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早、中期肝癌?

肝病腫瘤專家鍾偉 發佈 2020-06-19T17:48:36+00:00

正是因為如此,想要發現早、中期肝癌就需要肝癌的高危人群,比如慢性B肝患者定期追蹤檢查,有病治病,無病預防。

由於早、中期肝癌大多是沒有症狀的,所以很多肝癌患者病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惡化。正是因為如此,想要發現早、中期肝癌就需要肝癌的高危人群,比如慢性B肝患者定期追蹤檢查,有病治病,無病預防。


檢查的方法包括:

1、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

甲胎蛋白測定對診斷肝癌有相對的特異性。一般再肝癌患者出現症狀8個月之前甲胎蛋白就會開始升高。所以如果檢查發現甲胎蛋白持續偏高,且能夠排除並非活動性肝病、妊娠期間等,就應該高度懷疑是肝癌。

但是臨床上,約30%的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為陰性,所以也得結合影像學看。此外,甲胎蛋白檢測還可用於肝癌手術療效的監測、術後的隨訪以及高危人群的隨訪。


2、α-L-岩藻糖苷酶(AFU)測定。

除了我們熟知的AFP,對於肝癌來說AFU也是重要參考數據之一,它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陽性率為64%~84%,特異性為90%左右,與AFP測定有良好的互補性。

不過轉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宮癌等腫瘤,還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等疾病,AFU也有輕度升高,可能會對正確診斷造成干擾。

3、影像學檢查。

超聲波:最為常見,也比較簡單易行經濟實惠,並且可以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血管內有無癌栓,超聲波醫生的經驗很重要,經驗豐富的醫生診斷符合率可達90%。另外,在超聲波檢查發現問題後,應該選擇CT或磁共振檢查來進行確認。



CT:CT的解析度遠遠高於超聲,且圖像清晰而穩定,能全面、客觀地反映肝癌的特徵,對肝癌的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CT可檢出直徑1.0厘米左右的微小癌灶,還可用於肝癌常規診斷和治療後的隨訪檢查。

磁共振:能夠提高肝臟內轉移病灶和小肝癌的檢出率,對肝癌與肝臟局灶性增生結節、肝腺瘤等的鑑別也有較大的幫助。另外,對於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動脈栓塞治療後的療效跟蹤觀察,磁共振檢查可能比CT檢查有更高的臨床價值。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PET-CT):PET-CT既可以反映肝臟占位詳盡的功能和代謝等分子信息(生化代謝情況),又可以對病灶進行精確的解剖定位,同時全身掃描可以評估轉移情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PET-CT具有靈敏準確、解析度高、直觀性好等特點,在肝癌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選擇性腹腔動脈或肝動脈造影: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是侵入性檢查,碘油造影同時還具有治療作用,可以明確顯示肝臟小病灶及其血供情況,在其他檢查後仍未能確診的情況下可以採用。

從影像學角度看,一般要求兩種方法都診斷為肝癌才能確診,除非是晚期肝癌。

那麼有些人又要問了,我多久檢查一次比較合適?這也是要分人的:

B肝病毒攜帶者,可以1~2年檢查一次超聲波(35歲以下的還可以更長一些時間間隔);

單一的慢性肝炎患者,1~2年檢查一次即可;

如果已經出現肝硬化的表現,複查的間隔期在6個月為佳;

如果肝內有多個肝硬化結節,最好將間隔期縮短到3個月。

#健康科普排位賽##癌症##癌症預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