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頑固口瘡難治?解讀廣西中醫唐農教授如何用扶陽法次第療法1

中醫科院博士 發佈 2020-06-26T08:22:43+00:00

廣西中醫藥大學唐農教授,從事臨床工作 30 餘年,先後師從當代傑出的中醫臨床家、思想家、臨床家、廣西名醫李陽波,山西著名老中醫、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顧問李可,國內中醫界扶陽學派領軍人物、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盧崇漢等名醫,深諳經典,勤於臨證,首倡人體「內陽外陰」本體結構理論,融合扶陽思想,在治病上講究次第治療,強調護持人體陽氣,並將該理論融合到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中,療效顯著。


導讀: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116期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二天,祝各位潰友端午安康。

在昨天的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115期文章中,經過連續三天的分享,終於把江西省名中醫胡珂教授應用脾胃論治療口腔潰瘍的治則治法,和三個臨床經方醫案終結了。

今天,我們把目光轉向廣西。

在今天的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116期文章中,將分享老年口腔潰瘍的另外一個思路——廣西中醫藥大學唐農教授的扶陽法和老年口腔潰瘍的次第療法。

廣西中醫唐農教授和他基於「內陽外陰」的扶陽思想及老年口腔潰瘍的次第療法

廣西中醫藥大學唐農教授,從事臨床工作 30 餘年,先後師從當代傑出的中醫臨床家、思想家、臨床家、廣西名醫李陽波,山西著名老中醫、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顧問李可,國內中醫界扶陽學派領軍人物、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盧崇漢等名醫,深諳經典,勤於臨證,首倡人體「內陽外陰」本體結構理論,融合扶陽思想,在治病上講究次第治療,強調護持人體陽氣,並將該理論融合到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治療中,療效顯著。

唐農教授根據 《黃帝內經 》重陽思想和鄭欽安扶陽理論 ,認為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多由陽虛導致,老年人陽氣虛損,陰寒相對過盛,陰邪侵犯陽位,使原本的「內陽外陰」結構變為「內陰外陽」,臨床表現為「上熱下寒,里寒外熱」。

因此,唐農教授認為,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治療應以扶陽為主,收斂在外之浮陽,溫煦在里之陰寒,迎陽歸舍,使異常的「內陰外陽」結構回歸到「內陽外陰」,以達陰陽和合、疾病自愈之目的。

下面,我們就首先詳細解讀下唐農教授基於內陰外陽的扶陽思想解讀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陽虛病因認知

在現代醫學,也就是西醫學,可把復發性口腔潰瘍又稱為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男女老少均可發病,且多發於中老年,女性更為常見,患病率為 20%,甚至有報導可達25%。

復發性口腔潰瘍特徵為反覆發作的、孤立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小潰瘍,潰瘍灼痛,影響進食、情緒。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呈逐漸增多的趨勢。

現代醫學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西醫治療效果欠佳。

傳統中醫把復發性口腔潰瘍歸於口瘡、口瘍等範疇。

古今各派醫家多從虛實兩方面辨治復發性口腔潰瘍,實證主要包括心火上炎證、脾胃伏火證、肝鬱化火證和心脾積熱證。虛證主要包括脾虛濕困證、陰虛火旺證和脾腎陽虛證。

復發性口腔潰瘍病位涉及心、脾、肝、腎,當代中醫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多以火立論,分為虛火和實火,虛火治以滋陰降火、補土伏火、引火歸元,實火治以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等。

由於長期以來口腔潰瘍多從火論治,臨床常用大量苦寒、清熱解毒類中藥,加之現代人多飲食生冷、熬夜,導致人體陽氣耗傷,致使復發性口腔潰瘍經久不愈,因此,陽虛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重要病機之一。

雖然提倡李東垣「陰火論」的中醫流派,已認識到脾胃虛弱致陰火內生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重要病機,治療運用辛溫補土之法,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其治療亦主要著重調理後天脾土,未能從人體生命最根本的原點———「坎中一陽」出發,沒有認識到坎中真陽的重要性。

中醫火神派創始人、清代中醫大家鄭欽安認為:「凡天地之數,起於一,一屬陽,氣也」;「千萬病形,都是這一個氣之盛衰為之」;「以臟腑分陰陽,論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極也」。

鄭欽安的這些觀點強調了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疾病的發生歸根結底與坎中一陽元氣的盛衰有關;從坎卦來論陰陽,是追根溯源,而從臟腑來論陰陽,是從其末也。

鄭欽安還提出:「元陽為本,(後天)諸陰陽為標,能知諸陰陽皆為元陽所化,一元陽而變為諸陰陽,諸陰陽仍是元陽。」

從上面可以說明陰陽無限可分,而元陽是諸陰陽的根本。

中醫火神派創始人鄭欽安的嫡傳弟子、四川名醫盧鑄之認為:「水火互為其根 ,其實皆在坎中一陽也 ,為人生立命之根。」坎中一陽乃坎卦之陽爻,其來源於先天乾卦,具有先天之性。

而廣州中醫藥大學唐農教授繼承鄭欽安、盧鑄的上述思想並加以創新,從坎中一陽出發治療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

生命以火立極——中醫扶陽思想

中醫扶陽學派的思想源於於《黃帝內經》的重陽思想。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 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強調了陽氣對人體的重要作用,陽氣能密則陰氣能平,從而實現陰陽和合的狀態,陰陽和合則人體疾病自愈。

中醫火神派創始人、清代中醫大家鄭欽安在《醫法圓通》認為:「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唯賴此先天一點真氣耳。 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 故曰人活一口氣,氣即陽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鄭欽安亦強調了陽氣對於人體的重要性,闡明了有陽則生、無陽則死的理論。

在《醫理真傳》坎卦解中,鄭欽安進一步提出:「坎為水,屬陰也,血也,而真陽寓焉。 中一爻,即天也。 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 又說真陽二字,有多種名目,實為坎中之一陽。」

說明坎中之陽為人身立命之根,扶助坎中陽氣是扶陽的關鍵。

中醫火神派創始人鄭欽安的嫡傳弟子、四川名醫盧鑄之孫、國內中醫界扶陽學派的領軍人物、現代扶陽學派代表盧崇漢教授繼承了坎中一陽為人身立命之根的觀點,強調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疾病的發生均由坎中一陽受損而致,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

盧崇漢還提出「生命以火立極 」,唐農教授認為 「生命以火立極 」既強調陽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更說明陽氣在人體陰陽交感氣化中處於立極之位,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條件。

《素問·上古天真論 》指出女子七七(49歲)、男子七八(56歲)以後即出現肝腎不足的徵象,而此不足歸根結底乃坎中一陽之不足,所以唐農教授認為陽虛病機貫穿於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病程始終,治療應從扶助坎中陽氣著手。

唐農教授首創 「內陽外陰 」本體結構理論認識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

唐農教授基於《周易》中泰卦和否卦的認識,經多年研究,提出人體陰陽「內陽外陰」的本體結構理論,認為陰陽最原始的相對位置是「內陽外陰」,即陽在內,陰在外,指的是陰陽的本位;而陽在外,陰在內指的是陰陽的功能和後天的走向。

人體生命活動是由陰陽二氣的交感氣化完成的,陰陽只有在「內陽外陰」的結構中各自保持在本位上才能保證陰平陽秘,從而實現疾病的自愈。

《素問·六微旨大論》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

說明只有在本位上的陰氣或者陽氣才是正氣,否則即是邪氣。

唐農教授指出老年人多素體陽虛,加之熬夜、嗜食生冷寒涼等不良生活習慣,使陽氣受損更重,故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經久不愈。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 ,煩勞則張 。」

陽氣不斷耗傷 ,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體內陰寒過盛,迫使陽氣浮越於外,不能回歸本位,形成「內陰外陽」的陰陽結構,臨床表現為「上熱下寒,里寒外熱」,故治療當收斂在外的浮陽,溫煦在里的陰寒,迎陽歸舍,使異常的「內陰外陽」結構回歸到「內陽外陰」,守住坎中一陽,促進疾病恢復。

今天就先解讀到這裡,明天我們接著解讀唐農教授基於內陽外陰的扶陽思想來次第治療老年口腔潰瘍的經方。歡迎關注閱讀轉發。

本文參考文獻(侵刪):2019年第7期《山東中醫雜誌》覃綠星等文章《唐農運用扶陽法治療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經驗》。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假如笑口常開研習社頭條圈子,@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尋求答案,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己度人

有緣人可以打賞

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得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歡迎加入「笑口常開研習社」頭條圈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