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徵

北京市順義婦幼保健院 發佈 2020-05-22T12:46:56+00:00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徵, 又稱Turner綜合徵(Turner syndrome)即特納綜合徵,是由於全部或部分體細胞中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體存在其他結構異常所致。其發病率為1/2 000~1/4 000活產女嬰,是常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疾病之一。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徵, 又稱Turner綜合徵(Turner syndrome)即特納綜合徵,是由於全部或部分體細胞中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體存在其他結構異常所致。其發病率為1/2 000~1/4 000活產女嬰,是常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疾病之一。生長落後,性腺發育不良、典型Turner綜合徵易於診斷,但因Turner綜合徵表型個體差異較大,不典型者延誤診斷和漏診較為常見。

典型臨床表現為:

一、生長落後,身材矮小

Turner綜合徵患者生長遲緩始於宮內,出生身長和體重可在正常低限。部分患者在18月齡左右即出現進一步生長速度降低,3歲後更明顯,至青春期時沒有正常青春期應有的身高突增。成人身高常低於正常人平均身高20cm左右,表現為矮身材。

二、性腺發育不良

表現為缺乏第二性徵、青春發育或初潮延遲、原發性閉經、不孕不育等。Turner綜合徵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全可始於孕18周,此後卵巢濾泡加速纖維化。

三、面部及軀體特徵

具有特殊的軀體特徵(如頸蹼、後髮際低、盾狀胸、肘外翻) ,矮胖體形,皮膚色素痣增多,外周淋巴水腫等。外周淋巴水腫和頸蹼是新生兒期Turner綜合徵診斷的主要依據,但淋巴水腫可在任何年齡出現或復現。出生時的淋巴水腫通常會在生後2年左右消失。

四、還可有其他器官的受累。

如骨骼異常(脊柱側凸、第四掌骨短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左心異常、主動脈瓣異常等)、腎臟畸形、早期感應神經性聽力喪失或傳導性耳聾、特殊類型神經發育異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乳糜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

一、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是確診的重要指標。約50%的Turner綜合徵核型為45,X,20%~30%為嵌合體,其餘為x染色體結構異常。

此外,尚有一部分患者含有Y染色體物質等。常見的x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1)X染色體的短臂或長臂缺失46,X,del(Xp)或46,X,del(Xq)等。(2)X染色體長臂或短臂等臂46,X,i(Xq)或46,X,i(Xp)。(3)環狀x染色體46,X,r(x)。(4)標記染色體46,X,mar。

二、垂體促性腺激素水平檢查

血清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一般明顯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三、盆腔超聲波檢查

顯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嚴重者見始基子宮,性腺呈纖維條索狀。

四、其他檢查

1.心臟檢查:心電圖表現為電軸右偏、T波異常、AV傳導加速、OT間期延長等。心臟彩超可發現心臟結構異常以及主動脈瓣異常。測血壓發現是否有高血壓。

2.泌尿系統:尿常規,超聲檢查。

3.血糖,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自身免疫功能檢查

4.眼科和耳鼻喉科檢查

5.生長激素激發試驗:Turner綜合徵患者通常生長激素分泌模式正常,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僅在生長明顯偏離Turner綜合徵特異性生長曲線時進行。

6.骨密度檢測

【Turner綜合徵的診斷】

女性患者出現以下表現,可考慮診斷Turner綜合徵。

1.難以解釋的生長落後。

2.有性腺發育不良表現:缺乏第二性徵、青春發育或初潮延遲、原發性閉經和不育。

3.具有以下一項或多項臨床特徵:新生兒期手足水腫、項部皮膚增厚,特殊軀體特徵:頸蹼、後髮際低、耳位低、小下頜、肘外翻、指甲發育不良、色素痣、高齶弓、第四掌骨短、脊柱側凸,先天性心血管異常如左心異常、主動脈瓣異常、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弓延長,腎發育異常,慢性中耳炎,傳導性或感音性耳聾,學習障礙特別是視覺空間或非語言技巧障礙等。

4.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有一條x染色體,另一條x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或存在其他結構異常,伴或不伴細胞系的嵌合。

5.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6.盆腔超聲波提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

20%~30%的Turner綜合徵在新生兒期因出現典型的淋巴水腫、頸蹼、主動脈縮窄而被診斷;35%的Turner綜合徵因身材矮小,伴或不伴特殊軀體特徵而在兒童期被診斷;大多數患者因性發育遲緩、停滯,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不孕不育而於青春期或成人期被診斷。

【Turner綜合徵的治療】

Turner綜合徵的治療目的是:提高患者最終成人身高;誘導性發育,維持第二性徵,使子宮正常發育;提高骨密度,促其達到峰值骨量;防治各種併發症。因Turner綜合徵可累及多器官系統;部分併發症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風險增加;在不同年齡段,面臨不同的神經心理問題,因此為提高Turner綜合徵的預後及生存質量,患者的治療需多學科合作,團隊診療。

第一方面:促生長治療

一、應用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

可有效增加Turner綜合徵的成人身高,但身高的獲益程度取決於治療開始時的身高、遺傳身高、治療時的年齡、療程以及劑量、安全性等因素均應在專科醫生診斷治療。。

二、聯合用藥

1.蛋白同化類固醇製劑:該類藥物與rhGH有協同促生長作用。國外多用氧雄龍,國內已有製劑為司坦唑醇。聯合治療適用於年齡≥10歲,或單獨應用rhGH治療不能獲得滿意成人身高者。

2.雌激素:青春期前不常規給予極低劑量雌激素來進一步促進生長。

第二方面:誘導性發育

雌激素替代治療可誘導性發育,維持第二性徵,使子宮正常發育,還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促使其達到峰值骨量。雌激素替代治療開始的時間以及藥物的劑量、遞增方案、劑型均需模擬正常的青春期發育進程。

雌激素替代治療開始的年齡:早期診斷的患者,推薦骨齡11~12歲時開始雌激素治療。對診斷較晚,特別是青春期年齡診斷的患者,可權衡生長潛能和性發育的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

第三方面:其他治療

一、併發症治療

1.針對骨質疏鬆的治療:青春期前,常規口服鈣劑。

2.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若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給予左甲狀腺素鈉補充治療。存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受損的患者按已有指南處理。

3.針對心血管異常的治療:動態觀察血壓、心電圖、心臟超聲,升主動脈直徑。

4.針對眼、耳、口腔等畸形或視力、聽力等問題:至相應科室就診、隨訪監測。

5.針對外周淋巴水腫的治療:建議觀察隨診,嚴重者可給予繃帶處理。

6.針對神經心理問題的治療:積極篩查診治,可促進性心理和社會心理的適應過程。

二、預防性性腺切除

及時檢出Y染色體或來源於Y染色體的片段,預防性切除雙側性腺,可預防性腺惡性腫瘤的發生。


【長期隨訪監測】

患者在不同年齡段面臨不同的問題,如嬰兒、兒童期生長落後,青春期性發育不良,成人期不孕不育等。部分合併症在兒童青少年期尚未出現或發現,成人健康狀況下降、可存在多方面的社會心理問題、面臨生育問題等。由兒科轉至成人科室繼續治療監測健康、生活質量和壽命。


【Turner綜合徵的產前診斷】

孕1l~14周產前超聲波發現胎兒頸項透明層增加、囊性水瘤、主動脈縮窄和(或)左心缺陷、短頭畸形、腎臟畸形、羊水過多或過少、生長遲緩等徵象時;母血四項篩查(甲胎蛋白、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素A、游離雌三醇)結果明顯升高時,均需警惕胎兒Turner綜合徵的可能性。確診仍需行染色體核型分析。


文字|兒科 耿榮

#順義婦兒醫院健康說##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