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傳染病專家坦承 當初有點低估了冠病病毒

南洋時評 發佈 2020-06-23T08:28:50+00:00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今天在接受《抗疫前線》系列報導的專訪時坦承,他們一開始有點低估了新冠病毒,用對SARS的認識來了解它,後來慢慢發現冠病的特徵和表現跟SARS完全不一樣,用同樣的防範措施無法有效遏制病毒傳播。

新加坡在經歷類似封城的56天病毒阻斷措施後,於6月2日和6月19日分兩階段解封。目前市民生活逐步進入新常態,各行各業正在恢復中。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今天在接受《抗疫前線》系列報導的專訪時坦承,他們一開始有點低估了新冠病毒,用對SARS的認識來了解它,後來慢慢發現冠病的特徵和表現跟SARS完全不一樣,用同樣的防範措施無法有效遏制病毒傳播。

其中最重要一點,是冠病患者在症狀未顯現之前就已具有傳染力。梁玉心說,如果早知道這樣,「我們一大早就會呼籲公眾如何保護自己,還有如何更緊密地追蹤接觸者」。

《抗疫前線》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起推出的系列報導,探討各大領域如何各司其職對抗冠病。

梁玉心在專訪中表示,SARS病毒在病患後期出現肺炎時才有比較高的傳播率,但冠病在症狀沒有顯現前,就已經有傳染力。她還說,至今仍未完全摸透這個病毒,「冠病非常聰明,就算已過了三四個月,我們還沒能跑在冠病前面。」

中國在冠病疫情爆發初期,就發現這個病毒很狡猾,其中包括已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因此通過探測體溫來監測和阻斷傳染源並無法有效控制病毒傳播。因此中國當局才要求人人戴口罩並採取許多「極端」的防控措施。

世衛組織最初對於無症狀傳染沒有明確立場,也不建議人人戴口罩,而是按照對飛沫傳染的傳統認知,主張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但事實上,由於無症狀傳播的存在,很多感染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而且通過體溫探測也無法察覺。

世衛組織和西方傳染病專家直到3月底才開始確認有無症狀傳染的情況。美國疾控中心主任4月1日表示,美國有高達25%的冠病確診者屬於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具有傳播能力。這一驚人數字促使美國CDC調整了關於戴口罩的指導原則。

新加坡也是在那之後,才開始要求市民出門必須戴口罩。如今,出門戴口罩已成為新加坡人的「新常態」。

新加坡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冠病患者在染病的首個星期傳染力最強,之後開始逐步衰減。另一項本地研究顯示,冠病患者在11天後一般不再具有傳染力。

有分析人士指,從這次本地專家對病毒的「低估」可以看出,新加坡的醫療體系還是太過「迷信」西方了。對於中國早在2月份對抗疫情時的很多發現,以及很多顯而易見且有效的措施,我們都忽略了。

直到歐洲和美國相繼爆發疫情並出現失控後,在西方醫療專家開始醒悟「低估了病毒」之後,我們才跟著醒悟過來。「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

梁玉心在節目中表示,她所帶領的國家傳染病中心,是新加坡在SARS疫情後,為確保能更好地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而設立的。

國家傳染病中心去年9月開幕,原本當局籌備在新環境和新系統下進行一次演習,不料演習還沒來得及展開,冠病疫情就爆發了。

為了與病毒「賽跑」,梁玉心近半年來幾乎沒休息過一天,每天上午七八點鐘就開始工作,晚上吃過晚餐後,還得再與世界另一端的西方專家進行視訊討論,有時討論至午夜12時。

她說:「病毒不需要休息,所以我們人也變得不能休息。」

梁玉心指,與SARS期間相比,今天我們的科技更發達,全球專家的聯絡網也更緊密,因此能相對容易聯繫到國外專家,與他們交換見解。這讓大家能更快地取得進展。

由於冠病傳染的規模與速度遠超當年的SARS,新加坡的醫療資源也很快變得不足。因此,梁玉心得嘗試從臨床和科研角度了解病毒的同時,還得思考如何利用有限資源來運作,以及如何尋求更多援助。

她說,「我們也要確保個人防護用品等充足,不是今天有,明天就用完了,這樣才能讓前線人員安全工作。」

作者:施倗

隨筆南洋撰稿人。立足新加坡,回望中國,關注天下。


敬請關註:南洋時評

南洋時評——南洋視角、深度觀察、時政分析、財經盤點、歷史回眸、環球熱點評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