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書法第一高手,他真正吃透了「二王」,這字全是魏晉風流

三餘書社 發佈 2020-06-17T03:38:36+00:00

在書法界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出自《易經》,就是: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取法乎下,僅得乎次。意思是說,學習書法要跟高明的人學習,你就算再不濟,也不至於太差。所以在書法的取法之上,要選擇最優秀的作品。

在書法界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出自《易經》,就是: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取法乎下,僅得乎次。

意思是說,學習書法要跟高明的人學習,你就算再不濟,也不至於太差。所以在書法的取法之上,要選擇最優秀的作品。

從書法上講,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但是《蘭亭序》是不可學的,首先此作乃是摹本,原帖神韻已盡失,尚不如「定武本」,並且此作的筆法和結構技巧,在你今後的創作當中基本用不上,所以學之意義不大。

學「二王」的作品,當從「二王」的手札和閣帖以及《集王聖教序》入手,但是我們看當代人學習「二王」的何其眾也?但是能真正寫出來的也就寥寥數人而已,比如,陳忠康、劉京聞、張旭光等人。

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是客觀原因,「二王」的作品均為後人摹本,縱然摹得極為逼俏,但終歸不是原跡,氣息已失,此外,「二王」的作品太少,這種少是不能構成規律的少,學習者很難從中找到線索,所以數十年的臨池,很可能徒勞無功。

其二是主觀原因,當代人由於學養的缺失,對於「二王」帖學的領悟不夠,我們看當年書壇的一些所謂的「大家」,他們基本上是沒有「幼功」的,跟相聲界一樣,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很好的底蘊,導致了對於「二王」一脈書法的領會不足。

那麼當代人應該如何學習「二王」呢?

結構一些學「二王」成功者的墨跡去學習,我們今天推薦白蕉!

如果說,從近300年中選出一個人,能最好的繼承「二王」衣缽的話,此人一定是白蕉。

白蕉被沙孟海先生評為「三百年來,能為此者寥寥數人」。

白蕉對於「二王」的領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有著極好的家學,在幼年的時候受到了東西方教育的洗禮,思維極為開闊,對於藝術的理解也高出眾人甚多。他沒有拜過老師,但是他平生交遊均是那個時代的大師。

像齊白石、黃賓虹這些大師,像鄧散木、潘伯鷹、馬公愚、沈尹默,這些不如他的人,像謝無量、于右任這些同樣深入晉人堂奧的人,都跟他是至交好友。

在書法界,你的朋友圈基本決定了你的書法水準,歷代書法名家也均是如此,東晉的「王謝家族」,唐初的「四大家」,「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均是如此。

當然,除此之外,白蕉的成功跟他的做人有關係,如果一個人囂張跋扈、小肚雞腸,他是不可能寫出魏晉風流的,而白蕉始終保持了散淡虛和的處世之風,不論外界環境多麼惡劣,被打為「右派」也好,罹難於那十年也好,他的心始終是活潑的,並且白蕉還能將自己對於禪宗的穎悟,融入在書法當中,更增其境界。

白蕉最著名的傳世作品乃是《蘭題雜存》。

這件《蘭題雜存》乃是白蕉的數首自作詩,通篇充盈著晉人瀟洒意趣,無一字不合古法,無一筆沒有出處,章法氣息全是「二王」的晉人遺脈,他是真正將晉人學到骨子的人。

當你學習「二王」沒有眉目的時候,去學學白蕉的字,對於會大有裨益。

如今,我們將白蕉的這卷行草書《蘭題雜存》進行超高清的掃描,還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狀態。

欲購此行草長卷《蘭題雜存》,請點擊下面惠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