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一「養」,初秋養生之道

新派中醫吳義春 發佈 2020-08-07T02:51:24+00:00

立秋至,預示著燥熱的夏季即將遠去,立秋之後,每一場雨都將使天氣變得陰涼,故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夏秋交際,晝夜溫差劇變,氣溫變化無常,既要防暑、又要禦寒,繼而成為疾病多發之時。

「禾」「火」即「秋」字,有禾穀成熟之意,是豐收之際。

立秋至,預示著燥熱的夏季即將遠去,立秋之後,每一場雨都將使天氣變得陰涼,故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夏秋交際,晝夜溫差劇變,氣溫變化無常,既要防暑、又要禦寒,繼而成為疾病多發之時。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是進補的極佳時機,但又不宜大補特補,所以立秋前後可以適宜吃一些祛濕的食材。

夏季酷熱,我們常常因為貪涼而過食冷飲,致使脾胃功能弱化,此時大補反而會加重脾胃負擔,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故而初秋進補宜清不宜膩。

可以適當多喝綠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清淡食物。特別是脾胃虛弱的朋友,要特別注意避免滋膩的食物,像阿膠、鹿角膠等大補食材雖好,但此時進補可能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可以多喝扁豆粥、薏米粥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從中醫角度講,暑熱易致氣陰兩虛。所以此時的飲食要以滋陰補氣為主。

麥冬、生地黃、人參等中藥材可以滋陰;

黨參、白朮、茯苓、等中藥材可以補氣。

日常飲食可以以白菜為主,白菜有開胃、祛濕、清熱等功效,又價格親民。

從西醫角度講,天熱汗多,容易缺水、乏力。所以此時要注意多飲水,每天喝3000毫升左右的水,才能夠滿足身體的需求。

立秋已至,冬季將來,為了抵禦嚴寒人體會加速存儲脂肪,民間也有「貼秋膘」的說法,所以此時稍不注意,體重便會增加。

對於普通人來說,立秋之後,要增強肝臟的功能,可以適當多食用蘋果、山楂、柚子等又酸又多汁的水果,這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一定療效。對於肥胖者來說,要控制熱量的攝入,儘量多食用熱量低的食物,可以適當吃蘿蔔、竹筍、海帶、蘑菇等食物。

立秋後風乾物燥,溫度日漸降低,對於現在壓力大的年輕人來說,一旦勞累過度,就有可能誘發咽喉炎。

要提前預防咽喉炎,勞逸結合,增強體育鍛鍊提高免疫力,規律生活作息保證睡眠充足,預防呼吸道疾病。

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過於刺激性食物,多吃清熱降火、潤肺利咽的食物,如獼猴桃、檸檬、柑橘、菠蘿、蘋果、甘蔗等,像豬蹄、魚、牛奶、動物肝臟、瘦肉等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些。

立秋後的溫度變化由熱轉涼,刺激人的食慾增加,又使消耗降低。所以要根據秋季的特點科學飲食,保證人體所需營養攝取,要補充夏季的消耗,又要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

立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也使人體的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狀態。故而初秋養生,精神情志、運動鍛鍊、科學飲食要皆以「收」「養」為原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