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病毒想像成外星人入侵,世界在這場大流行病戰鬥中表現如何

榮振環微書評 發佈 2020-08-10T18:49:20+00:00

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一種新病毒的到來是全球緊急事件以來,僅僅過了六個月。在這半年內,全世界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一種新病毒的到來是全球緊急事件以來,僅僅過了六個月。

在這半年內,全世界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那麼,全球的人類和冠狀病毒的鬥爭中進展如何?

如果把地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這個答卷估計都不及格,情況看起來很糟糕。

目前已有1900多萬確診病例和70萬人死亡。在大流行開始的時候,每100,000例感染需要幾周的時間來計算,現在這些里程碑是以小時來計算的。

世衛組織的瑪格麗特·哈里斯博士說:「我們仍處於一場加速、激烈和非常嚴重的流行病之中。它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社區。」

雖然這是一個單一的大流行,但它不是一個單一的故事。新冠病毒的影響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你很容易對自己國家以外的現實視而不見。但是,在全球化社會,別的國家防疫不好,其他國家也很難消停,尤其是處在疫情震中的大國。

地球本是一家,如果面對外星人入侵,我們尚且需要一致對外。

病毒何嘗不是某種意義的外來者呢?

地球需要把每個人團結在一起,不管他們是在亞馬遜雨林中安家,還是在新加坡的摩天大樓里,還是在英國夏末的街道上:這是一種在人類近距離接觸中滋生的病毒。

人們越是走到一起,它就越容易傳播。

這個中心原則解釋了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情況,並決定了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如今,擁擠的印度現在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每日確診病例數。

病毒正在推動拉丁美洲(目前該流行病的中心)的大量病例和印度的病例激增。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地方要把人關在家裡有效隔離或者監控人們的銀行帳戶和手機。

這說明了為什麼歐洲和澳大利亞正在努力平衡解除封鎖和控制疾病。

以及為什麼地球人應試圖找到一個「新常態」而不是舊常態。

倫敦大學聖喬治分校的Elisabetta Groppelli博士說:「這是一種在地球上傳播的病毒。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我們都是相互聯繫的。這不僅僅是旅行,而是交談和共度時光——這是人類的工作。」

現如今,即使是簡單的唱歌的行為一起傳播病毒。

它也被證明是一種非常難以追蹤的病毒,對許多人來說會導致輕微或無症狀,但對其他人來說卻是致命的,足以淹沒醫院。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狡猾的大流行病毒。我們現在生活在冠狀病毒時代。」

在成功防疫的地方,是通過打破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紐西蘭得到最多的關注。他們很早就採取了行動,而這個國家的病例仍然很少:被封鎖,封鎖邊境,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病例,生活基本上恢復了正常。

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仍有大量的人住在氈帳篷里,大家庭共用一個房間。

「蒙古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做得很好。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大衛·海曼教授說:「他們進行了『鞋革流行病學』研究,分離病例,確定接觸者,並隔離那些接觸者。」

他們還迅速關閉學校,限制國際旅行,並且是口罩和洗手的早期倡導者。

海曼教授認為,另一方面,「缺乏政治領導力」阻礙了許多國家,「公共衛生領導人和政治領導人很難在一起說話。」

在這樣的氣候下,病毒泛濫成災。

在大流行期間,美國總統川普和該國最高傳染病醫生安東尼·福奇顯然是在不同的維度上。

更牛的是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他還參加了反封鎖集會,稱這種病毒為「一種小流感」,並表示大流行在三月份就要結束了。

相反,僅在巴西,就有300萬人被感染,超10萬人死亡。

但是那些已經控制了病毒的國家——主要是通過痛苦的、社會癱瘓的封鎖——發現病毒並沒有消失,如果我們放鬆警惕,病毒將會再次傳播,而這種常態仍然遙遙無期。

Groppelli博士說:「他們發現從禁閉中出來比進去更有挑戰性。他們還沒有想過我們如何與病毒共存。」

澳大利亞是試圖走出封鎖的國家之一,但是維多利亞州現在正試圖擺脫封鎖在「災難」模式下。墨爾本在7月初又回到了封鎖狀態,但是隨著危機的蔓延,已經實施了更加嚴格的規定。在宵禁時間,人們被要求在離家5公里的範圍內鍛鍊。

歐洲也在開放,但西班牙、法國和希臘都報告了數周以來的最高病例數。德國三個月來首次每天報告超過1000例病例。

戴口罩曾經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現在在歐洲已經很普遍了,甚至一些海灘度假村也堅持要求起來。

有一種警惕的聲音,過去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未來。

香港因抵禦了第一波冠狀病毒而廣受讚譽——現在酒吧和健身房再次被關閉,而它的迪斯尼樂園度假村設法保持大門開放還不到一個月。

「離開封鎖區並不意味著回到過去。這是新的常態。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非洲在抗擊冠狀病毒的鬥爭中的地位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已經有一百多萬例;在一個成功的開始之後,南非看起來是在一個糟糕的地方,大多數病例在非洲大陸。但是相對較少的測試意味著一個清晰的圖像是困難的。

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非洲的死亡率明顯較低,這是個謎。以下是一些關於原因的推測:

1、人們要年輕得多——平均年齡在非洲是19歲,而病毒對老年更致命

2、其他相關的冠狀病毒可能更常見,這可能提供一些保護

3、富裕國家常見的健康問題,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增加了患Covid的風險,在非洲不太常見

4、各國正在創新應對。盧安達一直在使用無人機向醫院運送物資,並廣播冠狀病毒限制。

5、他們甚至被用來抓那些藐視規則的人。

但就像印度、東南亞及其他地區一樣,獲得清潔水和衛生設施破壞了最簡單的洗手信息。


格羅佩利博士說:「有些人有水洗手,有些人沒有。」「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我們幾乎可以把世界一分為二。除非有疫苗,否則他們如何控制病毒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很多人也密切關注瑞典,看看其戰略是否會獲得長期回報。它沒有被封鎖,但是到目前為止,它的死亡率明顯高於它的鄰國,因為它沒能保護住在養老院的人。

總的來說,世界恢復正常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給人免疫破壞了病毒的傳播能力。

目前有六種疫苗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這是檢驗看似有希望的疫苗是否真的有效的關鍵階段。最後一個障礙也是許多藥物出現問題的地方。

世衛組織的瑪格麗特·哈里斯博士說:「人們對疫苗抱有好萊塢式的信念;科學家們將會修復它。在一部兩小時的電影中,結局來得很快,但科學家們不是布拉德·皮特,他們給自己注射藥品,說『我們都會得救』。」

防疫不是演電影,整個世界卻在這次電影中表現很差。

一直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脫離人民群眾,迷信個人力量和個人直覺去完成某種社會任務。

《狼道》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個人英雄主義已時過境遷。只有全體成員團結一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相互協作、盡心盡力,才能克服挑戰和困難。

問題是,地球人,團結嗎?

延伸閱讀:

科學家和衛生專家的反思,美國是如何在防疫上做到「獨孤失敗」的

流行病學家預測,到11月3日總統大選日,美國將有多達23萬人喪生

巴西到了一個新里程碑,10萬人死於冠狀病毒,確診病例超300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