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4大特點,5大病因,6種形式的頸椎病表現不同症狀

圓心大藥房 發佈 2020-03-19T04:10:08+00:00

20-30歲後椎間盤開始退變,頸椎受到慢性損傷或外傷後,椎間盤組織退行性病變開始加重,在外力作用下慢性的纖維環向四周脫出,頸椎盤厚度變窄,相應的關節韌帶鬆弛,頸椎穩定性破壞,受到的壓力會增加,從而引起關節軟骨炎及關節滑膜韌帶增厚,逐漸形成骨贅等繼發性病理改變。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壓迫頸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甚至脊髓而引起的臨床症候群。

4大臨床特點

1、病程特點:病程長且為慢性發病過程。

2、年齡及性別特點:發病年齡大多在中年及其以上,男女患病比例相似。

3、職業特點:像長期伏案工作、縫紉或者進行電腦操作等工作的人群發病率較高。

4、臨床表現特點:臨床表現比較複雜,與內科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症狀存在一定相似之處。

5大病因

1、頭頸部外傷:脊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從而引發頸椎病。

2、慢性勞損:從事單一勞動或固定一種姿勢工作產生的積勞性損傷,另外頸椎活動範圍大且頸椎負擔頭部的重量加大,因此骨關節以及軟組織易形成慢性積累性損傷,在慢性損傷過程中會出現肌肉、筋膜、韌帶、關節、滑膜等處會垂涎牽拉、局部肌肉痙攣等情況。

3、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頸部椎間盤由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20-30歲後椎間盤開始退變,頸椎受到慢性損傷或外傷後,椎間盤組織退行性病變開始加重,在外力作用下慢性的纖維環向四周脫出,頸椎盤厚度變窄,相應的關節韌帶鬆弛,頸椎穩定性破壞,受到的壓力會增加,從而引起關節軟骨炎及關節滑膜韌帶增厚,逐漸形成骨贅等繼發性病理改變。

4、先天畸形、發育因素:先天發育因素導致頸椎生物力學改變,解剖關係紊亂,從而使頸椎退變提前。

5、外界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等情況,均可引起頸椎病。

主要臨床表現及併發症

1、頸部症狀:最常見的是頸項部疼痛、頸部僵硬感、頸部強直、活動受限、頸部肌肉痙攣、頸部活動困難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捆綁感、頸部脹筋感、落枕感覺,偶爾還會出現頭部偏向一側、抬頭及低頭困難的情況。

2、上肢症狀:上肢常出現肩部、手臂、背部麻木及疼痛感覺,較嚴重時會出現運動和感覺障礙、痛覺過敏、手指麻木、手部無力、持物不穩、震顫麻痹等症狀,隨著症狀變化還會出現上肢肌萎縮、肩周活動受限等情況。

3、下肢症狀:對於下肢常出現的是放射性痛、冷、麻與涼的感覺,甚至還會出現下肢無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以及不能下蹲,這些情況多與天氣變化有關,常常表現為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或者不明顯,但也會出現肌萎縮、跛行等嚴重情況。

4、頭痛:常呈現放射痛、竄痛、麻痛、脹痛、局部痛、前額痛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現象。

5、眼部症狀:眼睛主要表現在睜眼無力、眼脹、視物不清、視力減弱、視野缺損等情況,如果頸部過度活動時還會出現眼痛、眼肌痙攣的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一過性失明、結膜充血的情況。

6、頭暈目眩:症狀輕微時會出現頭痛、眩暈甚至是噁心、嘔吐的症狀,症狀嚴重時則會出現一過性失明伴頭昏、頭沉甚至是突然暈倒的情況。

7、記憶力障礙:記憶力會出現明顯下降。

8、心臟症狀:常出現心悸、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的症狀,但是通常檢查心電圖時顯示心電圖並無明顯改變。

9、高血壓: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從而引起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甚至是噁心、嘔吐等症狀。

10、膽囊炎: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噁心、食欲不振、四肢無力、肝臟區疼痛等症狀。

11、半身不遂:單次肢體會出現偏癱、麻木、竄脹甚至出現口角歪斜、語言功能障礙等症狀。

12、無汗現象:常表現為肢體發涼、怕冷,單次肢體或一個肢體或頭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少汗,嚴重時還會出現全身乾燥不適、情緒不穩的情況。

13、胸悶疼痛: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次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常會發現胸大肌疼痛。

臨床上將頸椎病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六種,且不同形式存在的主要症狀不同。

六種形式的頸椎病表現的不同症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