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自治區疾控中心專家就廣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接受媒體採訪

廣西疾控 發佈 2020-06-20T07:30:43+00:00

根據廣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5月份起,廣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明顯增加。答:今年以來,我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我區報告毒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

根據廣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5月份起,廣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明顯增加。近期,南寧、恭城、興安、臨桂、全州、鐘山等地相繼發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9日下午,廣西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所蔣玉艷所長接受媒體採訪,就公眾關注的野生蘑菇中毒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01 問:今年監測情況如何?

答:今年以來,我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我區報告毒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數增加了3倍,發病人數增加了4倍。全區大部分地區均有報告,發生較多的地區如桂林、河池、梧州、賀州等植被比較豐富的山區。毒蘑菇中毒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廣西從3月份開始,5-6月份是發病高峰,持續到9月份左右。發生主要場所是家庭。中毒原因是誤食有毒蘑菇。

02 問:為什麼毒蘑菇中毒事件頻發?原因是什麼?

答:1.季節因素:高溫多雨的季節,野生蘑菇生長旺盛。

2.飲食習慣:老百姓對野生蘑菇的喜愛。

3.認知程度:老百姓缺乏對毒蘑菇識別的基本知識和鑑別能力。

4.疫情影響:外出務工人員減少,採食行為增加。

03 問:怎樣鑑別有毒的蘑菇?如何避免誤食?

答:我國野生蘑菇資源非常豐富,已知蘑菇種類估計在4000種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400多種。毒蘑菇的鑑別是非常困難的,許多民間鑑別方法並不科學。如有人說色彩鮮艷的蘑菇有毒,色彩不鮮艷的蘑菇無毒;有人說與銀器、大蒜、生薑等同煮變黑的蘑菇有毒;有人說生蟲的蘑菇無毒等等,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避免誤食的方法:

1.最好的預防中毒方法是:不採不食,不買不賣野生蘑菇。

2.不認識的蘑菇不要吃。

3.吃蘑菇不要同時飲酒。

4.最好不要吃雜菌。

5.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儘量不吃!

04 問:誤食有毒的蘑菇怎樣急救?

答:1.催吐: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儘快催吐。可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根部引起嘔吐,可反覆多次,儘量把胃內容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物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後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便鑑定種類,確定治療措施。

05 問:市場上有沒有這種毒蘑菇出售?是否了解,目前在毒蘑菇中毒的人中,是自采蘑菇還是購買的蘑菇?

答:目前中毒原因主要為誤食自采野生蘑菇,偶有路邊購買野生蘑菇引起中毒。今年報告有1起因購買路邊攤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

06 問:蘑菇中毒主要臨床表現是什麼?

答:1.胃腸炎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2小時發病,胃腸道症狀,預後良好。

2.神經精神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6小時發病,精神症狀、幻覺等,預後良好。

3.肝腎損害型:多在進食後數小時-30小時發病,有假愈期,死亡率高。

4.光敏性皮炎型:多在進食後24-48小時發病,皮膚紅腫或皰疹,日光照射後症狀加重,預後良好。

5.橫紋肌溶解型:多在進食後15分鐘-2小時發病,早期胃腸道症狀,6-12小時出現醬油色尿、肌肉酸痛、肢體無力等橫紋肌溶解症狀。可導致急性腎衰死亡。

來源:綜合辦公室、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所

編輯:健康教育與傳媒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