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肝臟手術,聽著就是那麼新鮮,肝臟離開人體還能用嗎?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發佈 2020-05-03T10:31:59+00:00

體外肝臟手術是一項複雜而高風險的外科技術,美、意、法、日等國都有相關報導,我國也有數家醫院開展了這一手術。

體外肝臟手術(extracorporeal liver surgery)是一項複雜而高風險的外科技術,美、意、法、日等國都有相關報導,我國也有數家醫院開展了這一手術。

體外肝臟手術(extracorporeal liver surgery)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二十世紀80年代末,最早的體外肝臟切除術是由德國漢諾瓦醫學院器官移植中心的Pichlmyar等人首先完成,他們受到體外腎臟手術的啟示,於1988年採用Fortner肝臟冷卻灌注技術,為1例胃平滑肌肉瘤肝臟巨灶轉移的患者施行了全球首例體外肝臟切除和自體殘餘肝臟原位再植手術。

一、為什麼會有這樣一項技術的誕生?

現代肝臟外科越來越多地受到肝移植技術的影響,器官移植技術在肝臟外科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解決採用傳統肝臟切除方法無法切除的肝內病灶,另一方面器官移植的相關技術如靜脈-靜脈體外轉流、離體器官低溫灌注和保存技術也可用在複雜的肝臟外科手術。

傳統的肝臟外科手術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肝臟缺血耐受能力、占位病灶的可切除性、殘餘肝臟功能儲備力等,傳統肝臟手術中肝臟腫瘤能否切除在很大程度上受熱缺血耐受時間的,在短短几十分鐘內完成複雜的肝臟切除手術不僅時間倉促而且手術風險很大,而對於侵犯主要肝靜脈和肝後段下腔靜脈的腫瘤則無法完成。

採用半離體或全離體肝臟切除技術可以充分暴露肝臟占位病灶,通過採用器官保存液持續低溫灌注器官可大大延長肝臟缺血耐受時間,採用體外靜脈-靜脈轉流技術則為手術提供了足夠時間,避免由於部分或完全阻斷下腔靜脈和門靜脈血流而引起的內臟淤血,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增加了複雜肝臟腫瘤切除的可能性,而合理應用各種肝臟切除技術是手術成功的最大保證。

二、體外肝臟手術(extracorporeal liver surgery)概念

體外肝臟手術同時具有肝臟切除和肝移植兩種手術特徵,克服了肝臟長時間缺血損傷和特殊部位腫瘤的限制,特別適用那些位於肝臟背面、侵犯肝後段下腔靜脈或主要肝靜脈的肝臟腫瘤,此類腫瘤無法通過常規方法進行原位精確切除,由於位置特殊,同時腫瘤侵犯了重要大血管,過去曾被認為是手術禁忌症。

體外肝臟手術的應用,可以將病變肝臟移出體外,在離體狀態下對受腫瘤侵犯的重要大血管進行部分切除、修復和重建,能夠有效提高病變肝臟切除的安全性、準確性和根治性。體外肝臟手術的優點是可以將肝臟腫瘤完整地切除,並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肝臟組織,術後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該技術難度很大,要求手術者有非常豐富的肝臟外科和血管外科手術的經驗,同時對肝移植靜脈-靜脈轉流、離體肝臟灌注和保存有一定的經驗和了解。

三、全離體肝臟切除術

最初的體外肝臟手術是指在體外靜脈-靜脈血液轉流及全肝離體冷灌注條件下,將患者的病變肝臟全部及肝後段下腔靜脈完整切除並移出體外,經體外低溫灌注後,在冷保存狀態下進行肝臟腫瘤的切除及受累膽管、血管結構的切除、修復和重建,最後將剩餘肝臟原位植入患者體內的技術,它包括全肝血流阻斷、全肝切取、門靜脈-下腔靜脈轉流、肝臟體外灌注和保存、肝臟腫瘤切除、受累下腔靜脈切除、肝門部受累膽管和血管切除、肝臟修整及下腔靜脈重建、自體肝臟再植等步驟。

Pichlmyar等在文獻中報導的全離體肝臟切除術,包括胃腸道肝轉移癌,肝門部膽管癌和肝臟巨大增生結節等,半數患者在術前發現下腔靜脈、肝靜脈和門靜脈主幹受到腫瘤浸潤或壓迫,分別在體外切除肝實質後行肝後段下腔靜脈、門靜脈或肝動脈的部分切除和重建。

全離體肝臟切除術的基本原理是在門靜脈和下腔靜脈血液充分有效轉流的條件,切除整個肝臟及肝後段下腔靜脈,在體外進行冷溫灌注後,切除肝臟病灶並對相關血管進行修剪和重建,最後將自體殘餘肝臟原位植入,這種方法可以確保術中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減輕門靜脈、下腔靜脈血液淤滯導致的內臟器官損害,提高腫瘤的切除率和根治性。

四、半離體肝臟切除術

由於體外全肝切除和自身肝臟再植技術複雜且費時,Hannoun和Sauvanet等人先後提出離體在位(Ex-situ In-vivo)的肝臟切除術,即半離體肝臟切除術,與全離體肝臟切除術相比,半離體肝臟切除術相對簡化,其技術要點是術中保留第一肝門結構完整,不切斷肝動脈、門靜脈和膽管結構,經門靜脈插管行低溫灌注,在門靜脈-下腔靜脈血液體外轉流條件下(或不進行靜脈轉流),只切斷肝上和肝下下腔靜脈(或切斷三支肝靜脈和肝短靜脈),將肝臟移出切口外,置於4攝氏度環境下進行病灶切除(僅有第一肝門部管狀結構相連),然後將肝上和肝下下腔靜脈重新吻合。

半離體肝臟切除術的無肝期較全離體肝臟切除術縮短,對腫瘤的根治性效果與全離體肝臟切除術相同,但不適合第一肝門部已被腫瘤侵犯的患者。

五、體外肝切除的優勢和局限所在

半離體,乃至全離體肝臟切除術是一種超常規的手術方法,是在傳統肝臟外科手術中採用器官移植的技術,其優點在於:1)克服常規方法肝臟後方顯露差的缺點,可增加肝臟腫瘤的切除率;2)體外肝臟手術可切除一些傳統手術無法切除的腫瘤,提高肝臟惡性腫瘤的根治性切除比例;3)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體肝臟短缺的問題,避免某些預後不好的肝移植;4)在切口外實施肝臟腫瘤切除,有利於外科無瘤技術的發揮。

雖然有以上諸多優點,但離體肝臟切除技術複雜,需游離整個肝臟,剝離面廣且創傷較大,特別對於那些合併明顯門靜脈高壓症的患者,在分離下腔靜脈時容易引起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基於以上考慮,在肝臟切除術中術式選擇的原則是:1)能通過常規方法解決的就不採用無血肝切除方法;2)能通過常規無血肝切除方法(常溫或低溫灌注全肝血流阻斷)解決的問題就不採用體外肝臟切除方法;(3)常規方法不能切除且因各種原因不能施行肝移植的肝臟腫瘤患者,可考慮採用離體肝臟切除方法。與全離體肝臟切除法相比,半離體肝臟切除法在技術上相對簡單,同樣可獲得肝臟後方的良好暴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全離體肝臟切除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