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的第一原則是什麼

針灸推拿余醫生 發佈 2020-06-25T01:57:02+00:00

然而,這一重要的針灸治療原則,在筆者主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之前,卻沒有被納入針灸治療原則之中。

《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旨在言明治神守氣是針灸治病的基本原則。然而,這一重要的針灸治療原則,在筆者主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第1、2版)之前,卻沒有被納入針灸治療原則之中。


(一)治神

所謂治神,一是在針灸施治前後注重調治患者的精神狀態;二是在針灸操作過程中,醫者專一其神,意守神氣;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傳。可見治神貫穿於針灸治病的全過程之中。

《靈樞·官能》說:"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徐語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也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提示我們在施行針灸治療之前,醫者必須把針灸療法的有關事宜告訴患者,使之對針灸治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以便穩定情緒,消除緊張心理,這對於初診和精神緊張的患者尤為重要。

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人體會發生一些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障礙等一系列病理現象。與此同時,人體內的抗病機制也會調動起來,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以與病邪做鬥爭,這種現象在《黃帝內經》中稱為"正邪共會",現代中醫學則稱之為"正邪交爭"。《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指出,"神客在門"。"神"指正氣,也就是抗禦疾病的因素;"客"是邪氣,亦即各種致病因素。如果抗禦疾病的因素能充分動員起來,就能拒病邪於機體之外。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針灸具有"治神"的作用,就是通過治理神氣,調動和加強抗禦疾病的積極因素,從而消除導致疾病的消極因素。

古人十分注重針灸醫生的服務態度,因為醫者在為患者做針灸治療的過程中的態度,既影響到患者的心理活動,同樣也會影響到醫者自身操作的準確性。在與患者的接觸中,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和表情也都相當重要,好的服務態度才能營造治療室良好的氣氛,取得患者的信賴和配合,醫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和聲望也會逐漸提高。

《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靈樞·終始》說:"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金元·竇漢卿《針經指南·標幽賦》亦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之,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對於個別精神高度緊張、情緒波動不定及大驚大恐、大悲之人,應暫時避免針刺,以防神氣散亡,造成不良後果。而對於一些患疑難病證、慢性痼疾或以情志精神因素致病者,還應在針灸治療期間多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機體狀態、精神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和作用。鼓勵他們樹立並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各方面的功能鍛鍊,促使疾病的好轉和身體康復。正如宋·趙佶《聖濟經·知極守一章》中所云:"治病之道,必觀其態,必問其情,以察存亡得失之意。其為治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蓋以神受則意誠,意誠則功效倍故也。"


(二)守氣

針灸療法所言之氣,主要指經氣。經氣即經絡之氣,也稱真氣",是經絡系統的運動形式及其功能的總稱。《靈樞·刺節真邪》說:"用針之類,在於調氣。"經氣的虛實是臟腑、經絡功能盛衰的標誌。針灸治病十分注重調節經氣的虛實,也就是通過調經氣發揮對臟腑、經絡的調節作用。經氣在針灸療法中的體現有得氣、氣行、氣至病所等形式。而得氣的快慢、氣行的長短、氣至病所的效應,常常又與患者的體質、對針刺的敏感度、取穴的準確性,以及針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強度及補瀉手法等因素密切相關。在這些眾多的因素中,醫者的治神守氣,患者的意守感傳往往對誘發經氣、加速氣至、促進氣行和氣至病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粗守形,上守神。"守神也即守氣,守氣的過程也含有治神的內容,守氣必先治神。清·吳謙《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說:"凡下針,要患者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也如之。"可見,治神絕非只是醫者治患者之神,醫者自身也有一個治神、正神的問題。《素問·診要經終論》早有"刺針必肅"之古訓,醫者在患者面前要莊重、嚴肅,不可輕浮、失態。對待患者要和藹、親切,如待貴人,切忌冷漠粗暴、以貌取人。在針灸施術的整個過程中,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取穴認真、準確,操作細心、謹慎。不可粗心大意,馬虎從事。特別是在行針過程中要專心致志,做到"神在秋毫,意屬病者"(《靈樞·九針十二原》),"必一其神,令志在針"(《靈樞·終始》)。認真體驗針下的感覺,仔細觀察患者的神色和表情,耐心詢問患者的主觀感覺,既察言又觀色。如氣不至,則可恰當運用切、捫、循、按等行氣輔助手法,或巧妙配合語言暗示,以誘發經氣的出現。一旦針下氣至,就要"密意守氣",做到"經氣已至,慎守勿失……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素問·寶命全形論》)。

從患者言,針前安定情緒,消除緊張心理,愉快接受針灸治療,能為守氣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針灸施治過程中,患者也應平心靜氣,放鬆肌肉,全神貫注,意守病所。如能在醫者進針、行針過程中配合做呼吸運動,其意守感傳的效果會更好。西晉·陳壽《三國志·方技傳》中記載的名醫華佗在為人針灸治病時:"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瘥。"這裡面就寓意著治神守氣的科學道理。


綜上所述,治神與守氣是充分調動醫者、患者兩方面積極性的關鍵措施。醫者端正醫療作風,認真操作,潛心盡意,正神守氣;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配合治療,安神定志,意守感傳。既體現了醫者的良好醫德,又貫穿了"心理治療"於其中。所以能更好地發揮針灸療法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有效地防止針灸異常現象和意外事故的發生。

以上節選自王啟才教授的《針灸解惑》一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