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療法正在「殺死」腫瘤患者,一文get你的抗癌食譜

找藥寶典 發佈 2020-06-24T07:36:30+00:00

而我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於歐美等國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忽視了一種「療法」——營養治療,美國住院腫瘤患者78%能受益於這種療法,我國只有29%,在這29%的患者中,還有一半以上是不規範的。

1個月前,身患癌症的蘇大爺在兒女攙扶著他到科室,準備第4個周期的術後輔助化療,他瘦骨嶙峋,形如枯槁。

蘇大爺的老伴告訴醫生,蘇大爺從網上知道了「飢餓療法」。於是在家不吃不喝,要「餓死腫瘤」。

江湖上,關於腫瘤的傳言很多,有一種叫「飢餓療法」的謠言在坊間廣為流傳。許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都紛紛加入「飢餓」隊伍。「飢餓療法」,乍一聽,感覺有道理,不吃不喝,不給腫瘤細胞生長的機會。但細思極恐,腫瘤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他們異常地快速分裂、生長,並可以利用機體的營養。不吃不喝,用不了多久,也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查房時,醫生髮現修練「飢餓」神功的不止蘇大爺一個人,還有好多人。於是,醫生站出來闢謠了……

據統計,我國三分之一的腫瘤發生於營養不良有關;三分之一的腫瘤患者會發生營養不良;三分之一的腫瘤患者因營養不良疾病惡化。我國住院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更是高達67%。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提高生存率是治療的重要目的。而我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於歐美等國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忽視了一種「療法」——營養治療,美國住院腫瘤患者78%能受益於這種療法,我國只有29%,在這29%的患者中,還有一半以上是不規範的。

1 腫瘤伴發營養不良遠比你想像的多

據統計,約35%的結腸癌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約40%的肺癌患者出現了營養不良;約45%的頭頸部腫瘤患者出現了營養不良;約49%的上消化道腫瘤患者中出現了營養不良;約80%的胰腺癌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根據腫瘤生長的位置、分期及治療方法有30%~ 80%的思者出現了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

在化療前每兩個患者就有一個出現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可能演變成惡病質。

2 營養不良對癌症患者的影響

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身體功能受損;術後併發症風險增加;生存時間縮短;延長住院時間;生活質量下降;對惡性腫瘤的耐受性差。

其中,營養不良也是上文提到的惡質病的誘因之一。

惡病質(cachexia)又叫惡液質,是以持續性骨骼肌丟失( 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組織丟失)為特徵,不能被常規營養支持完全緩解,逐步導致功能損傷的多因素綜合徵。

其中骨骼肌丟失是惡病質的核心表現,蛋白( 特別是肌肉蛋白)過度分解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

臨床表現主要有食慾減退、厭食、飽脹感、體重下降、肌肉萎縮、乏力、貧血、水腫、低蛋白血症等,多由癌症或其他嚴重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衰、慢性腎衰、肝功能不全、愛滋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在癌症患者中,通常以胰腺癌、胃腸道癌、結腸癌和肺癌多見。

3 腫瘤患者做好8點,改善營養狀況

做好腫瘤患者的營養治療勢在必行,改善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要做好以下八點。

1 維持健康體重

超重或肥胖腫瘤患者預後較體重正常患者差,原因是其腫瘤控制更困難、腫瘤風險升高,並存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增加。

而體重漸進性下降或非主觀努力(如節食,減肥,運動)的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進展的重要提示,體重下降的腫瘤患者預後較差。

2 適度節制飲食

限制熱量,可以減輕氧化損傷、增加細胞凋亡和影響代謝酶功能等多種機制影響機體,使血糖下降、胰島素水平降低,同時增強自我吞噬能力和某些DNA修復過程。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限制熱量可以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期。

3 辯證看待脂肪

研究顯示,脂肪占飲食能量

目前推薦:脂肪應占飲食中能量的20%-35%,飽和脂肪酸

4 選擇合適的蛋白質

研究發現,紅肉可以增加多種腫瘤的發病率,而白肉沒有。

因此,要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動物肉類含優質蛋白質,優於植物蛋白質,我們不應該不吃肉。建議改吃白肉,每周推薦白肉2-4次,每次50-100g(1-2兩)。腫瘤患者原則上應該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每天推薦至少1-2個雞蛋,膽固醇升高的患者第2個雞蛋可以去掉蛋黃。

5 增加穀物攝入

全穀物包括(大,小,黑,燕)麥、(大,黃)米、玉米、高粱、黍等。它們含豐富纖維,微量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如多酚、萜烯(木素)、木質素等。植物化學物在實驗室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生成作用,它們或單獨阻止腫瘤的發生,更可能是聯合作用。

由於全穀物的微量營養素在加工過程中會遭到嚴重破壞,如粗糧中維生素E在精加工過程中會減少92%,所以穀物不宜精加工,提倡食不厭粗,糧不厭雜。純素食不利於腫瘤患者,提倡葷素搭配;日常生活中,素食與葷食的比例建議維持在70%:30%~80%:20%。

6 增加果蔬攝入

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對正常人群具有良好的腫瘤預防作用,對腫瘤患者則可減少並存病如心血管疾病,進而延長生存時間。

美國癌症學院推薦每日5份果蔬。(一份蔬菜相當於100g蔬菜、半杯100%的蔬菜汁;一份水果相當於一個自然計量單位水果如一隻蘋果,一根香蕉,一個橘子等或半杯100%果汁)

十字花科蔬菜、姜、綠茶、草莓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腫瘤生化特性。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白菜類: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紅菜薹等;甘藍類:椰菜、椰菜花、芥藍、青花菜、球莖甘藍等;芥菜類:葉芥菜、莖芥菜(頭菜)、根芥菜(大頭菜)、榨菜等;蘿蔔類;水生蔬菜類。深綠色及黃色果蔬植物化學物含量最為豐富。

7 注意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細菌污染是腫瘤患者的第一食品安全要求。在放療、化療引起的醫源性免疫抑制期間尤為重要。患者本人及食品加工人員包括家庭成員均必須遵守食品安全準則,以降低食品源性疾病風險。

此外,還要以合理的溫度進食,避免高溫熱食,防止消化道黏膜的燙傷;食品加工方式推薦微波爐及氣蒸,不推薦水煮,燒烤,煎及炒,因為水煮會破壞大量水溶性營養素,高溫烤,煎及炒會產生苯並芘等大量有害或致癌化學物質。

8 專業營養治療

腫瘤患者由於任何原因,導致攝食量下降,不能維持正常營養需求及健康體重時,必須接受專業的營養支持,包括口服營養補充及腸外營養支持。

4 營養不良的規範治療

NRS2002總分為7分,若患者總得分≥3分,則需要進行營養支持。

營養不良的規範治療應該遵循五階梯治療原則:首先選擇營養教育,然後依次向上晉級選擇口服營養補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全腸內營養(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部分腸外營養(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全腸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指南推薦,腫瘤患者實施人工營養應首選腸內營養;當腸內營養無法實施或不能滿足機體的營養需求或希望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時,則給予腸外營養。

5 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的營養支持

腫瘤患者放化療期間總體的飲食原則如下:

高熱量:避免營養不良,滿足腫瘤患者增高的代謝需要;

高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物質基礎,組織再生、癒合及修復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入量;

適宜脂肪:需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

高維生素及礦物質:適當補充高維生素和礦物質。

此外,營養治療應早期使用,發揮其最大效果。

對於需要化療的患者,飲食營養建議也需要額外注意:

1.化療前營養準備

化療前1-2周開始進行營養準備,對於進食不足,消化功能差的或已有營養不良者,給予口服或管飼全營養型腸內營養劑(FSMP);

2.化療間隙期

加強營養,基於富含營養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以促進機體的恢復;

3.出院期間

患者在醫院時有醫生和營養師關注患者的營養問題,出院後無法得到營養方面的專業指導,由此看來在家裡,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並不低於住院患者,甚至可能更高,因此營養支持對出院腫瘤患者同樣十分重要。

通過醫生的講解與指導,身患癌症的蘇大爺順利完成治療,神清氣爽、笑臉盈盈地出院了……也希望患者朋友們,在與腫瘤對抗的同時,注重營養治療,都能獲得一個好的預後。

聲明:本資料中涉及的信息僅供參考,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或指導。

審批號:CN-56464 本文版權歸找藥寶典所有,任何個人或機構轉載需獲得找藥寶典授權,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標註來源「找藥寶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