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各種米對血糖的影響,糖尿病患者不止能吃粽子|陳醫生說糖

糖齡人 發佈 2020-06-22T05:53:08+00:00

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數已增至3.66億人。溫馨提醒:為了改善粽子的口感,粽子中往往加入了很多肥豬油、綠豆、花生、蛋黃等食材,加入這些食材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粽子的升糖指數,但是如此一來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加之粽子整體不太好消化,所以對於腸胃不好、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建議還是不要食用。

數據顯示,

全球糖尿病患者數已增至3.66億人

中國更是糖尿病的重災區

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2億

高居全球首位

越來越多的人步入糖尿病患者行列,

很多人卻不知道自己

為什麼以及如何患上糖尿病的

為此,糖齡人特邀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陳小燕教授

開設「陳醫生說糖」專欄

深入淺出地講解專業糖尿病知識,

幫助糖友們系統了解糖尿病

陳小燕簡介

●醫學博士、教授、三級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南粵好醫生」、「羊城好醫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內科及診斷教研室副主任、校級教學督導。

●主要研究方向為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病機制及干預;肥胖伴代謝異常的發病機制及干預;代謝手術的機制及圍手術期管理;骨代謝異常的早期干預。



端午將至,

粽子成為了最近的熱門食物。

眾所周知,

粽子是高升糖指數食物,

那麼,

你知道它為什麼有如此高的升糖指數嗎?如何巧吃粽子而不影響血糖?

本期,

我們一起來看看,

米和升糖指數的那些事兒。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小燕指出,米的升糖指數(指進食後升高血糖的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品種的米,「與生俱來」的升糖指數就是不同的,後期加工、烹飪還會使得米的升糖指數進一步改變。總體而言,米的升糖指數變化遵循以下原則



顏色深的,升糖指數低

可以先從顏色上比較米的升糖指數。一般情況下,顏色越深的米,升糖指數較低,顏色越淺的,升糖指數較高。如大米是白色的、小米是黃色的,小米的顏色更深,升糖指數也更低。而小米與紫米、黑米比較,則後者的升糖指數則更低。


加工程序越少,升糖指數越低

加工程序越少,升糖指數越低。米是從稻子的果實里而來(加工過程可見下圖),越接近原始狀態的米是越接近淡黃色的,而經過精加工的米通常都呈現亮白色,建議糖尿病患者買米的時候儘可能選擇更接近原生態的淡黃色的米,雖然口感沒有那麼好,但是富含B族維生素成分,帶胚芽的大米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此外,米還會被進一步加工,如研磨成粉,製成米粉、米糕、腸粉等,這些食品的升糖指數則會比米更高一點。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煮飯時並不是一次煮一餐飯,而是晚上煮好第二天的飯,或是下一餐吃上一餐的剩飯,吃的時候再加水煮。如此反覆加工也會使得米的升糖指數進一步升高,尤其是冷飯粥,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可能引起餐後血糖火箭式上升。



成飯的口感越粘,升糖指數越高

在選購米的時候,可以詢問老闆米的口感,如煮出來的飯粘不粘。通常粘的,升糖指數更高。而如果煮出來的飯是不粘的且帶嚼勁的,那麼,升糖指數則較低。

當然,烹飪時加水的多少也會影響升糖指數。通常加水越多,口感越粘、爛,其升糖指數越高。加水越少,成飯後的米越能粒粒分明,越有嚼勁,自然升糖指數也就越低。


相信

大家看完上述內容,

已經知道如何吃米及其製品了。

那麼,

你知道

粽子為何升糖指數如此之高了嗎?



粽子的升糖指數高不只是糯米的錯,雖然糯米本身口感較粘,升糖指數較一般大米高。但在粽子的製作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在進一步提升其升糖指數,如在包粽子前,要將糯米提前浸泡,吸足水分;粽子包好煮過一趟後,來到人們家中吃的時候往往還需要再次加工煮熱等。這些都將導致粽子成為糖友心目中既愛又怕的食物。


兩則計策讓你飽口福

那麼,端午節將至,如何能應節地吃一些粽子,又不至於血糖飆升呢?

計策1:

事先評估一下自己的病情,如果平時血糖平穩,餐後血糖小於8的時候,可以在減少米飯的同時過一下口癮,粗略的估算方法是減兩口飯,加一口粽子。同時注意先吃一些葉子菜墊墊肚子,減少粽子的吸收速度。



計策2:

DIY製作糖尿病專屬粽子,如在糯米中多加些其他顏色的米,如黑米、紫米、紅米或其他升糖指數較低的雜糧;縮短米的浸泡時間;現煮現吃等,如此一來,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應節享用端午節的粽子了。


溫馨提醒:

為了改善粽子的口感,粽子中往往加入了很多肥豬油、綠豆、花生、蛋黃等食材,加入這些食材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粽子的升糖指數,但是如此一來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加之粽子整體不太好消化,所以對於腸胃不好、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建議還是不要食用。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問

「我的空腹血糖6.5正常嗎?」

「我餐後2小時血糖13正常嗎?」

「我睡前血糖8正常嗎?」

「我餐後4小時血糖比餐後2小時血糖高是怎麼回事?」

下一期,

陳醫生說糖

將講述

血糖的24小時變化,

帶你了解血糖升降的原理。




文/健康參考全媒體記者 殷鑫

通訊員/韓文青

圖/來源網絡

編輯/殷鑫

#糖尿病科普##粽子##糖尿病飲食[超話]##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