的主要途徑,致病菌多為腸道菌屬,其中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其次為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桿菌等。血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膽囊炎比較少見。

7. 膽囊管梗阻、膽汁排出受阻

90%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合併膽囊結石,其中,許多有結石在膽囊管或膽囊壺腹部嵌頓,提示膽囊管阻塞是急性膽囊炎的最常見病因。單純膽囊管的病變,如過長、扭曲或慢性炎症等,也可以導致膽汁排出受阻。膽囊管受阻時,存留在膽囊內的濃縮膽汁無法排入腸道,高濃度的膽鹽損傷膽囊黏膜,引起急性炎症改變。

8. 高齡人群

高齡人群,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代謝性疾病,常合併膽囊壁微循環障礙,是發生急性膽囊炎的又一重要原因。

9. 其他

大創傷、大出血、嚴重過敏等使血管痙攣膽囊局部缺血,而致膽囊水腫,膽汁淤積。

參考文獻:

[1]姜泊等.胃腸病學.第1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

[2]孫文兵, 柯山. 急性膽囊炎[J]. 中國臨床醫生雜誌,2007, 35(11):20-24.

[3]霍明振. 急性膽囊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進展[J]. 醫學信息, 2017,30(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