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夏季高發!這幾類食物最容易引起中毒......

北京科學中心 發佈 2020-07-01T03:29:18+00:00

生冷食物雖然清涼解暑,但由於其食用前未經過高溫殺菌,如果加工過程操作不規範,更容易存在消毒不凈和微生物含量超標等情況,再加上夏季氣溫上升,適宜各類微生物繁殖,更容易誘發食物中毒。

六月初某網紅飲品品牌冰塊抽檢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新聞讓很多小夥伴大跌眼鏡,譴責企業衛生消毒工作不過關的同時,吃貨軍團和飲品愛好者們也擔憂起了冷飲的安全問題。

炎炎夏日,大家對雪糕、冷飲、啤酒等食物的熱愛程度隨著高溫不斷攀升,路邊的冷飲店總是排著長隊。

生冷食物雖然清涼解暑,但由於其食用前未經過高溫殺菌,如果加工過程操作不規範,更容易存在消毒不凈和微生物含量超標等情況,再加上夏季氣溫上升,適宜各類微生物繁殖,更容易誘發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輕則導致腸胃不適、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無力,重則出現視覺模糊、呼吸困難、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衛生面臨的10項威脅》中的調查數據顯示,每年有6億人(將近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後患病,並有數十萬人因此死亡。

食物中毒為何如此普遍?可能存在哪些症狀?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誘發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們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本身含有毒素,或被細菌、細菌毒素和化學污染的食物而引發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本身有毒

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質被人體食用,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有一些物質本身的有毒物質含量較高,不宜作為食物,如果誤食便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比如一些毒蘑菇和真菌

還有一些物質雖然本身含有一定毒素,但經過適當方法烹飪後可以食用,如果加工烹飪不當,沒能將所含毒素降至對人體的安全水平,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比如河豚魚和一些有毒的貝類;也有一些食物存放不當就會產生有毒物質,最典型的就是發芽的土豆

>>>>被生物毒素侵染

本身不含毒素,可供食用的物質,如果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進食後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食物中毒現象發生的原因。

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性病原體可能通過禽肉、蛋類、乳製品進入人體;蠟樣芽孢桿菌容易通過米飯等穀物類食物侵染人體;副溶血性弧菌是貝類、魚類物質的常見中毒病原菌,加工不當可能誘發食物中毒。

>>>>被化學物質侵染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遭受化學污染的食物誘發的食物中毒也越來越常見。水果和蔬菜的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噴洒有機磷等農藥,種植的土壤也可能被重金屬污染,如果在食用之前沒有將殘留的農藥清洗乾淨,或者蔬果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都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腸胃型

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以腸胃炎症狀為主,主要包括腸胃不適,且呈急性發病狀。大多數食物中毒都會伴有噁心頭暈、嘔吐脫水、腹部絞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有些食物中毒會讓人產生髮熱現象,比如沙門氏菌食物中毒;有些食物中毒基本不會影響體溫,比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些食物中毒甚至會讓人感覺渾身發冷。上述症狀發病較急較快,但只要治療得當,一般可在一周內恢復正常

>>>>神經型

肉毒桿菌類食物中毒則主要影響神經系統功能,伴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瞼下垂、睜眼困難和肌肉無力等現象,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助,可能導致呼吸困難、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神經型食物中毒的症狀更加嚴重,恢復期也較慢,呼吸功能可能在4-10天逐漸恢復,而肌肉癱瘓現象甚至可能持續數月才能恢復。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夏季的悶熱和高濕度條件給了細菌等微生物繁衍的良好時機,我們一定要提高預防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謹防食物中毒。

>>>>預防

購買包裝食物時仔細看好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觀察包裝袋是否密封完好等,堅決不購買和食用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或過期的食品;

涼拌菜、熟食類食物購買後儘快食用,不在冰箱隔夜或存放過久;

做熟的飯菜如存放冰箱,可以用保鮮膜或其他餐具打包密封好,做到生熟分開,避免冰箱內的食物交叉感染,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熱;

海鮮、肉蛋類食物最好煮熟煮透,烹飪至全熟後再食用;堅決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除了食物本身,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飯前便後洗手,不使用未清洗消毒乾淨的餐具、打包盒,烹飪時及時清潔並分類使用刀具、砧板。

>>>>治療

如果食物中毒症狀較輕,中毒1-2小時內可嘗試大量飲水,反覆催吐,減少身體對毒素的吸收;也可以考慮服用適量大黃等藥物導瀉,儘快將食物排出。一旦症狀加重,如頻繁嘔吐,連續數天嘔血或便秘等,還是要儘快就醫,採取洗胃等進一步解毒措施。

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注重鍛鍊身體,提高抵抗力,適度食用生冷刺激類食物,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中毒的發生機率。這個夏季,讓我們保護好自己的腸胃和身體,遠離上吐下瀉和食物中毒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