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國產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有突破!

安徽六安裕安檢察 發佈 2020-05-22T10:31:49+00:00

北京大學團隊帶頭人謝曉亮稱,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在疫情暴發後,很多實驗室都在攻關疫苗,但由於疫苗給健康人注射,需要絕對安全,門檻高,研發周期長。

北京大學團隊帶頭人謝曉亮稱,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


當下全球科研正兵分兩路,瞄準疫苗和藥物兩大方向加速衝刺。藥物及疫苗研發進展此起彼伏,疫苗可能年底產生,但目前還未出現特效藥。


5月18日,北京大學及合作單位宣布科研抗疫重要進展,篩選出高活性中和抗體通過動物實驗,有望成為新冠肺炎強效藥。5月20日,這支高校科研團隊的帶頭人、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在其北京大學的辦公室接受了《環球時報》的專訪。


資料圖


謝曉亮團隊的研發成果已於5月17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北京大學表示「這是科學抗疫的一個重要階段性成果」。而取得這一成績謝曉亮團隊及其合作者用了不到三個月。


謝曉亮團隊的研發成果已於5月17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


謝曉亮表示,目前動物實驗結果非常理想,正在積極推進臨床實驗。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


北京大學領銜合作團隊在其18日的公告中稱,已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謝曉亮解釋道,「中和抗體的作用就是牢牢地結合到新冠病毒上,改變其功能,阻止病毒侵入細胞。」


在疫情暴發後,很多實驗室都在攻關疫苗,但由於疫苗給健康人注射,需要絕對安全,門檻高,研發周期長。謝曉亮團隊選擇了研發特效藥,利用他們擅長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尋找中和抗體。「我們的目標是快速找到並製備高純度中和抗體,作為藥物,代替血漿給病人注射。」


血漿中的抗體不計其數,種類約有10的7-8次方之多。在血漿中尋找中和抗體猶如大海撈針,絕非易事。兩個月來謝曉亮團隊不分晝夜高強度工作,終於找到快速高效的篩選辦法。北京佑安醫院作為重要合作夥伴,提供了寶貴的康復期病人血漿。


為了攻克技術難點,提高效率,科研團隊不斷試錯,未有退縮。謝曉亮介紹說,一開始篩出的抗體只有1%符合要求。為了提高效率他們改變思路,用磁珠聚集等辦法來篩選高活性的中和抗體,成功將效率提升到20%。但他們並未滿足,最終篩選效率達到90%。


根據北京大學網站信息,謝曉亮團隊利用其在單細胞基因組學的專長,聯合佑安醫院,從60位康復期病人身上篩選出8558種病毒蛋白結合抗體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體。


北京大學網站截圖


謝曉亮在採訪中表示,同期其他國內外科研團隊還沒有取得如此明顯的科研成效。「我們找到的抗體活性特彆強,抑制病毒的效力非常強大。因此如果製成藥品,只需很小的劑量就能達到效果。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是我們的特點。」


動物實驗是通過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的小鼠模型,「給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打入我們篩選的中和抗體後五天,小鼠肺里的病毒就減少了2400倍,這意味著如果事前給小鼠注入抗體,將會避免它被新冠病毒感染。」謝曉亮團隊的科研發現不僅證明有望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而且還有短期預防效用。「這個實驗特別重要,證明我們篩選的中和抗體製成的藥物是可以用的,這一結果使得我們比目前已發表文章的各科研團體的實驗結果都要好。」謝曉亮說。


在採訪中,記者獲悉,謝曉亮團隊預計7月份進入下一步的臨床實驗。「在臨床實驗中,我們要檢測中和抗體有沒有毒性,有沒有副作用,療效到底如何。如果一切順利就可以成藥,希望順利投產惠及全球。」


藥物研發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過,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和風險,甚至會全盤被推倒。對此,謝曉亮表示,「你沒做出來的時候,就不該多說,但是動物實驗的結果確實給我們成藥的信心。」


之前,國內權威專家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都肯定了血漿療法的有效性,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也發出過呼籲:患者康復後體內含抗體,懇請康復患者捐贈血漿。


謝曉亮說,康復期病人的血漿中的關鍵成分是免疫系統產生的某種抗體。這證明了抗體治療肺炎的有效性;另外,中和抗體在治療HIV已經成得了成功,新冠病毒的序列變化沒有HIV活躍。謝曉亮說,「這些因素讓中和抗體成藥的可能性相當大。」


來源:環球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