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激素——低調的奉獻

贈人玫瑰6666 發佈 2020-09-03T20:36:38+00:00

Desai AJ, Dong M, Harikumar KG, Miller LJ. Cholecystokinin-induced satiety, a key gut servomechanism that is affected by the membrane microenvironment of this receptor. Int J Obes Suppl 2016;

內分泌是一個神秘而有趣的話題,也許您經常聽說「您得了內分泌疾病」、「這個疾病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由於您體內某種荷爾蒙增多,身體出現了化學反應」、「您性腺激素減少,進入更年期了」等等。可是,內分泌系統有哪些器官或組織?內分泌器官和組織具有什麼功能,又受哪些調控?常見內分泌疾病有哪些?也許我們會分不清楚。

為此,我們將分期對上述問題娓娓道來。今天,我們將推出的是:胃腸激素——低調的奉獻者

身體健康的運作離不開體內激素的辛勤的勞作。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群一直在為我們的健康默默奉獻的新朋友——胃腸激素。大家一定會有很多的疑問,胃腸道明明屬於人體的消化器官,竟然還會兼具內分泌作用?是的,胃腸道能夠分泌多種激素,對人體發揮重要作用,讓我們走近胃腸道分泌的激素。

01、您知道胃腸道能夠分泌哪些激素嗎?

1902年,英國兩位生理學家貝利斯(William M. Bayliss, 1860~1924)和斯塔林(Ernest H. Starling, 1866~1927)發現了促胰液素(secretin),翻開了人類對「體內產生的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物質」認識的新篇章。3年後斯塔林將這類物質命名為「激素(hormone)」,並發現了其通過血液循環傳遞的作用方式,建立了「內分泌」這個概念。而促胰液素就是胃腸道生產的重要的內分泌激素之一。

圖1 胃腸道結構示意圖

(圖片引自:http://www.china-nature.org)

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發現約有30多種激素基因在胃腸道細胞中表達,100多種激素活性肽從胃腸道釋放,這些激素參與胃腸蠕動、分泌、吸收、生長發育和免疫等諸多生理病理過程。根據其化學結構特徵,可將胃腸激素分為8大家族,即促胰液素家族、胃泌素家族、速激肽家族、Ghrelin家族、胰多肽家族、生長抑素族、生長因子(EGF)家族、阿片肽家族。胃腸道已成為我們目前已知的體內最大的激素生產器官,且有多種激素或其類似物已經或正在被開發用於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胃腸道分泌激素具有哪些重要功能?

胃腸道激素種類繁多,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初步認識一下胃腸激素家族手中的幾個代表性的「法寶」吧!

胃泌素

人體內絕大部分胃泌素是由胃壁的一種被稱為「G細胞」的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其他部位雖然也可以產生胃泌素,但與G細胞相比,它們的產量是「微不足道」的。在我們進食的過程中,伴隨胃內pH值升高,胃泌素會悄悄從G細胞中「逃逸」出來,遛進胃腸道中,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營養胃腸道黏膜並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伴隨胃酸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也會被抑制。

膽囊收縮素

膽囊收縮素主要由散在分布在小腸上部的內分泌細胞產生,同時也可由中樞神經系統和支配腸道的周圍神經分泌。顧名思義,膽囊收縮素是引起膽囊收縮的主要激素。與多數胃腸道激素一樣,進食會引起它的分泌。其中主要促進膽囊收縮素釋放的是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而碳水化合物對其影響不大。除此之外,膽囊收縮素還能夠延遲胃排空,減少食物攝入並產生飽腹感,限制進食量。

促胰液素

如前所述,促胰液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的激素。在胃腸道中主要由小腸的細胞產生。酸性食物進入胃腸道後可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促胰液素釋放後會與分布在胰管及胰腺腺泡細胞的受體結合,從而促進胰液及碳酸氫鹽分泌,中和腸道內的酸性食糜、加強膽囊收縮素和分泌乙醯膽鹼刺激的酶,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生長抑素

生長抑素是一種生長抑制激素。1973年,由Brazen等從動物下丘腦中發現。生長抑素廣泛分布於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其中皮質、下丘腦、腦幹及脊髓等神經組織中尤其豐富。胃腸道和胰腺中也富含生長抑素,通過具有旁分泌和內分泌作用的D細胞和神經系統產生。膳食攝入和胃酸分泌會促進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增加,作用於周圍神經系統和外周器官,減少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分泌及血流,降低胃腸道活動和膽囊收縮,並抑制大部分胃腸激素的分泌。基於生長抑素的生理作用,目前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已被廣泛應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當中,也可作為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療藥物。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

GLP-1由小腸L細胞在營養素刺激下分泌的一種激素。GLP-1雖然由小腸細胞分泌,但是它的受體遍布全身,包括胰腺、胃黏膜、腎、肺、心臟、皮膚、免疫細胞和下丘腦均有分布。GLP-1作用廣泛,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GPL-1在體內主要作用是刺激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釋放同時還能減緩胃排空,抑制不適當的餐後胰高血糖素釋放,抑制食慾,減少食物攝入量。GLP-1受體激動劑是GLP-1的類似物,在臨床中已被成功用於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療。對於有減肥需要或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慮接受GLP-1受體激動劑。GLP-1受體激動劑的副作用主要是噁心、嘔吐和腹瀉,而且需要皮下注射治療(目前上市產品為每日注射或每周注射,口服製劑仍在臨床試驗中),但消化道的不良反應一般在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漸耐受。當與已知可導致低血糖的糖尿病藥物(如胰島素、磺脲類、格列奈類)聯用時有發生的低血糖風險,因此需要按醫生的囑託調整藥量,並注意監測血糖水平。

圖2: 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2型糖尿病的特點歸納

(圖2來源:2019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

下周四,我們不見不散哦!

全部參考文獻:

1.Rehfeld J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and their targets. Adv Exp Med Biol. 2014;817:157-175.

2. Jensen RT, Fraker DL.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gastric hypersecretion and the gastrinoma. JAMA 1994; 271:1429.

3. Zerbib F, Bruley Des Varannes S, Scarpignato C, et al. Endogenous cholecystokinin in postprandial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function and fundic tone in humans. Am J Physiol 1998; 275:G1266.

4.Desai AJ, Dong M, Harikumar KG, Miller LJ. Cholecystokinin-induced satiety, a key gut servomechanism that is affected by the membrane microenvironment of this receptor. Int J Obes Suppl 2016; 6:S22.

5.Rosenstock J, Fonseca VA, Gross JL, et al. Advancing 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in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plus oral agents: a comparison of adding albiglutide, a weekly GLP-1 receptor agonist, versus thrice-daily prandial insulin lispro. Diabetes Care 2014; 37:2317.

6. Tang LH, Basturk O, Sue JJ,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WHO Grade 3 (G3) Well-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Tumor (WD-NET)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PD-NEC) of the Pancreas. Am J Surg Pathol. 2016;40(9):1192.

7. 羅小慶. 中國人群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特徵的系統評價及預後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D].西南醫科大學,201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