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盜汗勿擔心,中醫幫你調一調

北京東城中醫 發佈 2020-08-08T22:42:02+00:00

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因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故對其致病原理及治療方法的探討日益受到重視。對於盜汗的病機,因其一般伴有煩熱、失眠、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證,故常稱「陰虛盜汗」。

盜汗是指入睡時汗出,醒即止的一種病症。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因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故對其致病原理及治療方法的探討日益受到重視。

中醫理論淺析盜汗

對於盜汗的病機,因其一般伴有煩熱、失眠、脈細數等陰虛內熱之證,故常稱"陰虛盜汗"。陰虛則生內熱而陽氣偏旺,入睡時陽氣行於內而衛表暫時不密,內熱逼迫津液外泄而為盜汗。但據臨床觀察,盜汗並非都屬陰虛。另外,汗還有調節體溫、保持機體陰液與陽氣的平衡、排出廢物與邪氣的作用。所以,無論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汗之有無、多少、何時汗出,都受體內陰陽相互作用的影響。盜汗也如此,無論何因,只要影響了人體的陰陽平衡,均可出現盜汗。總之,盜汗之屬性,除陰虛外,尚有氣虛、陽虛、血虛、氣陰兩虛、營衛不和、邪郁少陽、外感風寒、內傷胃熱、濕濁困阻、血瘀、肝膽火盛等,切不可概以陰虛論之。


辨證分型

虛證盜汗

1、 陰虛盜汗

臨床見盜汗、顴紅潮熱、五心煩熱、口苦咽干、脈細數等症狀。是由於陰虛熱擾、汗液外所致。陰虛盜汗是盜汗最常見的證型。

2、 血虛盜汗

臨床見盜汗、心悸、面色無華、神疲少寐等症狀,是因血虛心無所養所致。若婦女產後或大出血者,見盜汗、頭暈、耳鳴、口乾咽燥、煩熱等,是因血虛營陰耗損、迫津外泄導致。血虛時既可見自汗又可見盜汗,營養素弱者多見盜汗。

3、 陽虛氣虛盜汗

臨床見手足逆冷、頭暈、氣短、汗出、脈微等症狀,為陽虛氣虛盜汗。患者氣虛陽弱、陽氣俱虛、腠理不固而引起汗出。氣虛陽虛多引起自汗,亦可引起盜汗,小兒盜汗多為氣虛陽虛所致。

4、 氣陰兩虛盜汗

臨床見汗出如油、氣喘不休或盜汗體倦、心悸、氣短、舌紅、少苔、脈弱等症狀,多見於外感溫熱病的後期氣陰兩傷或氣陰大傷。


實證盜汗

1、 里熱盜汗

陽熱內盛、陽盛陰虛都可見盜汗。《傷寒論》220條:"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為陽明潮熱、熱越於外所致。

2、 濕熱盜汗

臨床見午後潮熱、身熱不揚、肢體睏倦、寐中汗出、納呆口膩、舌淡、苔厚膩、脈緩等症狀,是由於濕熱阻滯三焦、氣化失司、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濕熱既可引起自汗,又可引起盜汗。

3、 瘀熱盜汗

臨床見盜汗、局部發熱、或午後或夜間發熱、肌膚甲錯、舌有瘀點或瘀斑等症狀,是因瘀血化熱、迫津外泄導致。瘀血化熱既可引起自汗,又可引起盜汗。

4、 營衛不和盜汗

臨床見頭痛、發熱、微盜汗出、惡寒等症狀,為表邪未解、營衛不和,如《傷寒論》138條所載。治療需調和營衛。營衛不和既可引起自汗,又可引起盜汗。


針灸治療盜汗

針灸能通過穴位的刺激,以經絡為途徑影響機體的氣血循環,進而達到調整陰陽,補虛瀉實,使紊亂的功能恢復正常,因此,將針灸通過以上辨證運用於盜汗的治療不失為簡便而無副作用的較佳治療手段之一。盜汗主要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臟腑工作紊亂、陰陽失調使津液輸布及毛竅開合功能失調所致,故針灸治療法則重在調和臟腑功能,達到陰平陽秘,從而使機體的津液輸布調暢及毛竅開合有矢,故盜汁自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