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十年有成「馬偕二號」抗癌作用更廣

欣新聞 發佈 2012-11-15T15:17:41+00:00

圖說: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喜歡從生活中找尋抗癌成份,從牛樟芝萃取的「馬偕二號」可對抗許多癌症。(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馬偕醫院繼兩年前發表從牛樟芝中萃取具有抗胰臟癌及白血病的活性化合物「馬偕一號」之後,今(

圖說: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喜歡從生活中找尋抗癌成份,從牛樟芝萃取的「馬偕二號」可對抗許多癌症。(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繼兩年前發表從牛樟芝中萃取具有抗胰臟癌及白血病的活性化合物「馬偕一號」之後,今(15)日在該院「創新育成中心」成立十週年慶時發表了全新的「馬偕二號」,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表示,馬偕二號也是從牛樟芝中萃取,不過他提醒,這些有效抗癌成份在牛樟芝裡面非常微量,無法從一般的牛樟芝中得到效果。


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馬偕創新育成中心是國內第一個以培育生物醫療科技產業的醫學中心,成立十年來,鼓勵及協助醫護人員創新及研發,並取得專利,使醫護人員在臨床醫護服務以外,還能從實際需求發現及發明更多好主意,目前累積專利申請及取得的數量已超過百件。


截至民國100年底為止,創新育成中心共累積63家輔導廠商,其中31家已順利完成輔導,十年來共有42件產學合作,其中24件已獲得專利。陳裕仁說,目前創新育成中心經手的專利申請,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材、醫療軟體系統以及照護等類別為主,而專利申請國籍則依發明性質,從中華民國、中國大陸、美國、西班牙、德國及日本等國皆有申請經驗。


而本身也喜歡鑽研各種創新研究的陳裕仁表示,因為目前許多癌症整體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為了兼具療效及安全性,他研究的材料從牛樟芝、稻米,甚至是國人很愛吃的日本料理的沾料「哇沙比」─山葵,也都先後發現具有抗癌的成分,並且刊登在國際期刊上。


在今天發表的馬偕二號也是從牛樟芝中萃取,有別於馬偕一號的另一種活性化合物,陳裕仁說,馬偕一號主要的功效是在抗胰臟癌及白血病方面,新的馬偕二號的效用更廣,無論在胰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肝癌、食道癌及子宮頸癌…等,都具有療效,尤其對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高達99.6%的生長抑制作用。


他們也以馬偕一號及馬偕二號進行小鼠動物實驗,證實馬偕二號的效用更廣且更好,同時使用馬偕二號的小鼠無論在體重或是白血球等生化反應上,都沒有不良作用,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活體外毒理學(Toxicology in Vitro)期刊,以及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並且在中華民國及美國申請專利中。


不過目前也只在動物實驗上,陳裕仁說,要進入人體實驗及量產上,至少也要三年以上的時間。另外,他也提醒,目前很多人都深信牛樟芝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患者都花大錢購買各種標榜牛樟芝的產品,但事實上牛樟芝並非對所有癌都有效果,目前他們的研究就顯示,在肺癌及卵巢癌就沒有療效,同時這些有效抗癌成份在牛樟芝裡的劑量非常微量,恐怕吃了幾公斤都不見得有達到效用,民眾購買時要慎重考慮。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87976&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