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時人為啥老不想動?中醫專家:濕氣太重,建議養脾

南都i健康 發佈 2020-06-29T23:05:00+00:00

炎炎夏日,雖然夏至已過,但我們卻迎來了一年最熱的時節。在這種炎熱難受的天氣下,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對此,天津中醫藥大學陸小左教授,近日做客《南都健康大講堂》的時候表示,在中醫看來,夏季主要特徵是暑濕,人在這種天氣下容易疲憊、情緒不好及免疫力低下等,如果要在當季養生,建議先提振脾胃。

炎炎夏日,雖然夏至已過,但我們卻迎來了一年最熱的時節。在這種炎熱難受的天氣下,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對此,天津中醫藥大學陸小左教授,近日做客《南都健康大講堂》的時候表示,在中醫看來,夏季主要特徵是暑濕,人在這種天氣下容易疲憊、情緒不好及免疫力低下等,如果要在當季養生,建議先提振脾胃。

下面我們就夏季養生方面的問題,向陸教授進行提問。


(主播音)

從中醫角度來說,它主要呈現怎樣的特點?

(專家音)

夏季,我們知道一共有六個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真正熱的是夏至以後,因為要入伏了。我們說真正熱的時候是三伏天。這個氣候特點是什麼呢?我們《黃帝內經》專門有一篇,叫《四氣調神大論》,裡面就講「夏三月,此為翻秀」。什麼意思呢,就是夏天氣候炎熱,萬物生長茂盛。這個時期經常下雨,天地之氣相交蒸騰悶熱,一方面萬物繁華,另一方面對人類來說,太熱不適應,容易燥熱不安且睡不好。

夏天時候主氣是什麼呢?主要是暑,如果按照中醫,掌夏主要是濕。暑濕應該是夏天主要的外在因素。同時夏天裡,經常氣候變化比較突然,剛剛滿天太陽的,突然雨就下來。這種氣候急劇變化人的抵抗力會下降容易致病。還有暑為陽邪,容易大量出汗,容易傷精耗氣。這個氣候特點要特別注意。

(主播音)

人在夏天的時候,身體容易出現哪些不好的症狀?

(專家音)

經常出現哪些症狀呢?一個是晚上睡不好,早上起不來。晚上心浮氣躁,來回翻動,達不到深度睡眠。早上起來沒辦法解乏,無精打采、懶言少語,而且情緒也不好,見到誰都給臉色。

如果情緒狀態不好,容易出現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現感冒,同時影響到脾胃沒胃口。同時的話,這個身體酸痛。與此同時,人在夏天的時候還出現身體發重,不愛動彈。這是濕性重濁帶來的問題。而且火氣上來以後,沾火就著,容易生氣。

特別在夏天比較熱容易出汗,也對身體有影響。《黃帝內經》說夏天會汗多尿少。中醫講的這個陽+陰為之汗,就是陽氣作用於陰經上,汗容易出來。如果汗大量出來不但損傷精益,還可能損傷陽氣。所以大汗淋漓對人的氣、精都有損傷。

(主播音)

對於市民夏季養生,請問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議?

(專家音)

夏天濕氣重要養護脾氣。我們經常講,脾能運化水濕,如果脾氣比較旺盛,水濕自然化掉。如果脾虛容易水濕積聚體內為患。

那麼我們怎麼辦呢?第一個不要貪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增加脾的負擔無法運化水濕。其中冷飲不能吃太多,空調不能吹太多。我特別建議,各位朋友尤其是老年人,空調不要吹太多。老年人吹空調要儘量讓涼風吹到牆上折回來,或者屋子把空調提前打開,調高點溫度才進去。如果溫差太大,出去以後很容易感冒。

第二個要堅持運動,要勤鍛鍊。夏天是鍛鍊的好季節,我建議可以清早起來鍛鍊,例如太陽出來以後。我認為一般早上6點到7點出來鍛鍊比較好,如果早上4點多出來鍛鍊,太陽還沒出來雨露水比較重,濕氣比較重,這時候鍛鍊還容易感受濕氣。鍛鍊時候不要趕最熱時候。

另外我還建議,少吃甜食和油膩食物,在中醫來看這些都是滋膩之品。滋膩之品容易傷脾。我們為何不愛吃東西,主要是脾氣收藏。人容易消化、吸收,脾胃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脾在中醫來看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像甜食、油膩的食物都會影響消化,這方面要特別注意。甜食好吃,也要有度。

(主播音)

聽完陸教授的解讀後,我們認為,脾作為後天之本,無論在什麼節氣下都應該好好養護,這樣才能讓我們日常生活保持元氣滿滿。當然,如果您近期覺得有睏乏、厭食等症狀,建議到醫院中醫科挂號就診。

同時,我們提醒,如果您發現自己有發燒、乾咳等現象,建議密切觀察自己的體溫,需要向所在社區、單位進行報備,並立刻前往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主播音)

好的,今天的南都名醫大講堂到此結束,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歡迎微信搜索添加Mydjt88。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南都名醫大講堂會通過南都APP、南方+PLUS、南都i健康微公眾號、頭條號和新浪微博號,學習強國,天貓精靈,喜馬拉雅等平台,陪您度過美滿健康的一天。我們下期再見。

統籌 馬建忠

實習主播 程立元

採訪 南都記者 曾文瓊 製作 南都記者 貝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