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把毛囊炎誤解成痘痘,後發病變成瘢痕疙瘩。

皮膚科醫生張順武 發佈 2020-05-03T13:22:45+00:00

毛囊炎的出現,起初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輕度也只會對外觀造成一些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多數人對毛囊炎並不怎麼重視,久而久之,不僅使得毛囊炎越來越嚴重,還引起了更多的疾病。

毛囊炎的出現,起初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輕度也只會對外觀造成一些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多數人對毛囊炎並不怎麼重視,久而久之,不僅使得毛囊炎越來越嚴重,還引起了更多的疾病。
案例——毛囊炎呈現瘢痕疙瘩

張某 毛囊炎發展成瘢痕疙瘩 瘙癢疼痛,影響生活和睡眠。

張先生說這些疙瘩不斷增大,經常會有痛癢的感覺,有時甚至影響睡眠。最後被診斷為「胸部瘢痕疙瘩」。早期皮膚上起了毛囊炎,認為幾顆痘痘久了就自己好了,沒有在意,也沒有治療。慢慢的也從皮膚局部的細菌性炎症病變,變成了具有生長能力的瘢痕疙瘩,治療也就變得越來越困難。

瘢痕疙瘩是瘢痕組織的異常增生,會超出受損皮膚的範圍,向周圍正常皮膚侵蝕,又稱為「蟹足腫」。經常表現為紫紅色高出皮膚的腫塊,較硬,彈性差,局部癢或痛,可以持續生長。
毛囊炎是怎麼演變成瘢痕疙瘩的?
毛囊炎是皮膚的細菌感染,好發於頭皮、面部、臀部等部位,胸肩背部也可發生。胸、肩、背部和面部下頜緣附近均是容易形成瘢痕的部位,這些部位的毛囊炎症持續刺激皮膚,產生瘢痕,瘢痕逐漸增大,演變成難治的瘢痕疙瘩,堅硬的瘢痕,這也和瘢痕體質有關係。

醫生提醒:
小小毛囊炎前期如果不重視,後期病變會加大治療困難!為了自己的皮膚健康,發生毛囊炎應具備一定疾病常識,儘早到正規醫院診治,莫要不管不顧,避免病情惡化!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毛囊炎日常該如何預防?毛囊炎發病因素和對皮膚會造成哪些危害?

毛囊炎是整個毛囊細菌感染髮生化膿性炎症。初起為紅色丘疹,逐漸演變成丘疹性膿皰,孤立散在,自覺輕度疼痛。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不清潔、搔抓及機體抵抗力低下可為毛囊炎的誘因。
毛囊炎和痤瘡區別
毛囊炎是細菌性皮膚病,是因外界細菌感染皮膚毛囊而產生的;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毛髮的牽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損傷,皮膚的浸漬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誘因。

青春痘發病原因則是複雜的,感染細菌丙酸桿菌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來自身體內部內分泌系統失衡,與雄性激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異常角化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病程緩慢。」
毛囊炎發病因素?
毛囊炎的病因與過敏無關,主要是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臨床上常見的有兩種:
細菌性毛囊炎:最為常見,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毛囊引起,症狀為紅腫熱痛、容易起膿皰、有出膿,膿皰水分變干或破潰後形成黃痂,常長在多毛多脂的地方,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疼痛。

真菌性毛囊炎馬拉色菌毛囊炎。馬拉色菌本來是毛囊中的正常菌群,一般不會致病,但在一些特殊誘發因素作用下會過度增殖引發真菌性毛囊炎,表現為半球形的丘疹,不出膿、不癢不痛。

毛囊炎嚴重時有什麼危害
1、如果擠壓位於口鼻部位的毛囊炎癤腫,有可能使病菌經血液進入顱內,引起化膿性血栓或腦膿腫
2、毛囊炎位於頸部,極易產生皮損,呈現出乳頭狀增生或瘢痕,或是演變成化膿型毛囊炎。
3、毛囊炎向著皮膚深處發展,極易引起毛囊周圍炎,反覆發作的癤稱為癤病,嚴重者可有淋巴結腫大、發熱、頭痛,甚至引起膿毒血症或敗血症。
那麼日常該如何預防呢?
1.注意飲食影響。毛囊炎患者應該在飲食方面注意少吃,最好是不吃刺激性比較強的東西,如辣椒、海鮮等,這些都是毛囊炎患者禁忌的食物。
2.避免陽光暴曬。患了毛囊炎的患者在應儘量避免暴曬,長時間在陽光下進行暴曬會使毛囊炎病情加重,而且流汗之後會使毛囊孔再次感染,這樣就導致了毛囊炎復發或病情更加嚴重。
3.化妝品慎用。毛囊炎患者在患病期間使用化妝品,會使得其中的化學物質嚴重的刺激皮膚,此外,將含有大量油脂的藥物性軟膏塗抹於臉部,容易將毛孔阻塞,最後導致毛囊炎病情更加嚴重,這也是女性毛囊炎病情更加嚴重的原因之一。
4.儘早治療。毛囊炎早期比較容易治療,應該儘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早期治癒,才能避免發生病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