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龍頭盤中跌停,湯臣倍健你怎麼了?

華研數據 發佈 2020-07-01T13:43:53+00:00

湯臣倍健作為保健品龍頭,年初也受疫情影響,一季報業績不是很好:收入14.95億元,同降4.8%,扣非歸母凈利潤5.26億元,同增7.5%。


以下文章來源於奶爸看投資 ,作者善於思考的靜氣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詮釋投資的要義,不斷挖掘投資的機會!

今天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開盤沒多久,就直奔跌停,稍微掙扎了兩下,然後就被牢牢地摁在跌停板上,動彈不得


湯臣倍健作為保健品龍頭,年初也受疫情影響,一季報業績不是很好:


收入14.95億元,同降4.8%,扣非歸母凈利潤5.26億元,同增7.5%。


不過疫情也激發了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市場看好其國內終端需求恢復,以及新品鋪市可能的業績快速增長


所以,股價表現相當給力,從春節後第一天的最低15.03(前復權)到上周五最高到22.32(前復權),漲幅高達48.5%。



今天突然來這麼一擊悶棍,小夥伴們都被打蒙了,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湯臣倍健,你到底怎麼了?


一、為什麼會跌停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5月24日晚上,也就是端午節放假前,湯臣倍健拋出了高達36億元的定增。



簡單來說,就是在國內擴充一個老生產基地,同時新建一個生產基地,還要在澳大利亞新建一個基地,近66%的資金用於擴大產能。


二、跌停背後的思考


思考1:吃香有點難看了


當前,創業板的再融資新規相對寬鬆,不論是盈利要求、募集對象要求、定價要求,還是新股上市的規定。


公司利用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讓公司在同業競爭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個可以理解。


不過,定增方案中,補充流動資金6億元,占這次定增資金的16.7%。


問題是2020年一季報顯示貨幣資金23.56億元,帳上的錢也不少啊。定增擴產也就算了,本來手上現金也不少再定增補充流動資金,這是不是有點過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湯臣倍健歷年的分紅,累計分紅近36億元,分紅率達92.87%。



一方面的是慷慨的分紅,哪怕是去年業績暴露,依然每10股派3.60元,另一方面連定增都要補充流動資金,真的當人家是人傻錢多麼?


市場和資金都很聰明,直接用腳投票,跌停板伺候。


思考2:併購也有可能是大坑


全球最大保健食品廠GNC宣告破產,將出售公司關閉所有門市。而哈藥股份是他的最大股東,這一宣布破產,哈藥股份投20億或血本無歸,妥妥的被外國人割了韭菜。


無獨有偶,2018年8月,湯臣倍健花了35億元左右收購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結果2019年就計提商譽減值10億元及無形資產減值5.6億元。


這次商譽暴雷造成了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最後,2019年的業績是營收52.62億元,歸母凈利潤-3.56億元。


湯臣倍健剛剛商譽暴雷,財務大洗澡,市場的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就在股價高位玩定增,新建澳洲生產基地主要是「Life-Space」擴產,加之還補充流動資金(剛才已經分析),老實說吃香有點難看了


市場對管理層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上次併購Life-Space Group是否涉嫌利益輸送還有待探討,現在又急吼吼的拋出大額定增,市場不買帳也就不難理解了。


思考3:擴產是核心矛盾麼?


我也承認,擴產是未雨綢繆,是對整個行業和未來的信心。


問題是,國內保健品行業核心矛盾是產能問題麼?


我認為:不是。


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行業集中度不高。


中國保健品行業生產廠商數量眾多,市場分散程度高。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有2317家保健品生產廠商。其中,絕大部分廠商為品牌力薄弱的小型企業,約占所有廠商數量的98%。


從2014年放開跨境電商渠道後,行業集中度開始出現下滑,而年銷售額小於2000萬的品牌占比逐年提升。


隨著2016年保健食品註冊+備案制的完善以及跨境電商48政策收緊的信號出現,電商品牌爆發期結束,其他品牌重振旗鼓,或調整產品結構、進軍線上渠道;或整合線下渠道,整體頭部品牌市場份額趨於穩定。


不論中美,保健品品牌的集中度顯著低於其他快消品板塊。2018年中國行業CR5為37.5%,前五大龍頭無限極、湯臣倍健、安利、東阿阿膠、完美市占率分別為11%、8%、6.9%、5.8%、5.8%。


而美國的保健品市場的CR12僅為31.3%,收入規模最高的NBTY僅占整個市場的5.8%,集中度更低於我國。美國的保健品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在發展了數十年後,也並沒有呈現出強者恆強的局面。


保健品消費者對於產品差異化的訴求,是導致市場分散的根本原因。


所以,這次定增並不是顯著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即在產品差異化方面發力。我認為產品差異化方面發力,包括但不限於:


加強產品研發,研發功能更好,更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加強品牌打造,樹立中高端的品牌形象;


精細化耕作電商渠道,抓住新生代消費主力。


三、現在怎麼辦?


考慮到去年商譽減值洗了個澡,今年應該是要釋放業績,業績彈性大。當下割肉現在不合適,倒是出現好價,果斷買入就是


有小夥伴會說:怎麼看公司都有瑕疵,特別是在管理層方面,還要買這個公司?


應該說,沒有十全十美的公司,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還沒十惡不赦,從2010年上市以來,總的來說還算過得去,不能一棍子打死。



那麼,什麼價格買入呢?


2019年,如果未計提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情況下,歸母凈利潤10.46億元。

除了2016年外,公司歸母凈利潤每年都保持15%以上的增速,今年有疫情影響,就算和去年持平吧,也是10.46億元。


考慮到保健品行業的發展前景,給予龍頭25倍PE,那麼16.5元是相對合理的。

所以,17元以下,可以考慮一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