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是太平天國的「干王」

觀史說 發佈 2021-09-28T20:40:46+00:00

胡適談到戊戌變法時,在《留學日記》中寫到:使戊戌政變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於富強矣。在胡適看來,戊戌變法的失敗讓中國繼續陷入積貧積弱的泥潭,如果戊戌變法的政策得到推行,不是僅維持103天,二十年後的中國會大不一樣。

胡適談到戊戌變法時,在《留學日記》中寫到:使戊戌政變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國於富強矣。在胡適看來,戊戌變法的失敗讓中國繼續陷入積貧積弱的泥潭,如果戊戌變法的政策得到推行,不是僅維持103天,二十年後的中國會大不一樣。

胡適的這種想法有些過於理想,當時國內國際形勢讓戊戌變法很難延續下去,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

如果將時間向前,從胡適寫下這句話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到甲午戰爭甚至甲午戰爭之前,可能也會有這種想法,不過你要可惜的不是戊戌變法,而是資政新篇——中國最早的比較完備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

在清政府的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後,列強的壓迫被清政府轉嫁到農民身上,農民的擔子更重了,再加上頻繁的天災,一些過不下去生活的老百姓開始反抗清政府的通知。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成立太平天國,清朝歷史上重要的一次農民起義開始了。

太平天國雖然在短短兩三年裡席捲全國十幾個省,但是在剛開始還是很困難的,在金田起義後不久的一次行動中,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在起義中被當地人抓住,最後,他逃了出來,逃到了香港。

香港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被割讓給英國,到這時候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了,在英國的治理下,這裡與晚清封建制度下的舊中國有著很大的差別,西方的制度在這裡有了雛形。

洪仁玕在香港,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各種先進思潮先進位度讓他大開眼界,在香港的幾年裡,他從一個落後的農民,變成了一個近代知識分子,透過香港這扇窗戶,看到了清政府之外的美好世界。洪仁玕對於資本主義,對於怎麼改造舊中國有了自己的認識。

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洪仁玕有著自己特殊途徑——太平天國。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順理成章的來到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找到了自己的髮小洪秀全。

洪仁玕來到太平天國時是1859年,此時太平天國已經經歷天京事變,幾大將領之間內鬥嚴重,洪秀全不信任外人導致無人可用,此時回到天京的洪仁玕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洪秀全任命洪仁玕為「干王」,管理朝政。

洪仁玕如此受重用,再加上自己剛從香港回來,又一番大抱負,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洪仁玕寫出了《資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相比與清政府僅在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中有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想法,洪仁玕的《資政新篇》領先很多。《資政新篇》經過洪秀全的批准,在太平天國裡面印發,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思想和綱領性文件。

《資政新篇》共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用人,要全面綜合考察官員,第二部分將習俗,革除社會陋習,廢止纏足等,第三部分將經濟,要學習西方的經濟制度,建立同樣的經濟制度,效仿西方,第四部分講的是法律,要建立合適的法律,法律是十分重要,關係到國家存亡的。

相比幾十年後清政府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中推行的綱領,《資政新篇》還是有其很強的先進性的。但是清政府都沒能實行的改革,在當時也很難由這個正在走下坡路的農民起義軍做好。《資政新篇》描述的制度相對於當時的中國還太過理想化,太平天國沒有能力甚至沒有精力將綱領做到、做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