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後」護士主動請戰去雷神山醫院,在生死考驗中淬鍊青春

上海法治報 發佈 2020-05-04T15:32:27+00:00

今年27歲的戴倩,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90後護士,在這一次的戰「疫」中,她主動請戰,作為上海第八批醫療隊的一員,進入武漢雷神山醫院支援,在一線與病毒鬥爭。第一時間送上請戰書在抗疫一線前線,武漢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戴倩得知這個消息

與病毒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也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危險幾乎無時不在。今年27歲的戴倩,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90後護士,在這一次的戰「疫」中,她主動請戰,作為上海第八批醫療隊的一員,進入武漢雷神山醫院支援,在一線與病毒鬥爭。

第一時間送上請戰書

在抗疫一線前線,武漢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戴倩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就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2月18日上海第八批醫療隊集結,她便是其中一員。從號角吹響到踏上去武漢的征程,只用了24個小時。

「這可能也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天。」戴倩回想起來才發覺,這短短的一天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事。為了去武漢不耽誤事兒,戴倩毫不猶豫地在醫院將自己的長髮剪短。隨後,她面臨的是更艱難的考驗:如何告訴家人自己即將去武漢。從開始報名起,她就一直瞞著父親,再三做好心理準備,她鼓起勇氣回家收拾行囊。在飯桌上,聽說她要去武漢,戴倩的爸爸,一個平日裡跟誰都樂呵呵的中年男子漢竟然忍不住哭了。父親忍不住擔心一直問她:「你才二十幾歲,個頭有小,你能吃得消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那麼傷心。」戴倩回想起那天的場景也忍不住哽咽。

防護服下的艱難操作

來到武漢雷神山,踏進病區的那一刻,戴倩和同事們都傻了眼。眼前這片空空蕩蕩的板房,就是她們將要收治患者的病房。面對這樣的環境,瘦弱的護士醫生沒有抱怨,用兩天的時間,在這裡築起一座堅實的抗疫堡壘。

第一個班次的人員組建非常關鍵。穿上厚厚的防護裝備,還沒開始工作就頭暈起來,剛走了幾步就已經氣喘吁吁。「這時候,我心裡有些慌,但還是強迫自己平靜下來。」戴倩回憶道。氣道護理、靜脈穿刺、臥位護理……這些平時在上海習以為常的操作,在這裡卻無比的艱難。

厚重防護服下笨拙的身型、雙層手套下木訥的雙手、防護眼鏡下霧氣朦朧的視線,每做一步護理操作都喘得慌。為了適應這樣的工作狀態,戴倩每次進艙前,都要先拉伸四肢,在鼻樑上粘貼減壓敷料,在護目鏡上塗抹防霧液體,給戴上手套的十指做做手指操。

最大的困難還是體力不濟,雖然每班進倉工作4小時,但沒有一個班次會準時下班,幾乎每天都有7到8個小時在醫院裡。不停輪班加上護理重症患者的壓力,使得護士們的睡眠大都出現了問題,碎片化的休息很難保證精神充沛。為了緩解疲乏,上崗前,戴倩總要先給自己灌一杯咖啡。

ICU里的生與死

在雷神山ICU,生死決戰常常突發在幾分鐘內,已經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3年的戴倩,仍然會被深深地震撼。


戴倩還記得自己護理的第一個病人是位阿婆。那天交接班時,阿婆的生命體徵還比較穩定,正在高濃度吸氧。可就在護士們交接工作的10來分鐘的時間裡,監護儀突然發出急促報警聲,阿婆的氧飽和度極速下降,出現了呼吸窘迫。戴倩立刻放平她的床頭,拿起床邊的呼吸球囊緊扣口鼻。三分鐘,床位醫生進艙搶救;十分鐘,插管小分隊進來了,立刻插管、調呼吸機參數、用藥……儘管已經用盡了全力,可最終阿婆還是走了。那天,戴倩一個人在病床旁坐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令戴倩印象深刻的還有15床病人老錢,這是她護理過最艱難的病例。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況,5個醫護人員一起為他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要把老錢從仰面睡變成趴著睡,每十二小時重複一遍,並且還要不斷地變換睡姿。給插管病人翻身看起來簡單,但一個小小動作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體徵。翻身的過程,要同步好5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個子小人又瘦弱的戴倩,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替他翻身,也不覺得累。「只要我們多盡一份力,同胞們就多一份安全。」戴倩並不把自己的辛苦放在心上。

在所有的護理中,最難的是做氣道護理,需要每天數次口腔護理、更換口插管的牙墊和膠布。戴倩將氣道護理形象地稱為一門「走鋼絲」的活:口插管如果脫出,病人會面臨窒息的危險;沖洗時一個不小心,病人會咳嗆,加重肺部的感染。

為了儘早幫助老錢康復,恢復自主呼吸,護士們決定給予他淺鎮靜,但病人淺鎮靜下很容易咳嗆,這會給護士的操作增加不小的難度和風險。有一次戴倩在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級防護,她依舊感到緊張害怕,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

從武漢回來後,戴倩仍然保持著和老錢的聯繫,時常打電話過去問問他現在的恢復情況。

在武漢的40多天,戴倩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也在飛速地成長,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所有人,90後也是勇敢有擔當的一代人。

見習記者 | 翟夢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