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差評報告,揭開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大龍燚……的另一面

餐寶典 發佈 2020-06-28T05:15:03+00:00

報告全文共57頁,主要採用大數據監測、桌面研究以及用戶訪談等方法,結合NCBD自有的餐飲數據監測系統而成。本報告涉及的品牌有: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大龍燚、德莊。

本文節選自《2020中國川渝火鍋差評大數據分析與研究報告》。報告全文共57頁,主要採用大數據監測、桌面研究以及用戶訪談等方法,結合NCBD自有的餐飲數據監測系統而成。


本報告涉及的品牌有: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大、德莊

1 川渝火鍋行業概況

川渝火鍋的起源,學界現有三種說法:一為重慶江北說,二為瀘州小米灘說,三為自貢鹽場說。經過歲月的變遷,如今重慶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火鍋之都」,2019年全市火鍋門店數量超過26000家。當地人對火鍋的喜愛深入骨髓,今年2月,在絕大多數人因為疫情居家隔離期間,重慶人3天點了1萬單火鍋外賣。

緊鄰的四川也不遑多讓,湧現出了眾多全國知名的火鍋品牌,如本報告的研究對象小龍坎、大龍燚、蜀大俠等。

從數據上看,NCBD(餐寶典)發布的《2019—2020中國火鍋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川渝火鍋的市場規模占整個火鍋市場的66.4%;這一年,火鍋在整個4.27萬億餐飲市場中的占比達20.5%,市場規模8757億元,消費人數達8.51億。

火鍋也是全國範圍內率先從此次疫情中恢復的餐飲業態之一。以四川為例,四川省火鍋協會常務副會長嚴龍表示,全省火鍋餐飲店關停了近2個月後,從3月8日開始陸續復工,截至3月23日恢複比例為90%左右。

川渝火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遍布全國乃至走出國門,但不同品牌之間同質化比較嚴重。

2 典型川渝火鍋品牌

海底撈:1994年在四川簡陽成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海內外共有768家門店,擁有超過5473萬會員和10萬員工。

2020年4月,海底撈在疫情復工後陷入「漲價風波」,隨後迅速道歉,表示價格將會恢復到停業前標準。疫情期間,海底撈停業2周的虧損就達11億元,實際上其完全停業20天,堂食則在停業46天後才陸續恢復。(延伸閱讀:海底撈,你道什麼歉啊?)

小龍坎:2014年在成都成立,2019年門店數量超過800家。今年疫情發生後,從1月26日到2月10日,小龍坎全國門店暫停營業788家,正常營業僅57家;外賣正常營業103家,其中79家僅線上銷售。環比營業額下降94%,集團虧損在4億元左右。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披露,瀘縣雲錦鎮渝味小火鍋回收油案件,涉及小龍坎等餐飲品牌。2018年5月28日,小龍坎也曾被曝出「口水油」事件,其食安問題引發熱議。

大龍燚:2013年誕生於成都,長於品牌營銷,目前在全球各地擁有門店300多家。由於國內外諸多各界明星到成都都會來大龍燚火鍋一探究竟,大龍燚火鍋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成都餐飲明星店」,到店明星包括權志龍、吳鎮宇、黃曉明、鄧超、鍾麗緹、譚維維、孫繼海等。

蜀大俠:2015年在成都成立,目前在海內外開出門店400多家。2020年2月,為了儘快從疫情中恢復,蜀大俠開始發力線上直播和社群運營,創始人江俠表示蜀大俠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直播平台。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披露,瀘縣雲錦鎮渝味小火鍋回收油案件,涉及蜀大俠等餐飲品牌。

德莊:德莊火鍋隸屬於重慶德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在重慶成立,現有自營店、控股店、特許加盟店900餘家。

2000年,德莊研發出生物酶嫩化技術,獲得「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德莊用時7年研發出的具有多項專利技術的「李氏辣度」,統一辣度量化標準,並於2018年成為了重慶市地方標準。

3 典型川渝火鍋品牌差評大數據對比分析

1、滿意度

海底撈遙遙領先,得分9.79;其次是蜀大俠(9.13)、大龍燚(8.80);最後是小龍坎(8.67)、德莊(8.44)。

2、客單價

海底撈最高,為130.5元;小龍坎次之,119.9元;德莊最低,99.8元。

3、店均差評數

小龍坎最多,達102.6條;蜀大俠第二,82.6條;海底撈(72.4條)與大龍燚相當(71.6條);德莊第五,64.5條。

4、平均差評率

德莊(9.11%)、小龍坎(8.35%)大幅領先;大龍燚(6.57%)、蜀大俠(5.39%)分列三四位;海底撈最低,2.48%。

5、差評分布大致特徵

對服務的吐槽最多,其次是產品/口味,第三則是性價比,隨後依次是食材、環境、上菜速度。

6、各品牌的突出槽點

海底撈的服務差評最多;大龍燚的產品/口味不行、食材不新鮮、鬧肚子比較突出;德莊性價比不高、環境不行、吃出異物的差評占比最高;小龍坎上菜太慢/等太久、欺騙消費者、不開發票的差評占比最高;蜀大俠的餐具不衛生/殘缺情況比較突出。

4 各大品牌的典型差評

1、海底撈

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在服務方面的差評比例,竟高達63.7%;第二大槽點則是產品/口味不行,占比19.0%;其餘方面的差評占比均低於12%。

典型差評:

(1)以服務著稱,服務反倒成了最大的靶子

(2)疫情期間漲價,引發輿論批評

(3)19.0%的差評給了產品/口味

(4)排隊亂象引發的差評多

2、小龍坎

不開發票的差評占比,在5個品牌中最高;16.7%的差評認為食材不新鮮;8.6%的差評給了鬧肚子;吃出異物的差評占3.6%。

典型差評:

(1)2.6%的差評給了「不開發票」

(2)「回收油」引發差評

(3)外賣「貢獻」差評

(4)「刷好評」引發差評

3、大龍燚

在5個品牌中,大龍燚有3項差評的占比最高,分別是產品/口味不行( 54.9% )、食材不新鮮(18.8%)、鬧肚子(12.8%)。

典型差評:

(1)12.8%的差評是「鬧肚子」

(2)18.5%的差評認為性價比不高

(3)18.8%的差評與食材有關

(4)11.4%的差評認為上菜慢/等太久

4、蜀大俠

餐具不衛生或殘缺占比3.1%,在5個品牌中最高;60.0%的差評認為服務不行;7.1%的差評表示欺騙消費者;另外,在不開發票、鍋底回收、索要好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差評。

典型差評:

(1)餐具不衛生或殘缺的差評占3.1%

(2)60.0%的差評認為服務不行

(3)不開發票的差評占2.2%

(4)與食材、鍋底相關的差評占10.3%

5、德莊

在5個品牌中,德莊有3方面的差評占比最高,分別是性價比低(21.4%)、環境差(13.3%)、吃出異物(4.0%);另外,食材差評占17.4%,「欺騙消費者」占8.1%。

典型差評:

(1)21.4%的差評認為性價比低

(2)13.3%的差評認為環境差

(3)8.1%的差評認為欺騙消費者

(4)5.7%的差評認為名不副實

5 川渝火鍋差評總結

1、川渝火鍋在中國的火鍋行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在整個中國餐飲業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川渝火鍋品牌在運營發展中暴露出的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的結果,不光是作為相關企業改善、提升的工具,而且也該是火鍋行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改善、提升的工具。

2、隨著上網技術的發展和上網手段的豐富,線上評價已經覆蓋了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提供商,包括餐飲企業。線上評價,尤其是差評,也越來越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對於企業來說,差評研究,則能更精準地發現其運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在5大典型川渝火鍋品牌的差評中,既存在人人皆有的「共性」,也存在某個品牌尤為突出的「個性」。在共性方面,服務不行、產品/口味不行,在每個品牌中都牢牢占據著差評的前兩位,而且前者都是No.1。這一情況與酸菜魚、牛蛙等品類相同。對於餐飲這樣的服務行業,服務顯然是最明顯的吐槽點。

4、服務成為最大的槽點,在海底撈的差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餐飲這樣的服務業,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其與服務相關的差評占比高達63.7%。

5、除服務之外,產品、食材、排隊、環境、性價比等方面的差評,也在各個品牌身上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大龍的產品/口味不行、食材不新鮮、鬧肚子比較突出;德莊性價比不高、環境不行、吃出異物的差評占比最高;小龍坎上菜太慢/等太久、欺騙消費者、不開發票的差評占比最高;蜀大俠的餐具不衛生/殘缺情況比較突出

6、在5大品牌中,海底撈雖然服務方面的差評占比最高,但它其他方面的表現都比較好,尤其是在規範經營和食品安全衛生方面。海底撈的平均差評率(2.48%)也是5個品牌中最低的。與其他品牌相比,海底撈的確顯得一枝獨秀。

7、反觀其他幾個品牌,儘管都是全國知名連鎖品牌,但依然不乏偷奸耍滑、坑蒙拐騙、偷稅漏稅等行徑,實在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知名品牌所為。更何況它們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小龍坎、蜀大俠的回收油。整體來看,除了海底撈之外,其餘幾個品牌還處在一種低維度的發展階段,雖然各自都熱熱鬧鬧地開了不少門店,但也不過是「庸眾的狂歡」。

8、這幾大品牌的差評都反映了一點:忙於跑馬圈地,而忽視了打基礎、練內功。拋開賺快錢、割韭菜的情況,也許有的品牌選擇的策略就是「以賽代練」「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但如果關乎消費體驗的種種問題長期而廣泛地存在,那只能說明企業的發展是不健康的。

9、作為行業頭部品牌,表現也都不過如此,整個餐飲行業處於一種什麼水平,可見一斑。

10、差評無疑是刺眼的,於是小龍坎、蜀大俠、德莊等品牌的一些門店會主動向消費者索要好評。這顯然是點評機制的一種異化,也是為什麼很多消費者開始質疑點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對於商家而言,真好假好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有這點精力,還不如去好好練內功。否則,既會顯得自己格局小、不自信,也會矮化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11、每個知名品牌,其實都有不少對它們有感情的消費者,也有不少對它們越來越失望而最終離開的消費者。怎樣能夠不辜負消費者的期望,值得每一個餐飲企業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