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成立兒童腫瘤研究團隊 全力搶救兒癌

欣新聞 發佈 2013-06-11T15:10:49+00:00

圖說:臺北市醫學大學結合北醫、萬芳和雙和醫院各科專家成立兒童腫瘤研究團隊,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小豪才6歲,兩年前他還不太會表達感受,就常頭痛到自己去撞牆,甚至嘔吐,在一般診所看診,醫師不是說

圖說:臺北市醫學大學結合北醫、萬芳和雙和醫院各科專家成立兒童腫瘤研究團隊,為患者找到更好的治療。(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小豪才6歲,兩年前他還不太會表達感受,就常頭痛到自己去撞牆,甚至嘔吐,在一般診所看診,醫師不是說可能是病毒感染,就是說過敏,但阿公許壽銘感覺不對,以為是兩歲多時小豪撞到頭引起的,帶他到雙和醫院檢查,雖然醫師說腦出血不會那麼久才有症狀,但仍幫他安排檢查,沒想到卻照出腦瘤。


虔誠基督徒的許阿公除了不停感謝主以外,他說,當天是週六,但當晚雙和醫院就為小豪安排開刀引流腦積水,第二天週日彭汪嘉康院士就結合了小兒神經外科及內科醫師、放射科醫師和復健師等團隊治療,馬上幫小豪切除了惡性的星狀細胞腦瘤,後來醫療團隊又以口服化療藥控制殘存癌細胞,半年後再完整手術,現在小豪術後活動自如,現在還能到學校上學。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過如果看到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也受癌症所苦,真的讓人很心疼。15歲的小文是花樣年華的國中女生,但卻罹患復發性骨肉瘤,面臨是否要截肢的生命重大抉擇,經轉診臺北醫學大學兒童腫瘤科,適巧醫療團隊請來美國希望之城醫學中心小兒教授梅傑斯擔任顧問,親自為她規畫了一套特別療程,首先以高劑量抗癌藥「好克癌(Ifosfamide)」毒殺她頑固的骨肉瘤細胞,進行到第三次療程症狀明顯改善,現在繼續治療中,也保住了右腿。


梅傑斯教授表示,他看到日前衛生署統計報告顯示,癌症32年來名列十大死因榜首,在兒童方面高居第二大死因,台灣0到14歲每年約有500名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癌症,100人死於癌症,他認為,兒童還處在生命剛萌芽的階段,不應該就要面臨死亡的威脅,台灣兒童癌症的治療雖然持續進步,但是存活率仍較國外低5%到6%,尤其是除了白血病以外的固態腫瘤,仍有進步的空間。


北醫附醫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劉彥麟表示,兒童癌症平均約有七成的機率可以治癒,某些特定癌症的治癒率甚至高達九成,只要及早就醫,且不輕易放棄治療,大都有機會治癒。不過一旦疾病復發,情況就變得複雜許多,而包括神經母細胞瘤等固態瘤,也有三到五成很難治癒,需要採用多專科團隊照護的模式,為每位病患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治療策略,才有機會再次戰勝腫瘤。


因此,臺北醫學大學率先成立國內的一個臨床兒童腫瘤團隊,除了邀請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任職及擔任美國希望之城癌症醫學中心執行長的梅傑斯擔任客座教授,並召集北醫、萬芳及雙和三家醫院各醫療領域的醫師專家全力投入兒童癌症臨床研究。


劉彥麟表示,臨床醫療結合大學之學術單位的合作有別於一般醫療團隊的是,除了能進行個人化治療計畫外,也可同時結合學術上的研究於醫療,例如發現有研究報告認為某已經通過第一期臨床研究的新療法有助於某些難纏癌症,可以針對患者進行第二期臨床研究,另外,也可以在徵得患者首肯下,將現有難治的癌細胞收集起來做為研究,有助未來患者的治療。


北醫的兒童腫瘤研究團隊,預計在今年七月成立,劉彥麟提醒,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建議,兒童有臉色蒼白、出血、不明發燒、疼痛、腫塊、淋巴腫大、肝脾腫大、神經症狀、拍照時眼睛有異常反射光等,是兒童癌症的九大警徵,一定要留意。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02061&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