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B肝病毒數量愈高 罹肝癌風險也愈高

欣新聞 發佈 2012-07-20T15:38:16+00:00

圖說:中央研究院今年2月發表「肝癌風險預測模式」,顯示B肝病毒數量是預測未來肝癌風險最重要因素。(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根據國內的調查顯示,肝癌病患中約有60%的人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30%為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顯示B肝帶原是肝癌發生主要的危險因子,而B肝帶原

圖說:中央研究院今年2月發表「肝癌風險預測模式」,顯示B肝病毒數量是預測未來肝癌風險最重要因素。(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根據國內的調查顯示,肝癌病患中約有60%的人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30%為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顯示B肝帶原是肝癌發生主要的危險因子,而B肝帶原者的追蹤監測與治療相對重要。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高嘉宏表示,由於肝臟發炎很少有明顯症狀,肝炎病毒帶原者往往不自知,導致肝臟反覆發炎纖維化(即硬化),若不予以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嚴重肝臟疾病,由肝炎進一步形成肝硬化、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變化三部曲」。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表示,B型肝炎病毒量愈高,就表示B肝病毒在人體肝臟內的複製能力愈強,罹患肝癌的機率就越高。中央研究院於今年2月發表「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將性別及年齡、肝功能指數(ALT(U/L))、e抗原(HBeAg)、病毒量HBV DNA level(copies/mL),共5項危險因子納入分析,比較各項累計分數與罹患肝癌風險關係,發現B型肝炎病毒量多寡是決定罹患肝癌風險高低的主要因素。


因此所有的帶原者應該立即到肝膽胃腸科就診,請醫師評估檢測項目及治療必要性,陳建仁提醒,檢查項目也要加驗病毒數量。高嘉宏表示,帶原者若能夠及早至肝膽胃腸科就診,接受定期檢查或治療,就能早期發現,並有效控制肝病惡化。


陳建仁則強調,台灣多年來付出龐大成本在照護肝相關疾病,顯示肝炎防治仍有努力空間,若民眾主動進行B肝、C肝篩檢確認帶原及病毒量,透過治療可望能大幅降低肝炎病毒對社會造成的疾病負擔。

 原文網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