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後的耳朵會不會不對稱?小耳畸形手術中殘耳怎麼處理?

余文林整形博士 發佈 2021-09-29T11:09:51+00:00

小耳畸形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耳廓發育異常,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4/10000~5.18/10000。在小耳畸形的分類中,有一種類型叫耳垂型小耳畸形,主要表現為耳廓大部分結構無法分辨,只有一個明顯的耳垂。


小耳畸形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耳廓發育異常,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4/10000~5.18/10000。

在小耳畸形的分類中,有一種類型叫耳垂型小耳畸形,主要表現為耳廓大部分結構無法分辨,只有一個明顯的耳垂。大多數耳垂型小耳畸形患者的殘耳耳垂位置都與健側基本等高,但是有少數患者的殘耳耳垂位置明顯低於健側。

不少患者、患兒家屬在面診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疑惑和擔憂:殘耳位置比較低,矯正後的耳朵位置會不會偏低?兩隻耳朵會不會不對稱?

對於殘耳耳垂位置偏低的小耳畸形患者,手術上是怎麼做的呢?

如果採用傳統的順行耳垂轉位法,常常會產生雙側耳廓位置的高低差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耳位置不等高、不對稱。因此我們會採用耳垂逆行轉位法

手術操作是將殘耳上部為蒂逆行旋轉形成新的耳垂,將耳垂皮瓣向後、向上逆轉位,將殘耳上部為蒂,耳垂皮瓣與移植皮瓣或擴張皮瓣對位縫合,切取殘耳的創面直接縫合。

手術前,我們還是要先跟患者確定好小耳畸形矯正手術的方法。如果患者傾向於直埋法,則耳垂逆行轉位法在一期手術進行;如果患者選擇擴張器法,則在二期手術進行此操作。

術後殘耳耳垂血運良好,修復後的耳朵外形飽滿,耳垂位置與健側耳垂對稱。耳垂逆行轉位法可以有效矯正再造耳垂位置,使再造耳與健側耳位置基本對稱,形成良好的耳垂形態。

圖片來源於知網

不過,這種手術術式也存在局限,那就是需要在耳垂下方增加切口,這樣便會在耳下留下一道疤痕,不易被患者接受。好在大多數病例殘耳耳垂位置與健側基本等高,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

很多人不了解小耳的殘耳會怎麼處理,不管是對我們還是對患者而言,每一個殘耳組織都是珍貴的。

對於耳垂型的小耳畸形,殘耳下部組織常用來再造成為耳垂,耳垂皮膚軟組織飽滿,耳廓輪廓生動,再造耳垂與耳廓銜接自然;有多餘的軟骨的話,也會將其切碎填充在耳部中,一定會每一個組織都物盡其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