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丁上哪層皮是累贅?早晚切了!醫生:跟風,可知包皮的用處?

兒科周醫生 發佈 2020-08-06T17:43:05+00:00

奇了怪了,扁桃體摘除、眼視光、正畸牙齒、包皮環切等等,跟風似的,家長們生怕自己孩子沒排上,又錯過一個假期,等孩子長大耽誤了怎麼辦?



每年到了暑期,孩子們一放假,醫院的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泌尿外科是門庭若市。

嗨,你看一個個家長領著自家寶貝,扎堆在醫院排隊,什麼什麼做手術?

奇了怪了,扁桃體摘除、眼視光、正畸牙齒、包皮環切等等,跟風似的,家長們生怕自己孩子沒排上,又錯過一個假期,等孩子長大耽誤了怎麼辦?

「聽說兒子7歲以後都要把包皮做了,否則將來要影響下一代」。

「我們家兒子從小尿尿時就尿不遠,好像小丁丁比人家正常孩子短,有時候尿尿還哭」。

「聽說切這個包皮也挺可怕的,你看,誰誰家兒子做了,十幾天還四仰八叉躺在床上,害怕切口感染,長不好怎麼辦?」


原來呀,這些家長在來泌尿外科看醫生前,也是做足了功課,既希望孩子能利用假期,把這件事解決了,以免將來後悔沒給孩子負責任。又怕萬一做手術,出了問題怎麼辦?

其實孩子身上的任何器官都有它的生理功能,既不多餘、也不會是累贅,比如闌尾、扁桃體、甲狀腺、包皮,那啥,可不能想拿掉就拿掉喲。

再說,你家孩子與他家孩子身體存在個體差異,不能這麼攀比,那也要緊跟上,生怕「輸在起跑線上」。

科學就是科學,對待孩子生長發育中的各種生理現象我們要解其中的科學道理,而不是盲從、跟風、趕潮流。

好了,進入今天的主題:

孩子的小丁丁和它上面那層「包皮」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我們先給家長一個建議:與其糾結孩子該不該做包皮手術,不如我們把精力放在如何認識孩子的各種生理現象,發現一些生命奧秘,多關注、多愛護、多護理。

我們還會中肯的告誡家長:孩子身上的丁丁需要那層「皮」來保護,有問題的畢竟是少數,即使如此,我們也還有其他方法解決,未必一定要給孩子「動刀子」呢?



一、小丁丁上的那層包皮真是「累贅」嗎?它有什麼生理功能?

1、什麼是包皮?什麼是包莖?

包皮:是指陰莖上的皮膚覆蓋在陰莖頭處,褶成雙層、能夠後翻露出陰莖的皮膚層。

包莖:當包皮口狹小,緊包著陰莖頭,包皮內板與陰莖頭黏連,不能向後翻開而顯露出陰莖頭時,醫學上稱之為包莖。



大多數男孩在出生時,包皮均較長,完全覆蓋或包住整個陰莖,這稱之為生理性包莖是嬰兒正常生理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陰莖和包皮逐漸發育,一般3歲時包皮開始退縮,顯露陰莖頭,到8~10歲左右,生理性包莖就完全消失了,青春期至成人,龜頭完全露出,但約有30%的人,還是不能外露陰莖頭,就成為病理性包莖。



2、包皮有什麼生理功能?

保護作用:

首先包皮覆蓋或包裹在孩子的小丁丁上面,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它就像給小丁丁穿了件雨衣,為小丁丁遮風擋雨,不至於受外部環境的污染、小蟲蟲叮咬、外力傷害等等。

預防作用:

我們真不要忽視了這件小皮衣,它就像我們的眼瞼一樣,保護「眼睛」,可以預防小丁丁感染。

這層小皮衣具有特別的柔韌性,對小丁丁具有保濕、潤滑和增加敏感的作用

同時它還可以保持陰莖頭處於恆定的溫度,具有調節周圍環境的酸鹼平衡它還有一定的自凈作用,使小丁丁保持相對清潔。


免疫防護:

小丁丁上的這層包皮上具有豐富的腺體,而腺體內具有一種特殊的蛋白——溶菌酶,當有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襲時,腺體能夠分泌溶菌酶,抗細菌和病毒

其次,小丁丁上的包皮含有一種特異性的上皮細胞如郎罕氏細胞,是人體免疫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富含於包皮的外表面,直接參與免疫抗炎反應。

而包皮的粘膜上含有一種漿細胞,能夠分泌免疫球蛋白,可以預防感染

溫馨小貼士一:

了解了孩子的小丁丁及丁丁「身上的」包皮,我們就知道,包皮和小丁丁一樣,全身都是寶。它不但能保護小丁丁,它還像天然空調,自行調節溫濕度和酸鹼度,它還是勤勞的「清潔衛士」,具有自凈作用;它更是一名衛士,可以抗菌、抗病毒,因此,我們人身上的每一個「小零部件」都是寶貝,而不是多餘的,更不是累贅喲!

二、為什麼現在家長跟風似的排隊割包皮呢?是家長心態?世俗?還是真正疾病所致?

客觀因素:

1.包皮過長:

包皮過長是包皮常見的問題,包皮覆蓋尿道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但由於過長,就易集聚污垢,久而久之引起包皮發炎感染,甚至形成瘢痕黏連。如果有污垢長期積存,在包皮下可以摸到。

2.包皮口較緊:

個別孩子由於包皮過緊,包皮內板與陰莖頭黏連,就像一個小口袋似的,每逢孩子小丁丁挺起的時候,陰莖頭都會被嵌頓在陰莖溝內無法外露,久而久之就會引起包皮和龜頭局部腫脹和疼痛。

3.包皮口過小:

就像穿小尺寸的衣服一樣,頭大口小,包皮口狹窄,使包皮不能上翻,不能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孩子排尿不便和不夠流暢,排尿形成的尿流細如線,甚至滴滴嗒嗒尿不乾淨,有的由於尿液被包皮阻擋,小丁丁前端會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一個小泡泡,排尿也細得像一條線,引起排尿困難的現象。



溫馨小貼士二:

由於遺傳、發育等先天因素,可能個別孩子會引起的包皮與陰莖不符,產生不適症狀。但是,就像孩子穿衣服一樣,小丁丁配「皮衣」也得「量體裁衣」,衣服大了、小了、肥了和瘦了都不得體,會不舒服。因此,包皮會出現過長、口太小、太緊,以致包皮後翻困難,不能暴露丁丁的頭,影響排尿,經常藏污納垢,帶來感染機會。因此,家長關於是否需要割包皮,就要先弄清楚這幾個概念問題喲。

社會因素:

4、 傳統習俗沿襲:

很多年以來,民間習俗和傳統觀念的世襲,老人們普遍認為,孩子身上那包皮生來是累贅,沒什麼用,與其將來麻煩一大堆:那裡髒愛生病,影響傳宗接代,不如聽「老祖宗」話,越早做掉越好,不能耽誤了孩子做包皮手術的黃金時期。

5、 跟風隨大流:

現在的年輕父母,跟老人的育兒理念大相逕庭,他們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即好奇、關心,但又缺乏學習時間,被孩子車軲轆似的吃喝拉撒睡、小病小災和頭疼腦熱、學習成績、工作壓力等等搞的昏頭轉向,哪還有時間去辨識什麼是該與不該呀,這些爭論不休的問題還是留給專家學者去解決吧。

我們隨大流,聽別人說割包皮怎麼好,就好像美女「開雙眼皮」,各有所需,想切就切;或者小學生去體檢,醫生都說要切,那我們就隨大流吧。於是,每每到了放假,醫院泌尿外科門診就門庭若市,排著長隊挨個手術。

6、 國家地域風俗習慣不同:

經統計,世界上大約有1/4的男性做過包皮環切術,但這大多集中在美國、加拿大、中東、非洲和亞洲的伊斯蘭國家或群眾。在美國,這項手術多在新生兒期完成,其原因是美國兒科學會專家共識:指出新生兒包皮環切術的好處是可提前預防男嬰的泌尿系感染和性傳播疾病(包括HIV),還包括生殖系統腫瘤。但是,亞洲與歐美國家兒童體質發育是不同的,顯然不符合我國兒童的生殖病理生理條件。,與我國風俗習慣不同。


溫馨小貼士三:

根據我國有關科研證據和泌尿科專家共識,表明兒童常規做包皮環切手術沒有科學依據,也不符合醫學倫理學和循證醫學的學術要求,我國泌尿外科專家共識更不建議及早做兒童包皮環切術,他們認為,隨著兒童生長發育,大多數孩子的包皮會自行退後,從而自然露出陰莖頭,不會影響生理功能,因此不建議常規手術;即使發現了包皮過長、包莖,在掌握手術指征後,在青春期前(11、12歲)方可行使手術也不遲。

三、如果發現孩子包皮過長,能否通過非手術的方法矯治呢?

回答當然是可以。

即徒手矯治法:孩子3歲開始,包皮就逐漸開放了,80%的孩子到8歲左右包皮就都能上翻了。對於一些單純性包皮過長,其實不手術,通過手法矯治,也能達到好的效果,其方法簡單、易操作(俗稱「擼一擼、翻一翻」),學齡前孩子由家長操作,學齡後可由孩子自己操作:

1、操作前流水清洗手。

2、每日用溫、清水將包皮及小丁丁清洗乾淨;如果有包皮垢(尿垢等),可以在包皮和陰莖頭處塗橄欖油 ,然後清洗擦乾水分。

3、每天在排尿時,用拇指、食指握住小丁丁(鬧鐘3點和9點鐘方向)、中指握住丁丁(6點鐘方向),3個手指協同將包皮向恥骨的方向推送;將包皮翻動2~3次,當陰莖頭被暴露以後,應維持狀態至少30秒,然後再鬆開手,完成後需及時讓包皮復位。

如果一開始不能輕鬆的將其分開,就應每天堅持翻,持續幾個月,陰莖頭因能得到充分暴露,而迅速發育,隨著體格的生長,陰莖邊緣形成突起,包皮就不會復原而過長了。

徒手矯治的注意事項:

3歲前不可硬擼孩子的包皮,因為3歲前大部分是生理性包莖,包皮與陰莖頭雖然粘在一起,但其間沒有縫隙,細菌一般不會進入,每天洗澡時沖洗外面即可,反之,就會增加感染機會;同時引起孩子疼痛不適,或過度刺激而引起局部炎症損傷、紅腫,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以後懼怕對他的任何干預。

▷ 如果經醫生檢查確診了嚴重包莖的兒童,則不適宜徒手矯治法,弄不好還會發生包皮嵌頓,導致陰莖頭水腫,發生意外。



溫馨小貼士四:

專家還特別提醒家長,據調查統計,在兒童中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孩子只占有包莖人數的少數。記住了,是少數,不是多數,好話說三遍啊!自我矯治包皮過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家長要耐心解釋,增加矯治的依從性。

四、什麼樣的情況下有手術指征呢?一般多大年齡手術比較好?術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有家長可能會說,前面鋪墊的太多了,好啊,終於乾貨來了,什麼情況下的包皮問題需要手術?孩子多大可以手術呢?

1、兒童包皮環切術的指征:

包皮過長:引起反覆包皮炎和泌尿道感染等炎症。

真性包莖:包皮口嚴重狹小,使得包皮無法往後推,陰莖頭不能露出,甚至出現了瘢痕性包莖。

反覆的包皮嵌頓:多見於明顯的包莖,當包皮被翻開後,狹窄的包皮口形成了類似於「緊箍咒」樣的包皮束環,緊緊包繞著孩子的小丁丁。一旦出了包皮嵌頓,為了防止嵌頓缺血壞死,家長要麻溜的把孩子送醫院。

這裡家長又要暈圈了,什麼真性包莖,難不成還有假性包莖?對了,什麼是假性包莖?因為,隱性包莖是不能手術滴,這裡給家長一個概念:

隱匿性陰莖:陰莖被埋藏在皮下或皮下脂肪之中,從外表看陰莖非常短小,包皮完全覆蓋於陰莖頭上,但是,手法可以翻出陰莖頭。

其原因是:

①先天陰莖發育不良,陰莖又短又小; ②由於營養過剩,小胖墩或肥胖症,其恥骨前脂肪堆積,易把陰莖埋藏起來。要解決這種孩子的問題,先要減肥治療。


隱匿性陰莖是不能做包皮環切手術的,千萬不能隨便切喲,可做矯正手術即將陰莖拉出來,而不是簡單地將包皮割掉。因此,這是要專科醫生檢查評估,聽醫生安排喲。

兒童做包皮手術最佳年齡:

青春前期及青春期的男孩是最佳的手術年齡是11~14歲。實際上包皮手術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只要手術指征明確,可以擇期進行手術。但是考慮到不同年齡的孩子配合度不同。兒童期的男孩,如果包皮不是很嚴重,沒有感染、排尿不暢等症狀的話,可以先等一等。



五、兒童包皮手術後家長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般來講,術後1-2周,切口就可以完全癒合。但家長需要注意這幾點:

1、手術後最好臥床休息1、2天,避免過度活動或體位引起出血水腫。同時,最好小內褲單薄、寬鬆、綿柔舒適。

2、儘量避免孩子過度興奮比如大笑等,使小丁丁頻繁刺激,引起挺起而充血。

3、清淡飲食,要忌辛辣刺激和油膩食物如辣椒、海鮮等。

4、術後1~2天換一次藥,並去醫院複查切口癒合。


簡而言之:兒童的包皮與小丁丁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係,是包皮是給小丁丁「量身定製」的「皮衣」。包皮不僅不是孩子身上的累贅,而且它有著很多特殊生理功能,它不但具有自凈能力,而且含有豐富的腺體及抗體,能夠參與免疫反應,因此,家長要好好保護孩子的小丁丁與包皮,不要隨意把這層「皮衣」脫去。同時,要關注孩子的發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於確定了病理性的包莖,應去醫院就醫評估,3歲之前吧應手術,最好11~12歲手術;重要的一點,平時家長要學會矯治方法,使孩子處於一種良性的保護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