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多地緊急警示!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廣西疾控 發佈 2020-04-23T20:15:25+00:00

貽貝貽貝,也叫青口在北方稱海虹南方等地稱淡菜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一起來看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為什麼小小的青口會引起這麼大的波瀾?

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

國內已有海域檢測發現

含有對人體

有害毒素的貽貝!

貽貝

貽貝,也叫青口

在北方稱海虹

南方等地稱淡菜

前幾天

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

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

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

提醒消費者

近期不宜食用海虹

一起來看

消息一出

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為什麼小小的青口

會引起這麼大的波瀾?

一起來看

//

為什麼現在吃青口易中毒?

//

青口,是一種外殼呈現黑褐色的雙殼類軟體動物也被稱為「貽貝」,是常見的一種能吃的貝類。

之所以食用青口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為青口等一些貝類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質,然後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通過麻痹性貝類毒素的發展規律發現,貽貝動物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將達到最高,這也是每年到了此時「海虹(青口)中毒事件」高發的根本原因。

//

毒青口的毒性有多大?

//

需要明確的是,青口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吃普通的青口並不會導致中毒。

青口有毒,主要是由於青口食用了一種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痹型貝毒)之後,毒素在其體內蓄積所導致的。

這類毒素比較特別,它們極耐高溫,家中普通的加熱方式並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經烹調過的青口,也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

毒青口中含有的麻痹性毒素毒性很強,和河豚毒素、織紋螺類似。這種毒素不光可能在青口中出現,在扇貝、牡蠣等貝類食物中同樣可能出現。

當食用了含有麻痹性貝類毒素的青口等貝類動物後,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會出現頭痛、噁心、四肢肌肉麻痹、皮疹、發燒、甚至呼吸停止等中毒症狀。

//

如何預防中毒?

//

各經營企業、餐飲單位、消費者,在購買貽貝等貝類水產品時,應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消費者在赤潮暴發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懷疑中毒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前往醫療機構治療,確保及早排除體內毒素。

此類中毒事件有明確的「時間聚集性」,一般在春季達到高峰,夏季和秋季會有所降低,在冬季開始回升。

所以,春、冬兩季最好不食貝類食品,避免增加中毒風險。

實在割捨不下,非常想吃,怎麼辦呢?

小編給你支招!

①來源明確:要到正規的超市或農貿市場購買貝類等水產品,不在來源不明的流動攤販購買


②徹底清洗:在烹煮前徹底刷洗外殼和內部結構,去除貝類的所有內臟(消化腺、生殖腺、鰓等)。


③煮熟煮熟:加熱烹製過程要做到煮熟煮透,不帶殼的貝類要煮至水沸後3分鐘,不吃烹調過程中殼未張開的貝類。


④不吃多:減少吃的次數,吃的時候不要一次吃太多;不吃來自赤潮海域的雙貝類食物。


⑤不喝汁:烹煮過程中,會有部分毒素轉移到汁液中,所以吃貝類的時候最好不喝汁液。


//

食用海鮮時還要注意哪些?

//

1、處理海鮮要注意

如果皮膚上有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不要接觸海水以及海水中的海鮮等生物,處理海鮮食品時,儘量戴上手套。

2、一定要完全加熱

海鮮,不能生吃,其中包括生魚片,製作生魚片的過程中,魚肉很容易被魚鰭和魚皮上的創傷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樣存在感染風險。

高溫烹調可以殺滅海鮮中存在的寄生蟲和病菌等有害物質,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3、生熟分開

在加工過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4、要限量

由於海鮮中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質,不宜大量食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日吃魚、蝦類食物50—100克(不超過2兩)。

綜上所述

對於「青口中毒」問題

大家不必過度恐慌

春冬季儘量不要食用

在購買和食用時

也要注意「留神」

一旦食用貝類食品發生中毒

請立即就醫診療

不要拖延時間

更不要自己亂治

來源:健康廣東

編輯:健康教育與傳媒科

關鍵字: