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為啥多年治不好?中醫認為啥原因?分幾種類型?收藏系列6

中醫科院博士 發佈 2020-07-18T07:11:08+00:00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尋求答案,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導讀: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136期

我們利用笑口常開研習社第132~135期四天的文章,系統而詳細的梳理了現代醫學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因、診斷、分型、治療。

從今天開始,還是回到7月分享核心: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中出現的經方藥方對頑固口瘡的治療。

今天的笑口常開研習社第136期文章中,先概要說下中醫對口瘡的認知。

口瘡最早源於《內經》

現代醫學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指的是以周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性損害,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病,排在第二位的是我經常分享醫案的口腔扁平苔蘚

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時,潰瘍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瘍,有明顯的灼痛。

根據復發性口腔潰瘍自限性的特點,如果你能忍受的了它的疼、燒、灼...不管它,一般也會在少則三五天,一般會一周,最長在10天的時候不治而愈。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不受年齡限制,多發於青壯年,男女患病率均以25-34歲年齡組為最高,但女性更為常見。

復發性口腔潰瘍隨著發病時間和周期的延長,它的復發周期會越來越短,且會逐漸加重的趨勢。

再加上現代醫學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因尚不確切,常見認為的原因又錯綜複雜,導致復發性口腔潰瘍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治療頗為棘手。

一般那些老潰友在經過多年西醫治療以後,因為越來越重,而西醫方法的效果又越來越不明顯,一般都會轉向中醫尋求方法。

不過,中醫依靠整體施治的優勢,在抗復發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優勢。

因此,治療口瘡的中醫方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中醫醫生根據歷代中醫的經典方劑和方法,在臨床認識與治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在中醫界,不管是古中醫還是現代中醫,都沒有現代醫學上認為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根據發病特點和臨床特徵和證候體徵群,中醫一般會把復發性口腔潰瘍(或復發性口瘡),以及歷代醫著又有「口疳」、「口舌生瘡」、「口糜」、「口破」等稱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1995年實施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復發性口腔潰瘍歸屬到「口瘡」的疾病範疇。

中醫對口瘡的論述較多。

「口瘡」名稱最早見於《內經》。


如《素問·氣交變大論》曰:「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

《麻科活人全書》也對口瘡的症狀作出描述「口瘡之症。滿口唇舌生瘡。或黃、或赤、或白、而爛。獨牙齦無恙者、即是也。」


在中醫醫生眼中,什麼導致你的口瘡久治不愈

縱觀歷代中醫對於口瘡的病因病機分析,中醫一般把口瘡的原因分為以下幾種:

1.火(熱)誘發

口舌生瘡多因外感火熱毒邪,致臟腑功能失調,脾胃積熱,心火上炎,由於胃開竅於口,舌為心之苗,故致口舌生瘡腫痛。

2.寒導致口瘡

張冰發表於2002年第3期《山西中醫》的文章《理中湯加味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64例》中認為:脾陽虛弱,陰寒內盛,虛陽上浮,灼傷口肌,故見口舌潰爛。

而張杰等在2003年的《河南中醫學院學報》發表的題為《中醫藥治療復發性口瘡研究進展》文章中國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用寒涼,傷及脾腎,脾腎陽虛,陰寒內盛,寒濕上漬口舌,寒凝血瘀,久致口舌生瘡。

3.虛導致口瘡

2003年第16期的《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上,鄭德柱等撰寫的文章中認為,口腔潰瘍多屬於虛火,特別是長期反覆發作的患者。因口為胃之竅,胃陰不足,納谷減少,谷入不化,則積聚產熱,致虛火上炎。

然而,劉秀芳等在2003年第9期的《陝西中醫》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杞菊地黃丸治療復發性口瘡32例》中提出了,腎陰是人體陰液的根本,肝腎同源,肝陰不足亦使腎陰虧損,陰虛則陽亢,故導致陰液虧虛,虛火上炎為其病變特點。

復發性口瘡還可以由素體陰虛,加以勞累過度,熬夜多思,虧耗真陰,傷及心腎,陰液不足,虛火上炎口腔而發生。這是李鵬在1997年第9期的《新中醫》雜誌中《天王補心丹治療復發性口瘡24例》文章中的觀點。

咕嘎型口瘡還能反覆發作,久治不愈,且久病必虛,再加上人們在口瘡發作之時喜用寒涼,損傷陽氣,所以臨床上復發性口瘡以脾腎兩虛,無根之火上浮所致者多見。

如果脾胃氣虛,再加上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或過用抗炎藥物與苦寒清涼之品,必重傷脾胃之元氣,元氣不足,不能翰旋脾胃升降之樞紐,以致清陽不升,陰火不降,陰火乘虛上炎,熏蒸於口,必致口舌生瘡,並認定這是虛證。

而脾氣虛損,水濕不化,濕熱內蘊熏濁口舌為口瘡反覆發作的病機關鍵。

4.瘀導致口瘡反覆

陽仁達在1995第2期《國醫論壇》的《復發性口瘡從瘀論治》文章中,根據多年治療頑固口瘡的體會,認為氣滯血瘀是口瘡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5.內傷所致口瘡

2004年第5期的《四川中醫》雜誌上,韓俊生等發表的文章《逍遙丸為主治療肝鬱脾虛之復發性口瘡有良效》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若情志不遂,肝失條達,疏泄失常,則可引起相應的情志病變,而情志病變又相應的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從而產生如傷陰、化火、化風、化燥等各種病理變化;肝失疏泄還可使脾土受侮,影響脾胃的升清降濁,致使肝脾同病。

或這是因為患者素日思慮過度,心煩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於小腸,循經上攻於口,均可致口舌生瘡;

勞倦內傷,或久病傷脾,脾氣虛損,水濕不運,上漬口舌,而致口瘡;或郁久化熱,濕熱上蒸,亦可致口瘡。

6.外感所致口瘡

口腔為肺胃之門戶,外邪入侵,肺胃蘊熱,邪熱上蒸,勢必導致口舌生瘡。

2000年第3期的《中醫藥研究》雜誌,過偉峰在文章《復發性口瘡病機述要》中公布了其197例復發性口瘡患者進行了觀察,其中有12.2%的病例口瘡復發明顯與季節有關,多在秋季及氣候突變時容易復發,是為明證。

口瘡在中醫上都有哪些類型?

口瘡的發生和許多臟腑經脈有直接關係,且伴有寒、熱、虛、實不同的變化,病情較為複雜。

中醫在臨床辨證上,各個時代,各個中醫流派對口瘡各有其不同的見解,也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我們可以綜合各代醫著和各個流派的認知,可將口瘡分型簡單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型:

實火型

胃火灼熱型;肺胃實熱型;心火上炎型(心火亢盛型);肝鬱蘊熱型;肝火上炎型;脾胃濕熱型;心脾積熱;血脈瘀阻型;肝膽濕熱型;胃腸壅熱型;肝氣鬱結型等。

虛火型

心脾陰虛型;脾虛濕熱型;肝腎陰虛型:脾胃陰虛型;陰虛濕熱型等。

虛寒型

脾胃氣虛型;脾虛濕困型;脾胃虛寒型;脾腎陽虛型等。

內容預告:

在明天的笑口常開研習社第137期文章中,將接著今天內容分享中醫對口瘡的辨證分型施治,並歸類梳理歷代中醫在辨證分型治療時常用到的經方驗方。歡迎關注、點讚、分享,收藏

本文參考文獻(侵刪):2006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顏嘉瑢論文《張仲景方法治療復發性口瘡的基礎理論及文獻研究》。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尋求答案,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己度人

有緣人可以打賞

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得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今日頭條「笑口常開研習社」圈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