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肝瘟」即現在的「肝炎」?中醫教你根據症狀辨證用藥

肝病腫瘤專家鍾偉 發佈 2020-05-14T04:03:49+00:00

在1963年美國生物學家沒有發現B肝表面抗原、1967年沒有闡明B肝是一種可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之前,是沒有B肝這個概念的。

在1963年美國生物學家沒有發現B肝表面抗原、1967年沒有闡明B肝是一種可通過血液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之前,是沒有B肝這個概念的。#B肝病毒#

那麼早期時候肯定有B肝,是怎麼稱呼的呢?雖然中醫學上無「肝炎」證型,但有關黃疸、肋痛、積聚、臌脹、肝瘟等病證的記載與肝炎頗為類似。病毒性肝炎最接近於傳統醫學記載的「肝瘟」,即病毒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種特定的瘟疫毒邪,又兼夾其他邪氣,如濕熱瘀等相互為患,因感受不同的瘟疫邪毒,而導致各種不同的病毒性肝炎。

或情志不遂,肝鬱日久橫逆乘脾;或苦寒清利太過,傷及中陽;或脾氣本虛等都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中醫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可將B肝辨證分型分為肝腎陰虛、肝鬱脾虛、濕熱中阻等型,例如:

若是出現右脅隱痛、腰酸腿軟、頭暈目澀、口燥咽干、乏力懶言、失眠多夢等症狀再有舌體瘦、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無力的情況,則屬於肝腎陰虛型,多為肝陰既虧,殃及腎陰而致肝腎陰虛。#中醫來了#

應該滋腎柔肝、健脾益氣,能對號入座的朋友生活中可多飲水,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少飲酒,以免造成肝臟損害。也可吃一些如醋柴胡、牡丹皮、枸杞子、小薊、茯苓等中藥。


若是出現脅脹厭油膩、噁心胃納呆滯、大便黏滯或先干後溏、肢體困重、倦怠乏力等症狀再有身目發黃、尿黃、舌苔黃膩、脈弦的情況,則屬於濕熱中阻,多為濕熱之邪擾於肝膽,疏泄不利,以致氣機失調,濕熱中阻。

應清熱利濕、疏肝健脾,能對號入座的朋友日常生活中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以免導致肝臟功能失調,也可服用茵陳、板藍根、甘草、蒲公英等中藥。


若出現脅肋脹滿疼痛,納食減少、四肢倦怠、脘痞腹脹、便溏等症狀,舌淡苔白、脈沉弦則可能是肝鬱脾虛引起,邪擾肝膽,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而致肝鬱脾虛

疏肝解郁,健脾調中,能對得上症狀的朋友生活中應該保持心情舒暢,適量運動,怡情養肝,以達到護肝護肝。也可服用佛手、陳皮、山藥等調理。


本文僅供參考和討論,治療疾病還需要去正規醫院找專業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中醫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