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的病因是什麼?怎麼快速治療

針灸推拿余醫生 發佈 2020-03-02T09:59:16+00:00

今天有病人右足跟處疼痛半月,無明顯誘因,局部無異常,平時腰酸,脈沉弱,針大杼、大陵、下關、太溪、大鐘、阿是穴,留針半小時,病人自覺疼痛明顯減輕。

今天有病人右足跟處疼痛半月,無明顯誘因,局部無異常,平時腰酸,脈沉弱,針大杼、大陵、下關、太溪、大鐘、阿是穴,留針半小時,病人自覺疼痛明顯減輕。



足跟痛是指跟骨跖面的疼痛,有時伴有跟骨骨刺或蹠底韌帶的炎症,常與跟骨跖面結節的慢性損傷有關,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也見於少部分青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於體重正常者。可一側發病,也可兩側同時發病。

現代醫學認為,由於長時間走路,或足底虛弱、過度肥胖、站立過久、穿鞋不適等因而引起足底跖腱筋膜受到長期慢性擠壓、摩擦或牽拉過度時,會導致跟骨結節處的韌帶或筋膜組織慢性損傷,發炎而出現跟痛。可見跟腱止點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墊炎、跟骨骨骺炎、跖筋膜炎、腎虛性跟痛症等病。


本病在中醫學中沒有專屬病名,屬於"傷筋"、"痹證"之範疇。中醫學中認為本病是因老年人氣血不足,而足跟久任於地,致使足部之氣血運行失暢,經絡阻滯不通而造成疼痛;或體質素虛、腎氣虧虛,腎主骨,腎虛則陰精無以充養骨之末端,故而造成足跟痛。


取穴:太溪、大陵、下關、大杼、阿是穴

配穴 腎氣虧虛配大鐘、水泉;氣虛不足配足三里、百會;血瘀配膈俞、血海;痛及小腿配承山;疼痛偏向足跟內側配照海、神門;疼痛偏向足跟外側配申脈、養老。

針灸治療本病療效可靠。不僅對虛性足跟痛有卓效,而且對一些器質性足跟痛仍然有很好效果。如對跟骨骨刺所致的足跟痛,針刺亦有療效,不僅限於緩解症狀,足跟疼痛完全消失也十分常見。

在急性期應注意休息,在治療期間應減少站立和步行。

少穿高跟鞋,宜穿軟底鞋,或在患足鞋內放置海綿墊。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風冷潮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