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是「累」出來的?老中醫的小小「湯圓」騙完財還把人搞癱

風濕免疫科喬方醫生 發佈 2020-06-22T05:23:22+00:00

自從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冉阿姨的日子就不好過,全身多處關節三天兩頭的發痛,連覺都睡不好,兩個月下來不但精神狀態大不如前,人也消瘦了不少,杜阿姨做夢都想及早的擺脫這類風濕關節炎的折磨。

最近氣溫逐步升高,電風扇和空調也慢慢開始派上用場。部分類風濕關節炎因為擔心關節疼痛的發作,即使在夏天使用消暑用具時,也對膝部等部位「疼愛」有加。但是,也有些患者為了緩解關節疼痛,到處尋找偏方和特效藥。我首先來講一位剛被診斷出類風濕關節炎的阿姨,去相信「湯圓」能治病的故事。

「小湯圓」治病險釀大禍

「湯圓」還能治類風濕你聽說過麼?剛被診斷出類風濕關節炎的兩個月的冉阿姨,曾經對這事可深信不疑,為此還惹出來了大禍來。

自從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冉阿姨的日子就不好過,全身多處關節三天兩頭的發痛,連覺都睡不好,兩個月下來不但精神狀態大不如前,人也消瘦了不少,杜阿姨做夢都想及早的擺脫這類風濕關節炎的折磨。直到她無意之中聽說有一位「中藥師傅」很是厲害,祖傳特製的「湯圓」還治好了不少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杜阿姨就趕緊的去買了一大包回家。

冉阿姨拿來治病的「湯圓」和我們平常吃的湯圓一樣大小,所以「中藥師傅」也就叫它「湯圓」。聽說那是一種專門針對類風濕的「特製藥」,獨此一家,別處也根本買不到。中藥師傅告訴冉阿姨這種藥全是中草藥成分也不用擔心副作用,只管吃就是了,保證藥到病除。

本來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曾想到這「湯圓」還真管用,吃了兩天杜阿姨的病竟然有了好轉,不但痛疼消除,還能做些家務活了,跟病前沒什麼兩樣。眼看這「湯圓」確實有些治病效果,冉阿姨還再次購買了,以備不時之需。

這「湯圓」吃了一個月的時間,冉阿姨就感覺去有些不大對勁了,以前是止痛,現在病發起來吃藥也不管用,反而痛得更厲害了,根本無法下床,連喝口水都需得叫女兒端到床前,給一家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原本病程不長的類風濕關節炎,也因為「湯圓」的折騰,變得更加複雜而不得不採取手術治療。

冉阿姨的這個「湯圓」表面上看就是一個比較大的中藥丸子,沒商標、沒廠家、沒批號,是一個典型的三無藥品。她來看病時,也將「湯圓」給帶了過來,大家分析了很久,雖然不知道具體成分,但能肯定的是她吃這個「湯圓」不但沒能起到緩解、治療的作用,還加重了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的發展,導致她目前病況複雜化。那麼治療類風濕有特效藥嗎?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沒有「特效藥」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沒有特效藥,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可以遷延數年的風濕免疫性疾病。

眾所周知,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異質性疾病,臨床表現、對治療的反應以及預後轉歸都有很大不同,現已證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病變在發病後第一年發展最快,發病2年即可出現不可逆的骨關節破壞。

由於患者病情及發病原因各異,類風濕治療通常需要遵守個體化治療原則。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標:

  • l 減輕關節炎症反應;
  • l 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
  • l 儘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
  • l 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
  • l 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因此,抓住治療類風濕的時機很重要。類風濕的規範性治療應包括藥物、手術及心理康復治療,及早積極改善病情、合理診療是減少致殘的關鍵。

大多數病人病情時好時壞,反覆發作,這類病人如不規範化治療,1~2年內可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但是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特有的病理——關節滑膜炎改變,病人往往還有關節腫脹的症狀。

病人在服用那些所謂的能「治癒」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後,腫、痛症狀可能會減輕。

此時,就會有很多病人覺得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不用繼續服藥了。

事實上,雖然腫、痛消失,但關節內部的病變如滑膜炎症、滑膜增生、軟骨下破壞及骨侵蝕等過程並未真正停止,只有較長時間遵醫囑規範治療,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

早期、正規治療能使絕大多數病人病情得到緩解和治療有效,從事日常工作。

類風濕關節炎該這樣治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過程也相當漫長,患者需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念、毅力,不可半途而廢,也不能因為症狀有所減輕,就停止治療,此外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預防和保健。包括患者應該積極了解醫師採取的治療手段和用藥等,以便能有正確認識。

關於類風濕的治療,西部痛風風濕醫院制定了《2019年四川地區類風濕關節炎的十條治療建議》:

  1. RA治療目標是達到持的疾病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
  2. RA一經診斷,應立即開始治療,治療方案由醫生和患者共同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基於疾病活動度、有無不良預後因素以及併發症;
  3. 預後不良因素包括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RF陽性,ESR、CRP升高,影像學有關節侵蝕的表現或關節破壞情況進展;
  4. 所有新近診斷或處於疾病活動期的患者,需定時複診,每1~3個月監測疾病活動度,由醫生逐步改變治療方案;
  5. 常規使用一種適用、標準的疾病活動度評估方法以判斷療效,對患者的關節外表現、併發症及感染情況(如肺結核、肝炎)進行評估;
  6. 類風濕患者需長期綜合治療,定期門診隨訪,定期複查,患者應長期與醫生配合,觀察療效、藥物副作用、病情變化,調整治療藥物,指導飲食調整;
  7. 了解患者的疫苗接種情況及特殊情況(如妊娠和哺乳期);
  8. 如果患者持續緩解達6個月,相關治療及藥物可以減量,在醫生指導下儘可能逐漸停藥和減少其它治療;
  9. 如果停用藥物後仍維持緩解超過6~12個月,在醫生和患者充分溝通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謹慎減用藥物;
  10. 了解患者手術治療、康復理療相關情況,治療方案不僅為藥物,應輔助多種治療項目綜合治療。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微創治療、中醫理療、外科治療和心理康復治療等。藥物治療多種多樣。當前國內外應用的藥物,以及植物藥均不能完全控制關節破壞,而只能緩解疼痛、減輕或延緩炎症的發展。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經過風濕免疫科、中醫、內科積極正規或藥物治療,為防止關節的破壞,糾正畸形;改善生活質量還需進行針刀鏡、經筋刀、免疫吸附等治療;在積極合理的藥物治療同時,還應注重類風濕關節炎的心理治療和生活治療;同時,在不使患者感到疲勞的前提下,並在物理康復科醫師指導下進行進行運動鍛鍊。

符合以下6項中5項以上,並至少連續2個月考慮為臨床緩解:

  • l 晨僵時間低於15min;
  • l 無疲勞感;
  • l 無關節疼痛;
  • l 無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無關節痛;
  • l 無關節或劍鞘腫脹;
  • l ESR(魏氏法)女性<30mm/h,男性<20mm/h。

類風濕關節炎真是「累」出來的嗎?

一般情況下,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與一些遺傳易感基因有關,但患者生活環境潮濕、過於疲勞、外傷、情緒不佳等外部刺激也可引發機體免疫系統紊亂,產生大量炎症因子,破壞關節組織,引起類風濕關節炎急性發作。

人體長期過度勞累,加上膳食不平衡,會導致人體變為酸性體質,軟骨長期浸泡在酸性體液中會逐漸降解,關節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關節間活動磨損會加重。由此容易引發類風濕關節炎,限制關節的正常運動和日常活動。相反,「容易疲勞」也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常見症狀,可作為判斷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和緩解的指標之一。

疲勞症狀加重是判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指標之一,還有可能伴有低熱、小便泡沫增多、關節腫痛、皮疹等表現,因此類風濕患者一旦出現明顯疲勞加重,要到醫院複查相應指標,以便進一步判斷病情是否活動。

「疲勞」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見症狀與誘因之一,但是並不是主要因素。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發病機制有很多種,屬於中醫學「痹證」、「歷節病」、「 痹」等範疇。中醫認為寒冷、潮濕、疲勞、創傷及精神刺激、營養不良等均為本病的誘因。

  • l 遺傳因素,發病具有較為明顯的家族遺傳性,目前多認為類風濕關節炎為多基因性疾病,其致病相關基因尚未完全發現,因此仍未能闡明RA的發病機理及對疾病進行預測;
  • l 環境因素,有研究發現,多種病毒感染,可誘導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造成免疫功能紊亂;
  • l 感染因素,病人常有發熱,白血球增多、血沉增快、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且常有發病前2周—4周內的感染病史。但因大量應用抗生素不能減輕或控制病情,所以感染只能是一種誘因;
  • l 缺鈣,人體體內如果大量的鈣元素缺乏或者流失,造成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造成患者的關節發生病變,誘發類風濕的發生;
  • l 過度勞累,由於患者沒有合理健康的飲食加上身體過於勞累,導致體內有酸性體質存在,長期下去,酸性物質使軟骨降解,導致骨關節發生炎症,誘發類風濕的發生。

所以說,類風濕關節炎不僅僅是累出來的,還有多種誘因造成。

那麼,類風濕關節炎的易患人群包括哪些呢?

  • l 女性,類風濕患病率男女比例約為1:3.3,其中30~50歲女性占67.5%;
  • l 血緣親屬中,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舅舅姨媽、兄弟姐妹、表兄弟表姐妹等人中有類風濕關節炎者;
  • l 本人患有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甲狀腺炎等;某些病原體感染患者,包括支原體、EB病毒以及細小病毒感染者;
  • l 長期在潮濕的地方工作和居住者;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者;
  • l 類風濕因子陽性者;
  • l 本人居住地或工作環境寒冷者;
  • l 長期吸菸者,男性吸菸者患類風濕關節炎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出大約2倍,女性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病風險高出1.3倍。

這些人群都很容易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也就是說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和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即使遺傳了父母正常的基因由於病毒感染基因受到損傷而引發疾病;又比如因為感染、吸菸、環境、壓力等原因患病,或者因為這些原因病情惡化。而且這些原因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預防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和惡化。

自己判斷是否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如果我懷疑自己有類風濕關節炎,我可以通過什麼來判斷呢?

當關節出現炎症時產生疼痛時,就要警惕。但是當炎症最初發生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並不是疼痛,而是「僵硬」的感覺,就是一大早起床後,感覺關節活動不靈便、腫脹、難以活動的狀態,如果這種「早起僵硬」出現在一個以上的關節,並且左右對稱的話,那麼就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嫌疑了。不過在最初這種早起的僵硬感會隨著早起後的運動自然消失。所以有不少人會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而置之不理。關於類風濕關節炎的自我檢查,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檢查來判斷:

  • l 早起的僵硬感:早起後感覺身體活動困難,僵硬感左右對稱出現;
  • l 腫大情況:膝關節等關節左右對稱地腫大;
  • l 疼痛情況:活動關節時疼痛,按壓關節時疼痛。

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疼痛中,有運動痛和壓痛兩種類型,如果加上早起晨僵,左右對稱出現疼痛的話,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會進一步增加,而且這些症狀一般在手指和腳趾上出現,手指中一般出現在第二指骨間關節和掌指關節。

此外,當膝關節等呈現左右對稱的「腫大」時,就要格外注意。當症狀持續六周以上,就應該接受醫生的診斷,特別是在親人中出現了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的情況下,更要儘早地接受診斷。除此之外,低熱、疲勞感、倦怠感、食慾缺乏等也有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有何臨床表現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關節腫脹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尤其是肘關節和膝關節,嚴重時關節受累,畸形率和致殘率都比較高。

腫痛就是關節產生的炎症,這種炎症就是本來是保護我們身體的防禦反應之一,是當體內免疫功能異常,遭受前面說的那些因素攻擊時,出現的疼痛和腫大,保護髮熱和發紅。

尤其滑膜炎症,就是導致關節各種症狀的罪魁禍首,因為滑膜中受到某種刺激,免疫細胞進入到滑膜,如此以來,大多數情況下滑膜會出現類風濕因子,對自身免疫進行攻擊。

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攻擊對象並不是異物、外來病菌攻擊,而是自身的成分,所以剷除攻擊對象就變得相當困難,治療起來就比較慢。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同時,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

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現手指的「天鵝頸」及「紐扣花」樣畸形,關節強直和掌指關節半脫位,表現掌指關節向尺側偏斜。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皮下結節,稱為類風濕結節;心、肺和神經系統等受累。

如何正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是在早期就越困難,很多情況下醫生也很難根據症狀做出正確的診斷。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呢?類風濕關節炎的檢查必不可少。

首先是各種檢查的準備,比如血液檢查、尿檢查、X線檢查、關節液檢查、類風濕因子檢查。在檢查化驗單後,還有問診,患者的自覺症狀就成為診斷的關鍵。醫生一般會問這些問題:

  • l 什麼關節出現僵硬、疼痛、腫大的症狀?
  • l 什麼時間感受到這些症狀?
  • l 症狀大概什麼時間出現?
  • l 症狀持續了多久?
  • l 是不是有倦怠感、發熱、食慾缺乏等關節外的症狀?
  • l 是不是有類風濕關節炎家族史?
  • l 目前除了類風濕關節炎還有什麼頑疾和過去有什麼病史?
  • l 現在在用的藥物種類、治療種類和藥物過敏史等。

所以患者在去專門的風濕免疫科就診時,都要整理一下,這樣就能夠更準確的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的檢查有很多種,包括類風濕因子、血液檢查、尿檢查、關節液檢查、DR檢查、白細胞、紅細胞、血沉等項目,確診就需要根據檢查結果和患者本身的病情綜合考慮和鑑別。

所以,對類風濕的檢查也很重要,因為醫生通常是根據檢查結果反應出來的炎症和關節破壞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同時,要根據病情變化來選擇藥物和治療方案,所以即便確診和已經治療過,也有必要定期複查。要認識到這可能是「一輩子的頑敵」!


現在醫療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像類風濕關節炎,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還是不能徹底治癒的疾病。所以,一旦發病,就要做好一輩子和它做鬥爭的準備,不能因為症狀一度緩解而疏於檢查,相反,也不能因為病情得不到改善就輕言放棄。

掌握正確的知識,並堅持正確的治療,抱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這才是和類風濕關節炎做鬥爭最高明的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果能在早期和中期及時控制病情,預後很好,很多患者都沒有發生關節破壞、活動受限和畸形等問題,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健康科普排位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