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福音 不裝框架病患少痛

欣新聞 發佈 2012-12-21T11:13:58+00:00

圖說:三總引進無框式立體定位,巴金森氏症植入腦電極不裝框,病患少痛!(三總神經外科部醫師陳元皓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台灣某大富豪走路時面無表情,身體向前微傾,步伐小又很緩慢,被許多媒體猜測,疑似罹患巴金森氏症。三軍總醫院神經

圖說:三總引進無框式立體定位,巴金森氏症植入腦電極不裝框,病患少痛!(三總神經外科部醫師陳元皓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台灣某大富豪走路時面無表情,身體向前微傾,步伐小又很緩慢,被許多媒體猜測,疑似罹患巴金森氏症。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治醫師陳元皓20日指出,麻木及行動緩慢,是巴金森氏症後期的症狀,由於人體對治療的藥物有耐受性,因此藥物療效有限,許多患者也只好受苦。


陳元皓表示,巴金森氏症為動作障礙疾病,主要是大腦中輔助性運動皮質傳送訊息到基底核、視丘、再回到皮質的迴路損傷或退化,造成迴路發生錯誤而引起的動作障礙,主要是以動作遲緩為主要症狀。


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除了會有面無表情、身體向前微傾、步伐小、行走緩慢、雙手僵直伴隨四肢顫抖等,而隨著大腦退後嚴重度從最輕微的第一期單側肢體症狀,到最嚴重的第五期,可能會出現無法行走,完全臥床。連吞嚥、咳痰、翻身皆相當困難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初期主要治療是藥物,目前多巴胺藥物對於初期患者的療效不錯,但隨著多巴胺神經持續死亡,患者服用多巴胺藥物會愈來愈多,藥效也愈來愈差,動作更加卡卡及緩慢。許多病患甚至會出現服藥過久的藥物副作用,包括幻覺、噁心、腸胃不適,甚至全身不自主的肢體舞蹈等。


陳元皓說,腦深部電極刺激術(簡稱DBS)將電極導線植入腦中丘腦下核,或是蒼白球內核,它可以調控刺激電流與頻率,來控制調節腦內病灶區不正常的電訊活動,對腦部特定腦核進行細微調控,達到控制動作障礙症狀,因此目前DBS,已成為治療巴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


三總的電極手術病患,原則上是同時植入兩側的視丘下核為主,一旦兩側同時通電,病患行動就會更方便,大幅改善日常生活品質,口服藥也能大幅減少。陳元皓說,原本這項手術需利用透過一個頭部框架來定位,再配合影像系統建立手術導引系統。


而現在則已經發展無框立體定位系統,不僅大幅提高精準度,同時也能避免框式頭架對病患所產生活動限制,及因頭架固定產生疼痛,對動作障礙病患提供一項福音。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20801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