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疆來」維護口腔健康,讓新疆患者不再為「吃飯」煩憂

健康報新疆站 發佈 2020-06-28T17:30:29+00:00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蘇獻雙的感慨,為時一年半的援疆行已近尾聲,他表示,在回到原單位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會時刻關注新疆,關注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共事一年半的同事們繼續交流合作,繼續為自治區人民醫院、為新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記者邢靚 圖/通訊員 馬力克 採訪對象供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蘇獻雙的感慨,為時一年半的援疆行已近尾聲,他表示,在回到原單位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會時刻關注新疆,關注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共事一年半的同事們繼續交流合作,繼續為自治區人民醫院、為新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跟牙齒「鬥爭」,帶動科室進步

蘇獻雙,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口腔修復專業。2019年3月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依然從事口腔修復工作。

牙體、牙列的缺損、缺失和畸形是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是齲病、牙周病、外傷、腫瘤和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比如天生的上下牙咬合不良,比如因年老或疾病導致的嚴重牙齒脫落等,這些疾病都應該及早干預,否則咀嚼甚至說話都會產生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尤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牙體、牙列缺損和缺失患者日趨增多,口腔修復專業的重要性凸顯。

為患者量身定做義齒、牙冠……蘇獻雙的每一天都在跟牙齒「鬥爭」。碰到複雜、疑難病例,就抓住機會跟同事一起討論,共同制定治療計劃,指導、演示臨床技術操作,不僅診治疾病,也要提高大家的臨床工作能力。

教學工作是蘇獻雙援疆工作之一,他在科室業務學習、規培生、實習生帶教工作中,為大家講授、培訓標準化操作和新技術、新知識。

他也到疆內其他地方醫院會診,回來後,繼續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交流,幫助大家提高診治能力。

管理科室,打開「新大門」

擔任口腔科副主任,參加科室管理工作,是蘇獻雙打開的「新大門」。

蘇獻雙主管科里的病歷質量控制工作,在看完門診或患者不多的時候,他就坐到電腦前,開始瀏覽全科室的病歷。

「有時候醫生一忙,病曆書寫不規範,沒有準確描述患者的病程。」蘇獻雙說。針對病歷問題,他對全體醫師進行了病歷規範化書寫的培訓,制定評價標準,檢查病曆書寫,不厭其煩的訓練、打磨,提升了科室醫生、特別是年輕醫生的病曆書寫能力及書寫的規範化。

作為管理者,蘇獻雙還參加了院內項目評審工作,參與、指導科室醫生申報科研項目活動,並為科室成功申報院內科研項目。

巡回醫療,為基層提供幫助

「基層群眾的口腔保健意識還是有待提高。」到基層義診、培訓過後,蘇獻雙深感口腔健康知識普及的重要性。

大城市則是年輕人普遍重視口腔健康,老年人卻往往等口腔問題不得不處理才來就醫。

所以,蘇獻雙積極參加科室、醫院組織的義診和健康宣傳活動,比如新疆廣播電台「新疆名醫堂」及兵團廣播電台「大醫生來了」等科普宣傳節目。

去年,蘇獻雙參加了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組織的醫療援疆人員吐魯番、哈密等地的巡迴義診活動,為群眾檢查、治療,傳授口腔健康預防保健知識,指導、提高基層醫生診治水平和基本技術等。

蘇獻雙注意到,鄉鎮醫院往往沒有口腔科,患者需要去縣級或更高級別的醫院去處理口腔問題,這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口腔健康狀況。

他希望為基層多培養口腔科醫生,作為負責人,他成功申報了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技術推廣項目,先後到和田地區的皮山縣、民豐縣、洛浦縣以及喀什地區進行了培訓、推廣,受到廣大醫生的好評,也讓基層群眾享受到了良好的口腔疾病診治和口腔衛生預防保健。

援疆工作就要結束了,「感謝自治區人民醫院各級領導和同事們對我們援疆醫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們即使遠離家鄉,也能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懷,讓我們的援疆工作有了更大的動力。」蘇獻雙說。

(編輯/田疆 審核/夏莉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