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近視眼真正成因:缺少戶外運動!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 發佈 2020-08-31T01:20:42+00:00

越來越多近視眼的小孩由憂心忡忡的家長帶來求醫,他們之中有很多都需要專業的視力測試和配鏡,整個醫院到處擠滿了人。

文章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眼科醫院人滿為患

越來越多近視眼的小孩由憂心忡忡的家長帶來求醫,他們之中有很多都需要專業的視力測試和配鏡,整個醫院到處擠滿了人。所以眼科中心開始增加新的測試室——而為了保障醫生和研究者們所需要的安靜環境,他們被重新安置到了當地的一家購物中心裡。現在在寒假暑假時,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湧進醫院。眼科醫師 Nathan Congdon 作為被重新安置的一名醫師,表示在「寒暑假時醫院的過道因為擠滿了小孩,根本沒法走通」。

東亞近年來近視眼數量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並且還在持續上漲。60年前,10%-20%的中國人口有近視眼;到今天,90%的中國青少年和成人都有近視問題。在首爾,19歲的男性中有96.5%都有近視眼。

但不光東亞,世界上其他地區近視眼上升的速度也令人咂舌:近視眼問題現在困擾著美國和歐洲將近一半的青少年,相比半個世紀前,這個比例上升了一倍。根據預測,在這個十年結束前,世界上會有1/3的人口——25億人收到近視眼問題影響。澳洲雪梨華柏恩視覺研究中心(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的負責人 Padmaja Sankaridurg 說近視眼在全球正像流行病一樣迅速傳播。

近視眼不僅僅只是帶來麻煩。誠然,框架眼鏡,隱形眼鏡和雷射手術可以幫助矯正視力,但它們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被略微拉伸的眼球,離眼睛較遠的物體,經過眼的屈光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而不是視網膜上,所以不能準確的成像。一些較為嚴重的病例里,眼軸過度伸長,甚至可能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變,例如視網膜脫落,白內障,青光眼甚至是失明。眼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近視眼大多在學齡階段和成年階段逐漸形成。在東亞有大約1/5的大學生年齡的人擁有這種近視,其中一半都將會遭受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

情況的逐漸惡化讓全球科學家開始進行更多的研究,試圖找出為什麼近年來近視眼人數攀升的原因。他們挑戰過去「只有那些死讀書,成績好的孩子才會得近視眼」的陳舊觀念,認為近視眼是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包括兒童在室內停留時間太長。雪梨科技大學眼科矯正中心的 Kathryn Rose 說:「我們在很努力地向外界傳達這個消息,兒童需要更多的戶外活動。」

基因決定近視眼?

多你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近視眼有很大程度是基因造成的。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表明,近視眼在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中更為常見(與基因不同的雙胞胎相比),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近視眼易感性受到了很大的基因的影響。通過搜尋基因的研究方式到今天位置已經確定了100個當地常見人口基因組中有近視眼基因的地區。

一張新加坡的公益海報,鼓勵孩子多在戶外活動,少看螢幕

但很明顯,基因並不是唯一的原因。1969年還有一個實驗: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漸漸改變。在成年因紐特人中,131人里只有2人有近視眼,但他們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中卻有一半的人都有近視眼症狀。基因根本無法解釋這種迅猛的變化,近視眼數量上升顯然受到了環境的影響。

教育強度才是罪魁禍首?

其中一個元兇,很明顯就是看書。看書會引起近視這個說法早在400年前就有了,德國天文學家和光學專家 Johannes Kepler (對,就是開普勒)認為他的近視眼就是由自己每天看的書做的研究所引起的。這種理念在19世紀的時候更加根深蒂固,當時的一些優秀的眼科醫生建議學生使用頭墊來防止眼睛太過靠近書本。

現代的近視眼數量上升反映出了當下兒童在書本上所花的時間更多了——除此之外,還有電腦螢幕和智慧型手機螢幕。這種情況在東亞尤為常見,東亞地區向來重視兒童的教育,這驅使兒童在學校和在家裡都需要付出更多學習的時間。去年的一篇來自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指出現在在上海,年齡15周歲的學生每周花費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為14個小時,這個數字在英國為5小時,在美國則為6小時。

科學家們一直就認為一個地區的教育強度與近視的普遍性之間是正相關的。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在以色列,去神學院(Yeshivas,學生白天在這些學校里學習宗教經典)上學的青少年比在書本上不怎麼花時間的青少年近視眼普遍得多。在生理學層面上說,花過多時間在書本上或許會讓眼球開始適應這種光線以及離眼球距離過近的圖片與文字。

這個理論聽起來很可信也很合理,但其實站不住腳。21世紀伊始時,科學家們開始統計人們每周在書本或電腦上所花的時間,試圖研究這些行為與近視威脅之間真正的關聯——結果是,它們並非近視眼的主要成因。2007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 Donald Mutti 與他的同事發表了一篇報告:他們跟蹤調查了加州500名8歲-9歲的兒童,這500名兒童出生時視力完全正常健康。研究小組記錄了他們每天的行為構成,而 Mutti 因為後知後覺的靈光一現,問起了「他們參加的運動和戶外活動」。

走!咱們出去玩兒!

幸好 Mutti 突然問起了這個問題。5年之後,當年的500名兒童中有1/5都成了近視眼,而研究中唯一能與這個結果看出關聯的就是他們在戶外活動上所花的時間。Mutti 說當時他們覺得這個發現很奇怪,但他們越分析數據,這個原因越明顯。一年之後,雪梨科技大學的 Kathryn Rose 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他們花了3年時間跟蹤調查了當地小學和中學的4000個學生,發現那些不喜歡從事戶外活動的人面臨著更大的近視眼威脅。

Rose 的團隊嘗試著排除其它干擾因素——比如,或許是戶外活動時兒童參與了更多的體育活動,這對他們的視力是有益的;但室內的體育活動卻沒有起到相同的作用。同時在戶外的兒童,不論他們是在鍛鍊身體,還是在野餐或者,甚至是在沙灘的躺椅上看小說,這些活動仿佛都對他們的視力有益處。並且,在戶外花的時間比較多,並不意味著他們看書就看得少,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玩電子遊戲不看電視。「我們的樣本中有戶外和室內活動都很多的孩子,但他們最後沒有成為近視眼」,Rose 說要找到最根本的因素他們還有更多研究工作要做,但就目前看起來,似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在戶外時眼睛所處的光線環境。

敬請期待下期資訊,關注今日頭條【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為您解決心裡的煩惱,歡迎留言、評論,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