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男腹痛,轉入ICU三天死亡,家屬崩潰!年過30歲的你一定注意

李鴻政醫生 發佈 2020-06-18T16:58:11+00:00

但這兩個月來身體出現了問題,覺得鬧心,主要是右上腹疼痛,斷斷續續地痛,有時候痛得厲害些,有時候又沒啥事,在家自己配點草藥煲水喝,沒去醫院看。

62歲男性患者,叫老黃吧,剛退休,正準備享天倫之樂。

但這兩個月來身體出現了問題,覺得鬧心,主要是右上腹疼痛,斷斷續續地痛,有時候痛得厲害些,有時候又沒啥事,在家自己配點草藥煲水喝,沒去醫院看。

一個星期前,情況有些不妙,因為開始發燒了,最高體溫到38.4°C,以為感冒了,買了些感冒藥,吃藥能退燒,沒多久又燒起來。經不住老伴催促,只好到醫院看。

因為是在鄉村,不遠處就有衛生院。所以老黃直接奔衛生院去了。

醫生問了老黃許多問題,老黃都如實告知了,就是右上腹不舒服,悶痛,時好時壞,胃口也不是很好,有反酸、腹脹等,厭油膩,吃不得肥肉。

有噁心、嘔吐麼,醫生問。老黃說沒有。

那頭痛、頭暈、胸悶、胸痛等等有沒有?醫生再問。

都沒有,就是肚子不舒服。老黃有些不耐煩了,我一個肚子痛,扯那些幹啥。

醫生讓老黃躺下來,簡單做了個體格檢查,主要是肝膽方面的,因為老黃有右上腹痛、食慾不好、腹脹等,可能是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認真檢查了,肝臟好像有點大,而且墨菲征是陽性的。我們之前反覆講過了,墨菲征陽性意味著膽囊發炎。墨菲征怎麼做呢?看下圖:

如果膽囊有炎症,膽囊增大,那麼當病人深吸氣時,膽囊上移,如果這時候我們用力壓住膽囊位置,可能會讓膽囊觸碰到壁層腹膜,從而引起疼痛。這就是所謂的墨菲征。

其他檢查沒什麼了,全身沒有出血點、蜘蛛痣、肝掌(這些提示肝硬化),皮膚黏膜也沒有黃染。從體格檢查來看,患者應該是個膽囊炎。尤其是當醫生聽老黃說自己有十幾年的慢性膽囊炎病史時,醫生更加懷疑是急性膽囊炎了,膽囊炎發作時會有右上腹痛,還會有發熱,而且墨菲征也是陽性的。

做個腹部超聲波吧,同時抽個血,化驗血常規、肝腎功能、B肝兩對半等。醫生建議。

老黃都同意。既然來醫院了,檢查肯定是免不了的。

腹部超聲波看到有肝內低回聲,提示肝囊腫。膽囊壁增粗,但是沒看到膽囊、膽管結石。

抽血結果也出來了,血常規看到白細胞計數偏高一點,而B肝兩對半都是陰性的,證明老黃從來沒有感染過B肝,也沒有B肝。肝功能則看到轉氨酶偏高一些,ALT 110U/L,AST 80U/L。這些都符合膽囊炎的表現。

有了上述結果,醫生就更加傾向於膽囊炎、肝囊腫診斷。

診斷搞明白了,那就治療吧。

膽囊炎是感染引起的,細菌在膽管、膽囊興風作浪,引起腹痛、墨菲征陽性等,轉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有損傷,因為這些轉氨酶平時都是儲存在肝臟細胞內的,當肝臟細胞破壞時這些轉氨酶就會流出來,我們抽血化驗就能看到它們升高。

所以抗感染治療是必須的,醫生給用了抗生素。患者胃口不好,吃東西不多,所以也要適當補充些液體。由於患者有腹痛,醫生也用了些解除膽道痙攣的藥物,山莨菪鹼,能解痙止痛,是醫院常用藥物。患者轉氨酶升高,也用了一些保肝降酶藥物。

就這樣治療了一個星期。

然而效果並不好。

1個星期後,患者在病房發生精神錯亂了,說胡話,而且感覺整個人很欣快激動,吐詞不清。

醫生還是有經驗的,立即懷疑會不會是肝性腦病了。畢竟患者轉氨酶是升高的,肝臟是有損傷的,肝臟損傷到一定程度,肝功能障礙嚴重了,就可能導致體內代謝異常,要知道肝臟是人體的加工、代謝工廠,一旦肝功能障礙,人體很多代謝出來的有害物質是無法代謝排泄的,比如會出現氨中毒,各種有毒物質會影響神經系統,出現一系列腦功能障礙表現,比如性格改變、智力下降、行為異常、意識障礙等,這就是肝性腦病。

要進一步確認是不是肝性腦病,醫生選擇做一個很簡單的檢查。

那就是讓患者站立,伸出雙臂放平,如果腕關節上下震顫類似鳥翼撲動時,就是撲翼樣震顫。撲翼樣震顫,往往提示肝功能嚴重障礙導致的大腦神經病變。

醫生這回嚇壞了,本來情況還不錯的一個患者,治療一個星期,竟然越來越差,今天甚至還出現精神錯亂。即便家屬不鬧,醫生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了。

更何況,家屬已經質問起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用藥有問題?如果有什麼差錯,你們得負責。家屬已經撂下狠話了。

先不追責,我們先把原因搞清楚,好麼。領導出面解釋了。

趕緊抽血,重新化驗肝功能、腎功能,複查腹部超聲波等。院領導給管床醫生安排任務。

衛生院所有人都膽戰心驚,連檢驗科的人員都提心弔膽,這回大家惹事了。

結果出來了,轉氨酶比之前明顯升高了,超聲波提示有腹水,而且似乎看到肝內占位,這個東西跟之前一樣,但換了個人看的超聲波,他給的診斷是肝內占位,至於是什麼性質就不好說了,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肝囊腫?還是其他?不知道。建議上級醫院檢查。

這次的超聲波結果顯得異常謹慎了。

醫生決定,不管是什麼性質的肝占位。患者目前這個情況,真考慮肝性腦病了,而要診斷肝性腦病,需要藉助血氨檢查、腦電圖、頭顱CT/MRI等檢查,我們醫院並沒有開展這些項目,所以沒辦法確認。

但不確認肝性腦病,也要治療啊,總不能幹瞪眼。院領導說了。

於是按照肝性腦病原則給了些治療,包括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用了乳果糖、繼續抗感染治療等。為什麼用乳果糖呢?解釋一些,簡單來講,口服乳果糖到達結腸後會被分解為乳酸、乙酸等,這是酸性物質,能夠減少腸道細菌產氨,氨是鹼性的。乳果糖治療肝硬化、肝性腦病是療效確切的,衛生院這個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但一個危重症疾病的治療,遠沒有這麼簡單。

到了第二天,患者出血了吐血,還有黃疸,並且出現短暫昏迷。

這可嚇壞了大家,也包括醫生。

鮮血從患者口中湧出,家屬驚魂失色,趕緊呼喚醫生救命。醫生過來後,也沒有很好的止血辦法,只能用些止血藥,別的手段沒了。為什麼會吐血呢,究竟是嘔血(消化道出血)、還是咯血(呼吸道出血),沒人知道。大家估計是消化道出血,因為似乎吐出來的血液裡面有些食物殘渣。

醫生忙前忙活,幾波人出出入入搶救室,所有院領導都回來了。

家屬這時候問,能不能往上級醫院轉?

醫生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聯繫上級醫院,說有危重病人,要轉過去。然後把大致情況告知了對方。

到了上級醫院時,已經是接近凌晨了。

這裡的醫生接診病人後,迅速收入了ICU。一邊用止血藥,一邊請胃鏡過來判斷止血,一邊抽血化驗。沒有人敢拖沓。

抽血結果又出來了,轉氨酶更高了,將近1000U/L,終於可以查血氨了,血氨110μmol/L,這個值很高了,醫生說要高度懷疑肝性腦病,或者說,患者就是肝性腦病。

問題是,患者為什麼會發生肝性腦病呢?

最常見的原因是患者有肝硬化,或者肝癌。所以甲胎蛋白也查了,衛生院沒有得查,一來到上級醫院,就給查了,之前應該查卻沒查的一次性都給查了。甲胎蛋白356ng/ml,這個數值超出正常範圍了,但不算太高。


一般認為甲胎蛋白超過400以上,就要警惕肝癌可能了。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代表就是肝癌,大家要知道。肝癌細胞會分泌甲胎蛋白,其他一些生殖系統腫瘤細胞也會分泌甲胎蛋白,就連慢性肝炎的肝細胞也可能分泌甲胎蛋白,所以不能把甲胎蛋白升高等同於肝癌。上級醫院的醫生當然知道這點。

但甲胎蛋白還是有很大意義的,必須要警惕肝癌啊。醫生說。

馬上再做一個超聲波,本來可以直接做CT的,但是超聲波太方便了,而且無創、快捷、方便,還是選擇做了。超聲波看到腹腔大量腹水,肝內占位。

糟糕了,腹水比之前更多了,要麼是肝硬化導致的腹水,要麼可能是肝癌破裂導致的出血。最可能還是腹水,因為患者的血紅蛋白沒有下降,不像出血。患者也沒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再說,如果真的是有肝癌,並且肝癌破裂的話,超聲波應該看得出來的。

為了進一步看清楚這個肝內占位是什麼,病人被轉運過去做了CT。

一開始衛生院的超聲波認為是個肝囊腫。後來病情進展後,複查超聲波認為是個肝內占位(不一定就是肝囊腫,可能是別的,比如肝癌)。

患者又似乎不像肝癌,為什麼呢。因為患者B肝兩對半都是正常的,沒有B肝。要知道,中國多數肝癌患者都是B肝進展來的。沒有B肝單獨有肝癌的病人不是太多的。而且甲胎蛋白不算太高,不大支持肝癌。

但患者短期內病情進展迅速,即便不是肝癌,也可能有嚴重的肝硬化,否則不會有嘔血、腹水、肝功能持續轉差這樣的表現。

為了明確診斷,腹部CT是必須做的了。

終於,CT發現肝內實質性占位,考慮原發性肝癌,並且,有肺轉移了。

家屬對這個診斷不大能接受。我父親只是肚子不舒服,在衛生院治療了一個星期,怎麼就治出了肝癌呢?而且,如果是肝癌,為什麼現在才發現呢。這是不是耽誤了治療?

衛生院確實理虧。因為他們沒有CT機子,也監測不了血氨,也檢測不了甲胎蛋白,凡是跟肝癌沾邊的化驗,他們都做不了。還當做膽囊炎來治療,耽誤了時間。患者或許同時也有膽囊炎,但膽囊炎並不是主要的矛盾。

我父親一定是肝癌了嗎?不會有錯了嗎?家屬質疑。

按理來說CT就能做出肝癌的診斷了,很多癌症都是需要病理檢查才能明確的。但是肝癌有點特殊,CT就能基本做出診斷,因為典型的肝癌CT表現太特殊了。再加上,你如果給肝癌做病理檢查,那就要肝穿刺,肝穿刺是有創傷的,而且可能在穿刺的過程當中導致肝癌局部轉移,一般情況就不做肝穿刺了。

但現在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生還是選擇做肝穿刺。

一切準備就緒,患者經過輸血、抗休克、減少氨吸收、止血等等治療後,血壓也稍微穩定了,於是就進行了肝穿刺檢查。結果肝穿刺的病理檢查提示為膽管細胞癌。

對,你沒看錯,不是肝細胞癌,是膽管細胞癌。

膽管細胞癌?是肝癌麼?家屬問。

也是。肝臟裡面除了有肝細胞,還會有膽管細胞。肝細胞負責解毒、代謝等功能,而膽管細胞負責運輸膽汁等。打個比方,肝臟就好比機場,肝細胞是主角,是各種飛機,而膽管細胞是擺渡車,專門接送客人。不管是飛機出問題,還是擺渡車出問題,都可以認為是機場出了問題。所以,他們都屬於肝癌。只不過通常肝細胞癌是最多見的,占90%,而膽管細胞癌只占10%左右,我們平時所說的肝癌,也多數指的是肝細胞癌,事實上,還有這個容易被忽略的膽管細胞癌。

膽管細胞癌經常發生在普通肝臟上,而不是由B肝或者C肝進展而來,所以容易讓人放鬆警惕。大家以為沒有B肝就不會肝癌,大錯特錯了。

甲胎蛋白呢?沒有顯著升高就不是肝癌了嗎?也不是,研究表明只有70%的肝癌患者會有明顯甲胎蛋白升高。

經過醫生的解釋,家屬算是有些理解了。

患者後來又發生了大嘔血,肝昏迷又加重了,經過ICU、消化內科的協力合作,仍然不能更改患者的進程,無奈,在住入ICU第3天就死亡了。

家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回頭找了衛生院。

賠錢。

你們耽誤了治療,而且,如果不是我們家屬自己提出,你們都沒有往上面轉的意思。這不是草菅人命嗎。

家屬這個指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必須承認這點。這麼個「燙手山芋」,衛生院竟然沒有第一時間聯繫上級醫院,這的確是說不過去。但是,說道草菅人命又誇張了,畢竟衛生院也是一直在盡力,而且即便沒有明確診斷肝性腦病、肝癌,他們的處理也不能說走錯了方向,畢竟後來都是按照肝性腦病在處理了。

但無論怎麼說,都是耽誤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如果患者能在一個星期前診斷肝癌、肝硬化,會不會能夠避免肝性腦病、嘔血的發生呢?

這是有可能的。

但也不是說就能起死回生了。因為患者已經有肝癌晚期了,已經有肺轉移了。這個預後肯定不會好的了。但不管怎麼說,衛生院都有責任。所以判定賠償了8萬元。

只要你一天還在做醫生,你每天都在走鋼絲。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燙手山芋就會落在自己手上。我們治療的目標絕對不是躲避這個燙手的山芋,而是想辦法如何避免這個山芋變燙。當然,如果能讓這個山芋重新生根發芽,那就再好不過了。

吸取教訓吧。數據顯示,超過30歲,各種癌症的發病率就會升高了,還是要注意,留個心眼,每年常規體檢必不可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