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正眼瞧過的印度軍,會變成威猛雄壯的戰象嗎?

溫哥華的魚 發佈 2020-08-10T14:28:06+00:00

國際上總是把中印之間的糾紛比喻為「龍象之爭」,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因為1962年的大勝,我們似乎就再也沒正眼瞧過印度一下,特別是軍事方面,基本上都在當嘉年華遊行看了。

中印邊境衝突驟然升級,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國際上總是把中印之間的糾紛比喻為「龍象之爭」,但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因為1962年的大勝,我們似乎就再也沒正眼瞧過印度一下,特別是軍事方面,基本上都在當嘉年華遊行看了。

當然這種態度是不太對的,再會搞雜耍的對手,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還是應該重視的。更何況我們的臥榻之側,確確實實是一頭大象而不是只猴子 -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19統計印度三軍總人數為145.5萬,排在中國之後位居世界第二,這樣的體量足夠引起我們的重視了,本文將著眼於體制而不是裝備來探討印度軍隊特別是陸軍的作戰能力。

印度軍隊結構

現代印度軍隊繼承自1947年印巴分治前殖民地時代的英印軍,因而具有非常濃厚的英軍色彩,從軍服軍銜到文書口令,從組織結構到作戰條例莫不如此。印度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實際決策權在內閣,下屬的國防部為國防職能機構,全部由文職人員組成,負責將內閣制定的國防政策和批准的國防預算具體落實並分配給三軍。國防部長向內閣總理匯報,沒有作戰指揮權。

2019年12月31日,卸任陸軍參謀長拉瓦特上將(右)向繼任的納拉萬上將(左)轉交權杖,兩人的制服都具有鮮明的大英國協特色

印軍採用行政/作戰一元化管理,指揮鏈又分平時和戰時兩種模式:平時作戰指揮權直屬內閣總理,由內閣秘書處協調國防部向三軍指揮機關發布命令,因此和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首腦不同,印度總理對軍事的介入程度是相當深入的;戰時則將指揮權下放給三個軍種司令部,完全交由軍方便宜行事。

印度軍隊在過去並沒有類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俄羅斯總參謀部、中國中央軍委這樣在更高一級層面統籌三軍作戰的中樞指揮、諮詢機構,陸海空「三軍分立」,各自為戰。這種體制也是承襲自英國,因為和大陸國家的「大陸軍主義」不同,英國以海軍立國,海軍地位至高無上,陸軍在很長時間內不受英王信任,至今沒有「皇家」頭銜。在1947年前英國都沒有國防部,由獨立的海軍部和陸軍部各自運作,分別向首相負責。深受英國影響的舊日本(陸軍省和海軍省分立、陸相海相入閣)以及南亞大英國協各國的軍隊都採用相似的制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將軍隊的最高決策權和實際控制權牢牢掌握在文官政府手中,防止軍人干政,當然舊日本軍隊是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邪路。

印度三軍軍種司令部是各自軍種的最高作戰指揮和行政管理機關,自1955年取消軍種總司令後軍種參謀長即為最高軍職領導,直接向國防部長匯報,其下有三名副參謀長分別負責具體的作戰指揮、兵種建設和軍種協同。軍種參謀長通過各自所屬的軍區司令部指揮管理部隊作戰,三個軍種的軍區轄區範圍各不相同。

印度陸軍目前擁有123萬兵員,劃分為6個軍區級作戰司令部和1個訓練司令部,軍區司令為中將軍銜,直接向陸軍司令部匯報。軍區下轄若干個軍和直屬師旅,全軍共有14個軍,軍長也為中將。每個軍下轄2個以上的師,並根據任務配屬直屬的獨立旅。印度陸軍目前擁有37個師,包括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10個山地師、3個裝甲師和2個炮兵師,一個師通常由3-4個旅組成,師長為少將。

東部軍區包括西孟加拉邦以東所有地區的9個邦,負責緬甸、孟加拉和藏南方向,司令部位於加爾各答,下轄第3軍、第4軍、第33軍和第17山地打擊軍。

中央軍區包括北方邦、中央邦等中北部7個幫,只有北阿坎德邦和西藏接壤,屬中印邊境中段,司令部位於勒克瑙,下轄作戰部隊很少,只有第6山地師和2個區域總部,轄區內擁有眾多後勤和培訓中心。

北方軍區包括查謨-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區(去年10月31日剛由查謨-克什米爾邦拆分而成),負責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司令部位於烏達姆普爾,下轄第14軍、第15軍和第16軍

南方軍區面積最大,包括整個印度半島南部7個邦和4個中央直轄區,覆蓋了印度41%的國土,沒有陸上邊界,屬於全軍的後備隊。司令部位於浦那,下轄第12軍、第21軍和第41炮兵師,但這兩個軍的軍部和大部分部隊都不在轄區內。第12軍部署在西北邊境地區,除了2個步兵師還有第4裝甲旅和第340獨立機步旅(兩棲作戰旅),第12步兵師下屬的第140裝甲旅裝備有2個「阿瓊」坦克團。第21軍是全軍4個打擊軍之一,擔負戰略值班快速反應任務。

西南軍區是2005年從南方軍區分離出來新組建的,包括和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坐鎮印巴邊境南線,司令部位於齋浦爾,下轄第1軍、第10軍和第42炮兵師。第1軍是從中央司令部調入的,目前主要部隊仍然在中央司令部轄區內,也是4支打擊軍之一,負責支援西線。第10軍的軍部在旁遮普邦,以減輕西部軍區第11軍的正面壓力,防守印巴邊界的西南段。

西部軍區包括西北的旁遮普、喜馬偕爾、哈里亞納3個邦和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即處於印巴對抗的最前沿,也是衛戍首都的近畿之地,在陸軍中地位最為重要。司令部位於昌迪曼第爾,下轄第2軍、第9軍、第11軍和第40炮兵師,第2軍也是一支打擊軍。

從這個配置可以看出7個軍區14個軍中有3個軍區7個軍部署在巴基斯坦當面,對巴基斯坦形成壓倒性優勢;針對中國則有北方軍區1個軍(第14軍)和東部軍區的3個軍(第4軍、第33軍和第17軍)。


陸軍訓練司令部總部位於西姆拉,負責制定全軍在戰略、戰術、後勤、培訓、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軍事理論和作戰條例,向作戰部隊和軍官提供系統的培訓和院校教育,和其它軍種合作開發聯合作戰學說。

空軍劃分為5個地區司令部,分別是東部、中央、南部、西南和西部,另有班加羅爾的訓練司令部和那格浦爾的維護司令部,總兵力13.9萬人。

海軍則設立了東部、南部和西部3個地區司令部,其中東、西部司令部各自下轄東部和西部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特南和孟買),南部司令部主管訓練,總兵力6.7萬人。

目前唯一的一個三軍聯合司令部是成立於2001年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司令部,統一管理部署在這個戰略要衝的所有陸海空三軍部隊。但是這一試點相當失敗,群島上的三軍部隊仍然擁有獨立的行政權和後勤預算,聯合指揮官調配不動本軍種之外的資源,作戰還是各行其是。

由穿墨綠色軍裝的陸軍士兵(刀劍)、天藍色軍裝的空軍士兵(飛翼)和白色軍裝的海軍士兵(錨)組成的三軍聯合司令部logo圖案

另外2003年建立的戰略部隊司令部也具有一定的三軍聯合性質,統管所有戰略打擊力量,不過主要部隊都來自空軍,而且直接接受印度核指揮管理局的指揮,獨立於國防部系統之外,印度總理親自擔任核指揮管理局主席。

印度獨立以來3個軍種、17個司令部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協作,從武器研發採購到任何級別部隊的支援請求都要層層上報到最高指揮機關,跨軍種協調後再逐級向下傳遞命令,更常常為了資源分配、部隊編制和軍內地位問題爭得不可開交。連17個司令部的駐地都分布在17個不同地點,比如陸軍東部軍區司令部在加爾各答,負責同一區域的空軍東部司令部遠在近500公里外的西隆。這樣的指揮架構和現代軍事組織強調的聯合作戰思想相差甚遠,於是發生了很多在其它軍事強國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

2016年元旦當天,旁遮普邦帕坦科特空軍基地遭到4名激進武裝分子襲擊。這個基地隸屬於空軍西部司令部,總部位於430公里外的新德里。而第9軍第29步兵師的4個旅就駐紮在同一座城市,本應迅速做出反應的駐軍首先向位於昌迪曼第爾的陸軍西部軍區司令部請示,西部軍區再上報到新德里陸軍司令部,後者向空軍西部司令部詢問後才下令出動。雖然最終陸軍部隊擊斃了全部襲擊者,但是2名空軍士兵在這次事件中喪生給兩個軍種之間造成了巨大的隔閡。

事發後旁遮普邦全境戒嚴搜集激進分子,圖為坦科特空軍基地外警戒的印度陸軍士兵

印度三軍曾分別向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馬拉特子公司訂購了「蒼鷺」和「搜索者」無人機,但是採購單價各不相同,型號間也毫無通用性可言,空軍的「蒼鷺」竟然無法用海軍的地面站控制。向美國採購「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時又再現了這一幕,空軍於2015年採購了22架AH-64E(I),預計今年完成交付,將全部配屬西部司令部用於巴基斯坦方向。而陸軍目前也在向美方尋求採購6架「阿帕奇」,型號完全一樣,將平均分配給第1、第2、第21打擊軍。總共28架「阿帕奇」,陸軍和空軍的飛行員培訓、指揮鏈、後勤支援卻是完全獨立進行的。

印度的「阿帕奇」採用了對地攻擊武裝直升機中非常罕見的淺藍色塗裝

深度軍改

面對區區4個激進分子的襲擊都要如此大費周章地上傳下達,在大規模現代化戰爭中要想組織複雜的協同作戰將是難上加難。印度政府對此深有感觸,早在1999年國防規劃委員會就曾提出設立相當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國防參謀長一職,地位在三軍參謀長之上,以抓總協調三軍的發展。但面對印度錯綜複雜的政治制度和軍政關係,這樣的改革難以推進。2019年2月印巴空軍在克什米爾交火,1架米格-21比斯被擊落,中校飛行員被俘,這一事件促使軍方再次啟動軍改。當年莫迪以較大優勢贏得大選強勢連任後,在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當天宣布正式設立國防參謀長。

今年元旦,也就是帕坦科特基地遭襲4年之後,剛剛卸任的前陸軍參謀長比平·拉瓦特上將出任印度歷史上首任國防參謀長。同時在國防部內新設立了軍事事務部,國防參謀長即為該部首腦兼三軍參謀長委員會主席,由此拉開了印度軍改的大幕。

從左到右分別為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上將、海軍參謀長辛格上將、國防參謀長拉瓦特上將和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上將

國防參謀長將成為內閣和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負責協調三軍的發展規劃、預算編制、裝備採購、人員培訓和後勤保障,但沒有軍事指揮權,也不能對三軍參謀長下達直接命令。軍事事務部則具有多數國家總參謀部的部分職能,其最大的任務就是規劃、設立即將啟動的聯合司令部體系,推動三軍一體化進程,提高聯合作戰能力。

這兩個重要職位和部門的設立只是軍改的第一步,也是軍改驅動力的頂層設計,接下去就是徹底打破過去三軍條塊分割的舊體系,優化重組所有軍事資源。第二步將本著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建立聯合防空司令部聯勤司令部開始,因為這兩個領域涉及到的單位和層級相對較少。

聯合防空司令部將整合陸軍和空軍現有的全部防空力量;聯勤司令部則統一負責三軍的後勤支援,以減少三軍分頭採購造成的巨大浪費。過去同樣部署在克什米爾爭議地區的陸軍防空部隊和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分別向陸軍北部軍區和空軍西部司令部匯報,相互之間幾乎沒有空情通報、目標指示、後勤支援方面的聯繫,各自為戰。今後雙方的指揮控制系統將融為一體,發揮出1+1>2的效果。另外陸軍防空部隊在上世紀90年代後就沒有添加過新裝備,加入空軍領導的防空司令部後將得到更多資源統一採購。

後勤系統也是如此,三軍的採購、倉儲、維修、通信體系都不相同,必須進行標準化,倉儲物資統一編號就是一場噩夢,因為同一個物資項目在不同軍種的名稱都不一樣。

印度陸軍猶如萬國武器博覽會,一支巡邏隊中能出現AK-47(俄)、TAR-21(以)、英薩斯(印)等多種制式的步槍,錫克教徒佩戴的防彈頭巾也是世界一絕

最後一步也是軍改中難度最大的一步,就是取消現有三軍各自的軍區建制,建立聯合戰區司令部,統轄區內所有陸海空軍部隊。印度媒體甚至製作了世界軍力前三強實施軍改後的戰區司令部分布圖進行類比,言下之意就是印度要成為第四。

按照印度軍方的評估,今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及中國之間的衝突乃至戰爭將只發生並局限在山地範圍,而且很可能中巴雙方會協同行動,令印度陷入兩線作戰。因此需要在北部建立東、北、西三個戰區司令部,整合區內的所有空軍和陸軍作戰力量。溫迪亞山脈以南的整個印度半島將設立南部(半島)戰區,由海軍主導,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司令部繼續維持目前的三軍聯合狀態。

原中央軍區到底是劃分給北部聯合戰區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還不明朗

阻力重重

但是這樣深層次的調整將觸動太多方面的利益,阻力非常大。印度空軍就一直強烈反對戰區化,擔心戰區版圖擴大後自己淪為強勢陸軍的附屬空軍。空軍認為即使成立戰區司令部,包括戰略與戰術運輸機、防空系統、遠程攻擊機等相當有限的空軍資源仍然必須由空軍自己掌握,實行全國統一調配,基地化的支持體系不可能分成三份或者四份平均分配給戰區。


印度各級政府本身也對聯合戰區頗有顧慮,戰區司令在戰時擁有下屬三軍部隊的絕對指揮權,和過去三軍分立的體制相比手握的兵力和戰鬥力要大得多,權位之重足以威脅到國防部的文職實權和印度傳統的民主政治體制,失去制衡軍方的能力。

除了這些高層的利益衝突之外,整個印度軍隊體系從上到下都遇到空前的挑戰,三軍聯合作戰對指揮員、參謀人員直到普通一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軍官要了解其它軍種的作戰技能,參謀要熟悉不同體系的武器參數,士兵要具備更強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單是最後一點要想改進就非常困難。

印度陸軍的組織結構繼承了英國陸軍的一大傳統,陸軍中的Regiment - 步兵團(或者稱為聯隊)是一個獨特的行政單位(或者說榮譽性的徵兵訓練單位)而非作戰單位,負責根據特定的徵兵條件招募新兵,比如按區域(阿薩姆團)、按種姓(賈特團)、按宗教(錫克團)等等,經培訓合格後向野戰單位提供作戰營以及所屬兵源。

2015年參見國慶閱兵的錫克輕步兵團 - 在印度並不是什麼人都包頭巾、都可以包頭巾,我專門請教過這邊的一位包頭巾的印度人,他說只有錫克教中辛格等少數幾個姓氏才有資格包。

步兵團並沒有固定的人員編制,按軍方需要徵召的兵源數量組建若干個營,這些步兵營可能會被分配到不同的軍、師、旅。而步兵作戰部隊在旅之下就是營,沒有團級建制,坦克、炮兵等單位才有作戰團。比如最近很出名的比哈爾團就是在印度北部的比哈爾邦招募的,有多達29個營,部署在加勒萬河谷的是北部軍區第14軍第102旅的比哈爾團第16營 - 參見從克什米爾到加勒萬河谷(4)- 加勒萬河谷。

這種徵兵制度不僅僅是傳統,也是印度極端複雜的社會構成決定的。印度本身由無數個土邦組合而成,擁有2百多個民族、2千多種方言,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的語言就有29種。印地語和英語只是全國性官方語言,各個邦還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和大多數人印象中印度人人都會講英語不同,能講英語的只是少數社會上層人士,包括中、高級軍官,絕對人數不少(印度是世界上第2大英語國家,美國第1、巴基斯坦第3),但占印度近14億人口的比例只有10%左右,主要分布在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海得拉巴等大城市,而且南部比北部比例高。

對於應徵入伍的普通士兵來說,很可能來自一條河兩岸不同村莊的人連語言都不通,或者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格格不入。如何有效溝通、聽懂上級命令,對擁有通用語言的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不是問題,在印度軍隊確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大問題。所以按地域範圍或者人文特點進行招募就是一個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一個營內部都說同一種語言,不同團隊之間則依靠受過統一軍校教育的軍官用印地語或者英語溝通。

每個國家的軍事改革都是一次刮骨療毒般的痛苦歷程,而對印度軍隊來說這種痛苦可能還要再加一倍。印度政府給予拉瓦特上將三年的期限將聯合作戰的基石落到實處,這將是非常富於印度特色的聯合司令部,充分考慮到印度的現實情況而不是純粹照抄其它軍事強國的體制。換句話說在今後三年內,印度三軍上下將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混亂和重組狀態,對軍力的影響難以估量。軍改完成後,龐大的印度陸軍會變成威猛雄壯的戰象還是大而無用的白象?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