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少,是子宮還是卵巢的問題?影響懷孕嗎?

楊冬梓教授 發佈 2020-07-18T00:17:07+00:00

真正的月經過少,對懷孕肯定是有影響的,所以一旦診斷月經過少,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並規範治療,以調整症狀、提高生育力。

月經過少,屬於異常子宮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一種出血模式,是非正常態的月經。真正的月經過少,對懷孕肯定是有影響的,所以一旦診斷月經過少,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並規範治療,以調整症狀、提高生育力。

據2014年更新的AUB指南指出,月經過少的定義是「一次月經的總量<5ml」。下面這張圖,基本就是月經過少→月經偏少→月經正常→月經過多的狀態了,姐妹們可以自我判斷一下。

月經過少,是什麼原因?

月經過少的病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 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最常見於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卵巢早衰);

◎ 無排卵(最常見於多囊卵巢綜合徵);

◎ 宮腔內病變(如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炎症、宮腔粘連等);

◎ 運動、應激或精神因素。

為確診月經過少的病因,需行以下檢查:

◎ 婦科超聲波;

◎ 月經第2~4日查激素六項;

黃體中期(月經第20 ~ 23天)測量內膜厚度,測定雌激素、孕酮;

◎ 必要時行宮腔鏡檢查、內膜活檢等。

月經過少與哪些疾病有關,如何治療?

1、卵巢儲備功能減退(POI)及卵巢早衰(POF):

POI和POF是月經過少的常見病因。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主要有以下四個重要功能。

其中,卵巢的生殖功能包括卵泡的募集和發育、卵泡的成熟和排出,以及黃體的形成和退化。如果卵巢功能減退/早衰,則意味著生殖期限被縮短,無卵可排,或排出的卵子質量不達標;對女性生育能力、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等,都有著嚴重影響。

而卵巢功能的下降幾乎是不可逆的,一旦發現POI應及時檢查治療。

對於無生育要求者,可在密切監測下,適時根據指征進行激素替代治療;並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保護其機體其他器官的健康。

對於有生育要求者,可適度進行促排治療,並密切監測卵泡發育及排卵情況;若促排治療不成功,可考慮試管嬰兒技術。

2、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

PCOS是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也是引起月經過少、月經稀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PCOS 患者由於高雄激素的影響,較正常人來說有更多的卵泡被募集和激活,從而表現出卵巢多囊樣改變;同時因胰島素抵抗問題,導致這些卵泡無法發育成熟,使得患者表現為稀發排卵或不排卵,從而影響生育。

目前,生活方式干預是PCOS的一線治療及首要環節,需要貫徹每個PCOS患者的一生。無論病情需不需要吃藥,無論是否有生育需求,肥胖的多囊患者一定要減肥,不胖的也要保證體重不增加。而藥物治療方案,則需醫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來定了。

3、宮腔內病變:

如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炎症等。該類疾病可有正常排卵,但由於宮腔內病變、子宮內膜受損、基底層受累,可出現月經量少、子宮性閉經及不孕,有的可伴有痛經、下腹部壓痛(尤其是有過宮腔操作史、結核病史者)。

其中,宮腔粘連常見於往有宮腔操作史的女性,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少、閉經、周期性腹痛、不孕等。其治療目的是恢復宮腔的正常體積和形態,預防粘連復發,促進內膜修復和增生,恢復生育能力。常見治療方式如宮腹腔鏡手術

如何預防月經過少?

1、生活及飲食方面:

避免節食減肥或過度運動。中樞神經對體重下降極為敏感,短期內體重下降10%以上或體脂丟失30%以上,即可出現月經紊亂、月經過少甚至閉經。所以要合理飲食,保證每天足夠的能量攝入。

此外,避免過度疲勞、長期精神緊張、壓抑、憂慮等負面情緒,這不僅會引起神經內分泌障礙而致內分泌紊亂、月經過少甚至閉經,還會增加其他疾病的發病風險。

2、相關疾病預防方面:

無生育要求時一定嚴格避孕,避免不必要的宮腔操作,減少對內膜的損傷。注意個人生理衛生,保持陰部乾燥潔凈,禁止月經期間同房,防止婦科炎症的入侵……

3、定期檢查方面:

定期檢查,包括至少每年一次的婦科檢查、婦科超聲,每1-2年一次的宮頸防癌篩查,月經習慣改變後及時行性激素六項檢查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